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这里以前有一个茶铺,茶铺烧茶用的水是从山上流想来的泉水,茶铺旁边有一颗柳树。因此得名:柳泉铺
2012年11月25日 13点11分
5
柳泉铺朝阳村的,你哪的?
2012年11月25日 13点11分
我会告诉你这是错误的么?柳泉铺是因为明朝在这里设的有驿站,被称为莫某铺某某铺的
2012年11月26日 01点11分
level 8
据史料记载:明初因县户口少,曾一度入南阳,后明王朝派遣千户秦艺招抚流民,加上山西洪洞移民,人口增加又复县置。
山西洪洞移民到镇平安居后,建起了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庄。现仅举全县部分村镇为例:
黑龙集沙河刘:明洪武二年(1369),刘姓由山西洪洞县索布刘村迁此,因居沙河边,故名。
大余营:明万历年间(1573-1619)余弘道由山西洪洞县迁些建村,故名。
石佛寺镇李营:又名老鸹窝。明洪武四年(1371),李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一人移居高丘先师庙。后裔李德生为清进士,曾任云南东川府知府。
老毕庄:明初,毕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
赵湾:明成化年间(1465-1487)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于赵河(时称涅水)河湾处,故名。
吕湾:明嘉靖年间,吕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单营,大仵庄,贾寨各姓都是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姜庄,陆湾,党庄各姓均系明嘉靖年间(1533-1566),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所建村庄。
贺庄,小毕庄:贺,毕二姓于明代中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
马庄乡太山庙高家:明初,高王二姓由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中有庙,故名。迁此后,后裔勤于耕织,刻苦读书,先后有高建章,高建盈于清代中举人。高麟超中进士,曾任四川汝川县知县。
尤营:明初,尤姓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簸箕杨:明天顺四年(1460),杨安理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会做簸箕,故名。
小碾王:明成化年间,王姓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兄弟分家时分得一盘石碾而得名。
贾宋镇首级李:又名手巾李。明代,李姓由晋东迁此。始祖李岳,字彩华,号依岛,又号狩觐,远近呼为依岛李家,后又称狩觐李,讹为首级李。
闵河:明永乐三年(1405)闵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于黑河边,故名。
申寨: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申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环村筑寨,故名。
师洼:明正德年间(1506-1521),师裕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范店:明万历年间(1573-1620),范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开一小店而得名。
沟王:明成历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于沟边而得名。
张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张德林,又名张家林,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简称张林。会榨油技术,生产的芝麻油,称“林麻油”,为镇平特产之一,清代已出口销售。
杨营乡打雁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有打雁技能,故名。
李家营:明正统年间(1436-1449),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城郊乡桐树湾丁家:明初,丁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临河湾处,桐树成林而得名。
任家庄:明万历年间,任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柳泉铺镇小水沟:明初,水姓(回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南有一小水沟,故名。
老庄镇老夏营:明永乐年间,夏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卢医镇李沟:明洪武三年(1307)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地处深沟,故名。
周堂:明洪武年间周姓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麻营:明成化年间(1465-1487)麻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田河:明嘉靖年间,田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南有条小河而得名。
杨堂:明代中叶,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东有一坐倒座堂而得名,严陵河经村西折而向村南流过。
卫家,河北李:为卫,李二姓于明万历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大何营,牛沟:明嘉靖年间何牛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牛姓因居于沟旁而得名。
