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怎样确立为齐王的?
韩信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兵仙汉心 楼主
[打酱油]
2012年11月25日 06点11分 1
level 11
兵仙汉心 楼主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於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史记·高祖本纪】: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史记·田儋列传】:“韩信遂平齐,乞自立为齐假王,汉因而立之。
【史记· 留侯世家】:“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
【史记·项羽本纪】:“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
【史记· 陈丞相世家】:“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
2012年11月25日 06点11分 2
level 11
兵仙汉心 楼主
司马迁写《史记》往往采用互见法,他在多处提到该事,清楚的告诉我们,刘邦在荥阳被楚军围困时,韩信就是要趁灭齐之机,自立为齐王。韩信派使者请示刘邦,无非使自立的齐王更加名正言顺。
===========================================================================
司马迁写《史记》往往采用互见法,他在多处提到该事,
清楚的告诉我们,
【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
至于某人是如何知道几千年前的韩信就是要趁灭齐之机,自立为齐王的,我就不知道了。
韩信派使者请示刘邦,无非使自立的齐王更加名正言顺。
【如果历史上韩信没有请封到假齐王,而死于平定齐地的战斗中,
不知尔等做何感想?】
2012年11月25日 07点11分 3
level 11
兵仙汉心 楼主

既然搞学术探讨,就要至少做到客观、公正、严谨[打酱油]
2012年11月25日 07点11分 4
吧务
level 13
LZ怎么不直接在书剑和谐的贴子里回复,而另开一贴?
2012年11月25日 09点11分 5
增加发帖量,可以增加贴吧排名=3=
2012年11月25日 12点11分
level 7
其实转变一下思路...
历史上刘邦确实在韩信睡着的时候拿着兵印,带着军队走,去跟项羽对抗。当时韩信确实不知道,当时正是韩信筹备攻打势力较大的齐国,韩信带出来的N多万兵已经是训练有素,非常精良的士兵。
且不说其他,而刘邦一个王,能够不声不响的去拿一个将的兵印,把兵拉走去跟项羽对抗。说明刘邦当时确实没有兵了...
这是第一次没有兵。
刘邦带走了兵,而韩信使命却依旧是要打齐国,这种情况...后来打下齐国,并且在那个长期战乱时期,又再次壮大,他的兵力最大。
刘邦带着N多万人马,当初韩信一手训练出来的精良人马,后来又没人了(也不是完全没了),又指望韩信发兵...
这是刘邦第二次没有兵。
以上的情况,大家来讨论一下:
首先是韩信跟刘邦一路走来的不同,刘邦一路是跟兄弟们一路拉扯着走过来的,不管是兄弟还是出谋划策,身边的人多。却总是此次没兵...即使拿到了韩信的兵,也是过不了多久就有没有兵,又是躲的多。
而韩信孤身一人,连个亲人都没有,至于他身边那个出谋划策的老人印象中是后来出现的,并不是韩信一拜将那边就有了他。所以,即使是韩信身边有人,也都是当初跟刘邦干过的人.....(其实他身边也就没有人)。民不聊生的战时能够越来越壮大,说明人气旺,人气旺自然受不了当地的民生,有人愿意来当兵。所以我认为,不管是政治,还是用兵,还是发工资什么什么...综合性的拼脑子谋略和战略的综合实力,我认为就是这个时期:已经打了很长时间的仗,人心疲乏,名不聊生...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出来真正综合实力。而就是这个时期,韩信是有小到大,而项羽和刘邦都是由大到小。
当时韩信要齐王,不管是故意要,还是形式所迫,需要一个名来镇压。且先不讲,来说一下刘邦的心理:一个王,跟大家那么大一群兄弟从草民一路走来,却多次走到窘境,而一个韩信,当初刘邦开始起步混天下的时候,还是孤独一个人不知道在哪里?现在为啥一次,两次刘邦即使拿了兵,还是陷于囧地。而你一个韩信,拿了你的兵,现在又是还真牛?
刘邦确实生气,他不单单是生韩信的气,而是生自己。(不是完全,但这个因素起作用,让刘邦发了脾气。)
再来说韩信,我辛苦打仗,操练士兵,刚刚有起色,刚刚进入兵强马壮,齐国也是大势力,接下来正要打齐。而刘邦作为王,却不声不响就把我的血汗,我费心费神带出来的兵,带出来的兄弟们,说拿走就拿走,招呼都不打,还给我下令,依然去攻打齐国...
所以对于齐王我个人意思:
一:当时确实需要一个名义上的王来镇压齐国,不然要坏大事。
二:是韩信非得要齐王,但是他之所以要齐王,是因为刘邦一伙人,吃现成的,把别人花心思带出来的兵不声不响的说带走就带走,这个轻浮的事在先,他要齐王也是他想引起刘邦,刘邦一伙人的重视。以免那些人认为招兵买马是儿戏,说壮大就壮大,避免再不声不响,把兵带走。
如果有人说刘邦看韩信不爽是因为“齐王”,
那么我说,首先论功分赏一个小小齐王给韩信不够。其次,如果韩信和刘邦有争持,有意见,是因为刘邦轻浮,有失王的身份在先。
2013年02月04日 08点02分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