level 8
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而四处奔跑的情景,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
level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前去采访旱情十分严重的乌干达,深深地为那里经受的苦难而感动。他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是拍摄了一个对比强烈的镜头――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画面剪裁,舍弃了对比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使人们的视觉感觉强烈而集中,强化了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使干旱带来的深重苦难在无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新闻报道摄影以瞬间纪实为使命为优势,然而,在拍摄的一瞬间,又能以恰当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震撼人们的心灵,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2
level 8
1937年5月,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顺利飞跃大西洋,正要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基地着陆时,因撞击建筑物而爆炸起火。这一灾难是人类的悲剧,更使德国国家尊严严重受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飞艇曾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意味着将来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天空。30年代,由于飞艇的成功,德国人曾经认为未来的天空将是他们的舞台,就像英国人从前称霸海洋那样。“兴登堡”号是飞艇中最好的一只,然而却如此惨败。当时,这一事件被22架电影摄影机和许多摄影师拍摄下来。因为大家早就架好设备,对准天空,要拍摄它成功着陆的镜头,却未曾料到拍下这一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们头脑中牢记着这个画面,这惊心动魄的瞬间。由此也可以看到摄影化瞬间为永恒的独特魅力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3
level 8
作者是《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 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说什么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这组照片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其中这一幅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年度赛中被评为最佳新闻照片。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4
level 8
美国 洛高.莫洛比托 1967年 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第二年,这幅作品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大奖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5
level 8
(美国)菲利普.哈尔斯曼 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成功,使哈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能动性。如实的再现是一种,意念的具象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于是他接连不断地创作出表现人的哲思与意念的作品。关于人生的苦与甜、哀与乐、生与死等等,人们思考得很多,争论得很多,这是人人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个困惑。 经过反复构思,作者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和九位人体模特,经过反复设计描述,终于用七个美女构成了一个逼真的骷髅,猛然看见,令人触目惊心、恐怖万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是七位极为赏心悦目的女人体。丑陋与美艳,可怕与可爱,诱惑与抵御,种种矛盾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何去何从?每位读者都禁不住会像男主人公一样深深的思考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6
level 8
(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54年 这是都市生活中一个极平凡的场景。星期天,学校的假日。一个孩子――显然平时很顽皮――被派到街上去为爸爸买啤酒。可贵的是,作者捕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实的情绪:被委以重任而洋洋得意,特别是在虚化街景和女孩子们称赞他的眼光的烘托下,使他的神情更加突出。 这种生活场景的瞬间,具有自然生动、令人玩味的情趣,显示了抓拍的魅力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7
level 8
《找出一个婴儿》(美国)尤金·史密斯 1944年3月美国最有影响的《生活》画报,邀请史密斯担任随军记者,随同部队一起开赴第一线。他以高度的热情、敬业的精神拍摄了在冲绳岛、琉璜岛、塞班岛攻坚战的壮烈场面。 这是一幅既有战地气氛,又充满人道主义关爱的传世之作。经典激烈的战斗,部队在塞班岛登陆。在清理战场时,一个美国士兵发现了一个活着的婴儿。他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人们不禁要问:谁家的孩子?上哪里去找他的母亲?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这个孩子?是谁为人间带来这生命的威胁、无边的苦难? 史密斯的摄影报道不只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更感人之处在于他对人生对命运的关注,唤起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关注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8