铁匠营:明成化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而建的村庄。因村民会铁工技术,故名。
安子营乡何寨:明成化年间,何全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环村筑寨,故名。
周家庄:明成化年间,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与赵姓相邻而居,称周赵庄,后因周姓人多,遂改为周家庄。
2012年11月25日 14点11分
7
额 从山西来的>_<
2012年11月26日 00点11分
level 8
程竹园:明万历年间,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宅边植竹成园,故名。
孙庄:明时,孙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彭营乡北李庄:明万历年间,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阎庄:明万历年间,阎景成,阎景和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南王庄:明万历年间,王九全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东北有株高大的橡子树,名橡子树王庄。后为区别于背王庄,故名。
大郭庄:明时,郭亮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为区别于小郭庄,故名。
冯庄,周庄,罗李沟,杨寨均系明时冯,周,卢,李杨各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遮山乡来沟:明洪武初,来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位于遮山主峰西侧沟壑中,故名。
大梁洼:明代,梁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兄居此建村,称大梁洼,弟居另一处建村,称小梁洼。
岳庄,王沟,李庄:岳,王,李姓分别于明成化,万历,嘉靖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曲屯镇安洼:明嘉靖年间,安姓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王家,高营,马洼:明成化年间,王,高,马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王半坡:明万历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于岗半坡而得名。
高丘镇大陈营:明初,秦,陈夫妇携带二子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后因躲兵役,长子随父迁往内乡县,次子随母姓留于此居住。历史上这里文化娱乐活跃,村民以善舞“九莲灯”而闻名遐迩。
南徐家:明初,徐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史岗:明嘉靖年间,史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谷营:明代,谷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门岗:明嘉靖年间,门生会一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于岗坡,故名。
王岗乡小杨营: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杨姓由山西洪洞县白水村迁此建村,故名。
胡营:明成化年间,胡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渠营:明嘉靖年间,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吴营:明成化年间,吴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晁陂镇朱营:明初,朱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张营:明时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因村里人多信佛,曾名念佛张。
梁营:明嘉靖年间,梁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侯集镇马圈王:明洪武年间,高王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王姓户大以王名村。赵河自西北来,绕村东北到村南,又经涅阳故城南,向东南流。南北朝时筑马圈城。齐,梁军与魏军曾在此大战。
因山西洪洞县迁入镇平的移民建村最多,不能一一尽述。除此而外,山西其他府县迁入镇平的移民尚建有不少村庄。
张林乡马河:明永乐年间,马旦由山西稷山县阳平村迁此建村,因村紧傍小河而得名。
枣园镇陈营:明成化年间,陈姓由山西平阳府迁此建村,故名。
下户:明弘治年末,时瑚夫妇由山西猗氏县迁此落户,故名。
谭寨:明成化年间,谭镛,谭璞兄弟二人由山西曲沃县杨潭村迁此建村,后沿村筑寨,故名。村民有传统打铁技术,打制菜刀,镰刀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由于县内移民迁入,人口增加,商品交换亦日淅增多,因此,这就需要交换市场,集市也随之建立起来。
全县主要的集市有:
晁陂店:设有镇平通往内乡的驿铺。
曲家屯店:设有通往内乡的驿铺。简称曲屯。
贾宋店:为豫西南主要商品集散地。
柳泉店:设有通往南阳的驿铺,后称柳泉铺。
高丘店:明代镇平县镜的镇店。
广洋店:故址在今二龙乡的王坪村。
奉洋店:故址在今杨营乡程庙村。
6 明末清初的移民
由于明末的战乱和天灾,南阳人口锐减,境内又变得地旷人稀。这一次,清王朝没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许多人是自发的来到河南各地的。当时山西境内灾荒较多,由于明朝不断有人从山西迁移到河南,所以,许多人不远千里,投亲靠友来到南阳定居。
2012年11月25日 14点11分
8
我的亲呀!那枣园陈岗村是怎么来的 本村有姓时,姓周,姓陈的那你怎么解释
2012年11月30日 12点11分
回复 瑶瑶的泪 :谁知道,好多都没有里
2012年11月30日 12点11分
回复 双鱼1945 :呵呵呵
2012年11月30日 12点11分
回复 瑶瑶的泪 :简单啊,庄名字是由初始者命名的,后来人来人去,家兴家败,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什么奇怪的 -- 时光就像轮子,人的本性不会改变,从前发生过的事必然会再度发生。
2014年12月14日 16点12分
level 8
从资料上显示,镇平在明末清初的移民中,山西洪洞县的移民还是在移民人口中占比重很大。
镇平县各乡镇部分明末清初移民建村情况如下:
城关镇许家庄:明崇祯年间(1628-1645),许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徐岗:明末,徐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于土岗东边而得名。
城郊乡范营:明末,范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邢营:明崇祯年间,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于原邢姓村庄。
边庄:明末,边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八里桥:明末,张,李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东南有明万历年间修石桥一座,距县城八里,村以桥名。
老庄镇李家园:明末,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二龙乡枣园:清康熙年间(1622-1722),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里枣树很多而得名。
石佛寺镇韩冲:明末,韩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沿岗坡起伏的较平坦处建村,故名。(剌客注:韩姓由明代由山西洪洞县迁芦医韩沟,明末,韩始祖迁高丘杨沟给杨姓地主做佃户,娶妻大仵庄仵氏,生大郎,二郎,三郎兄弟三人,三郎绝后,取狼之谐音,杨姓自此式微,后迁仵岗东黑山,口不过百。后改杨沟为韩营。韩姓由韩营分枝多地,如寺山清凉村河,冬青树沟,大陈营北山里王,老庄地担沟等,剌客的四叔因编写祖谱曾到韩冲,韩冲人承认自韩营迁出,但家谱始祖名跟韩营祖谱名音同字不同。)
薛岗:明末,薛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姜庄,尚均系明末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所建的村庄。
张湾:明末,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于河湾处,故名。
姚营:清初,姚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曹营:清初,曹国林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晁陂镇裴营:清初,裴姓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村民会打铁技术,打制多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大杨营:清初,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王岗乡董家:明末,董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河西:清康熙年间,刘恩贵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东有一条小河,故名。
靳营: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靳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东李庄:清乾隆年间(1736-1795),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寺山乡姚片河:清代,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沿河建村。这里炭窑成片,村民以烧炭闻名,讹传为姚片。
高丘镇杨河:明末,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河边而得名。
李沟:明末,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居于大沟边而得名。
朱洼:明末,朱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于低洼之处而得名。
上王沟,中王沟,下王沟:都是清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纪家河:清康熙年间,刘进忠一家由山西洪洞县喷水河迁此,因居于纪家河边而沿用村名。
孟庄:清乾隆年间,孟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苏家:清嘉庆年间,苏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卢医
镇楼
子王:明末,王道远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中盖有楼房而得名。
伞匠营:明末,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村民会做雨伞而得名。
张沟,韩沟,廖坡各姓均系明末由山西洪洞县迁此所建的村庄。
马洼,田洼,罗洼各姓均系明末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建村于低洼之处,故名。