level 8
人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这是生存的物质条件。 这位年纪不小的码头工人,在这方面大约没有什么为难之处。然而人的生存还有“性”的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成看的男人,“好色之心,人皆有之”。而由于收入、住房、时间、理想等等方面条件的限件,社会上便出现了许多“单身汉”、“独身女”。 人性的上进性与乐观性使一切人生的难题都迎刃而解。且看这位强壮的中年男子,满墙贴的都是绝色美女,下了班,吸着烟,躺在床上,悠闲自得的一个一个地欣赏,岂不是很惬意的生活。这位来自下层的工人却深得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精神恋爱”的真髓,任爱心随意漫游。这是生活中颇具幽默感的一个镜头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9
level 8
这幅照片是曼·雷一系列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一幅代表作。 首先是大特写画面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造型美丽的两只大眼睛,感伤的怅惘的眼神,滚滚发亮的泪珠。 其次是我们对人物情绪的联想:为什么如此忧伤,是生活陷于困境?是爱情受到了欺骗?是对人生感到绝望?精彩的特写概括了丰富的内容。 其实,曼·雷为了取得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样打破了传统的“如实记录”的方法。为了突出泪珠,他并没有真去拍摄泪珠,而是找来五粒晶莹欲滴的玻璃球,布好光拍摄下来,比真泪珠还要动人、漂亮。这是曼·雷的大胆探索,也是他的创作特色。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0
level 8
玛图希卡〔美〕纽约 1993年 199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女神般的圣洁中有一块骇人的疤痕。玛图希卡在她的自恼罩姓故镜氖前┲⒌牟锌帷⑴?蕴谷幻娑约膊〉囊庵玖Α5?9岁的美国多媒体艺术家玛图希卡,在1991年被告知自己已患乳腺癌时,她就勇敢地决定要用她自己的艺术方式,来增加公众对这种在妇女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的了解。同时她还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命运,让社会对妇女在这种疾病中所受的打击产生更深的理解。在做完乳房摘除手术的一年后她为自己专门设计了一套展示自己残缺身体的礼服,穿上它自拍了这幅照片。这张照片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此之前,乳腺癌虽是最常见的疾病,但人们出于各种原因似乎总在回避谈论它。如今,一位妇女用如此坦然的态度公开了她本人因病造成的缺陷,使许多人第一次真正目睹乳腺癌对妇女身体和命运的打击。 她优雅袒露的形象令人吃惊,她的缺损令人揪心,而她坦然面对缺损所焕发的生命之美,更令人震动。在照片公布后,美国各地用于乳腺癌治疗研究的赞助和经费明显增多,许多割除乳房的妇女也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理解。这张照片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关于癌症,女性以及身体之美的政治声明。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1
level 8
安特尼·科罗威尔〔意〕意大利 1975年 有时摄影师会向我们提供我们自身可能发生的某一变形象征。安特尼·科罗威尔这样做了。在他的这幅作品里,一个令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肥胖巨人躺在一张圆形大床上。意大利男子科列力奥已经有很多年不能离开这张床了。他干脆让人将自己的房子打开一面窗,向游人展览自己的身体以养活自己。他大约重300公斤――因为站不起来,他目前没有准确的体重数字。 当人们在窗户外面定睛观看这一大堆肥肉时,这真让他们禁不住惊叫起来,他们难以置信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2
level 8
苏珊.温丝特[美]纽约 1997年 1998年世界摄影大奖赛获奖作品 只要有两个小时不注射海洛因,戈罗瑞娜就会发狂。发狂的戈罗瑞娜看上去很可怕,她会不停的撕扯自己身上的衣服,并在胸前的皮肤上留下斑斑血痕。她嘴里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扭曲的面孔上涕泪横流,有时还会在垃圾堆里不顾一切地滚来滚去。不难想象,在这种时候,戈罗瑞娜已不是朋友们所熟悉的那个戈罗瑞娜了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3
level 8
杰达.杰克本森[美] 1997年 1998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迈克.泰森在拳击场上将对手埃文德.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视为猎物而肆无忌惮地撕咬下一大块,就此泰森再次扩大了知名度。事故发生在1997年6月28日拉斯维加斯举行的一场重量级拳击赛的第三局。泰森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罚款、禁赛等处罚,他还不得不退还3000万美元的酬金。目前霍利菲尔德受损的耳朵已由外形整容师进行了补治。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4
level 1
嗯嗯, 从前看的时候很震撼, 看的多了, 只想逃避~ 不是说这些照片不好, 可是记者很多都本末倒置了,甚至有为了得奖而不择手段的, 当然,也不能就抹杀他们的功劳,可是我越来越迷惑了~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5
level 8
恩!~这到是的、一个记者有时候就要有置身事外的冷漠、才能找到真的好的题材!~我个人认为的!~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6
level 1
就好像拍记录片的, 看着弱肉强食, 也不能插手~小时候不明白, 老是埋怨他们,大了才知道原因~到现在还是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呢~
2005年06月19日 10点06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