张坡,齐岗:因张,齐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时,居于岗坡之地,故名。
东张湾:清顺治年间(1644-1661),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居于河湾处而得名。
中营:清初,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居于上,下郝沟之间而得名。
刘冲:清康熙年间,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枣园镇前冯:明末,冯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候集镇土楼:清初,张姓由山西临汾迁此,因原常姓在村中建一土楼而得名。
彭营乡北王庄:明崇祯年间,王大刚,王大强,王大銮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会酿蒸白酒技术,故又名烧锅王庄。
小范庄:清初,范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为区别于大范庄,故名。
马庄乡盆杨:明末,杨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会烧制瓦盆而得名。
许家:清乾隆年间,许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黑龙集:明崇祯年间,山西商人吴桐迁此建集经营生意。因从河中捞出一黑龙爷神胎,盖庙奉祀,以庙名集。
贾宋镇焦沟:清初焦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临沟边而得名。
三潭庙:清初,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因村中盖有三潭庙,以庙为名。
遮山乡张庵:明末,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初搭茅庵居住,故名。
长营:明时,米姓居此,称米营。清顺治年间,池光宗由山西省迁来,村中已无米姓,改称长营。随后,张,刁,周,余,刘,宋,韩等姓迁入,沿旧称。
朱岗:清初,朱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于遮山北麓岗上,故名。
2012年11月25日 14点11分
9
level 8
7 明清其它地方的移民
柳泉铺镇沙沟:明时,杨姓在此建村,因村建在沙沟一侧,以沟名村。据《大明处士杨公墓志铭》记载:杨氏祖籍河北真定府荥水县大布村。“洪武初年分封唐王,随驾南阳卫......到此成家。杏花山傍,前依沙沟,北岸立房”
卢医镇朱沟:朱姓由山东单县瓦塔峪迁此建村于沟边而得名。
张林乡大陈营:明洪武年间,陈号由南京小西门迁此,村子初名龙树庄,后改今名。
西学:明初,李姓由山东莱州府莱县老灌村迁此,因村西有一学校而得名。
林寨:明万历年间,林姓由福建省迁此建村,环村筑寨,故名。
大候庄:明初,候姓由山东曲阜县迁此建村,故名。
杨营乡刘洼:明成化二年(1466),刘纲由陕西延安府保安县(今志丹县)迁此建村。清顺治年间,后裔刘之郎中举,曾任通州同知,蠡县知县,广东布正司理问等职。在任不畏强暴,秉公断案,有政声。
候集镇候集:明洪武二年(1369)候伯通由山东曲阜县过此建村,故名。
姜庄:明弘治二年(1489),姜姓由江西抚州金溪县十二村迁此建村,故名。
徐营:明洪武年,徐国奇由山东历城县迁此建村,故名。
宋营:明初,南京小西门宋家巷宋士艺,任明军兵马指挥,率军北征经此,看到这里地方好,后告老居此建村。
安子营乡梁寨:明洪武年间,梁普圣由山东东平府城南大梁营迁此建村,故名。
史坡:明洪武年间,史朝凤由山东济南府迁此建村,故名。
贾宋镇寺后张:明永乐年间,张姓由陕西长安县迁此建村,因居于清凉寺(已毁)后而得名。
相家:清康熙年间,相姓由北京宛平县迁此建村,故名。
柳泉铺大小沟:清康熙七年(1668)杨姓由福建省迁此,因村旁有一小溪,俗称大水沟,村以溪名。
大温庄:清康熙七年(1669)陈姓由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此,居于原温姓村内。
传信庄:又称闵营。陈姓始祖为清兵,康熙七年,被封此屯垦,同时封此屯垦的还有路,杨,郑,黄,林等姓。因当时交通不便,来往于家乡的信件集中该村,由该村派人统一传送,故名。
魏冲:清初,魏姓由湖北省迁此建村,因村处于周围高低起伏,中间平坦开阔,故名。
晁陂镇老张营:明末,张姓由山东恩平县迁此建村,初名张湾。后因后裔由此迁出,另建新村,每年回村祭祖,为区别新村,故改称老张营。
高丘镇孙湾:明洪武二年(1369),孙姓由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戕子沟村迁此,因村居于严陵河湾处,故名。
彭营乡姜范营:明弘治二年,姜克才由江西抚州金溪县十二村迁此,与范姓相邻而居,故名。
北刘庄:清顺治年间,张登科由辽宁省迁来,居于原刘姓村内。后刘洼无人,张姓仍沿用原名。
廖赵庄:清乾隆年间,赵祥德,赵祥鼎兄弟二人由南阳青华迁此,廖自成由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迁来,两姓同住一村,故名。
邓湾:清乾隆年间,邓姓由湖北邓湖迁此,因村居于河湾处,故名。
遮山乡小苏扒:明万历年间,苏姓建村,村处茂林之中,称苏林扒。清乾隆年间,李朝俊由山东曹州迁此,居住于原苏姓村内。
2012年11月25日 14点11分
10
level 8
(一)种槐树的传说
在镇平,有不少村,街是以槐树命名的。如:大槐树村,槐树庄,槐树街等。
贾宋镇桥东村有个槐树街。据传,明初,李姓兄弟三人同迁河南,分手时,将一把宝剑分开作为记念,贾宋李姓始祖分得剑鞘称“鞘李家”,讹为“桥李家”。迁到此地后,为怀念老家洪洞,就在村里栽了一棵槐树,槐树长的又高又大,亭亭若盖,后槐树被子大风刮弯,俗称槐树弯。村民常来树下聚集,或喝茶吃饭,或闲聊谈天,成为一个公共场所,后来在修筑寨墙时才被伐掉。并以此地名命名一条街,叫槐树街。
2012年11月25日 14点11分
11
level 13
刘(六)官营,以前走个老
太太
,一胎生了六个儿子,各个都考上了大官,最小的官都是市委书记,多年后,六兄弟老了死了都埋在庄西头一片地势比较低的地理。后来发大水吧坟淹没了,冲平了,从此俺们庄都叫刘(六)官营
2014年12月14日 16点12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