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姓李
楼主
历时15载 新编《李鸿章全集》面世 2007年05月12日13时49分 来源: 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5月12日讯(记者:黄娜娜) 李鸿章在晚清的政治舞台活跃了40年,这40年是中国内外交患、水深火热的年代。作为19世纪办理洋务的领军人物,李鸿章经管事物之多,涉及的领域之广,在当时的同僚中罕有匹敌。李鸿章的历史,就是整个晚清的历史,梁启超把他在李鸿章死后不久写成的《李鸿章传》,别称为“中国近四十年大事记”,认为李鸿章是晚清的缩影。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李鸿章一生的是非功过,在他生前与身后已有大量评论,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改革开放以来,对李鸿章的研究更为深入。1992年,在一些热心人士的提议下,经过紧张筹备,于1993 年4月23日,《李鸿章全集》编委会在北京组成,由上海图书馆名誉馆长顾廷龙、著名清史专家戴逸担任主编,先后聘请全国数十位研究有成的专家担纲编篡。安徽教育出版社承接了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最大规模的社科文献套书的出版任务,并投入巨资。安徽省社科院淮系集团和安徽省社科联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繁忙的组编通联工作。 光阴荏苒,经过15年的不懈编写,专家学者精心点校,终于一部洋洋大观的历史巨著完成。其中奏议20卷,包括题本帖黄4卷,共约1460余万字;书信8卷,约580万字;电报7卷,约500万字;诗文及附录1卷,将近100万字;而仅目录就有两卷,约200万字。 新编《李鸿章全集》囊括了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国内著名图书(档案)馆收藏的李氏文稿,相比于吴汝纶所编《李文忠公全书》和后来陆续出版的一些李氏文稿,此部新编《全集》有近三分之二是从未与读者谋面的未刊文稿,内容涉及晚清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弥足珍贵。 透过《李鸿章全集》中显示出来的大量珍贵史料,可以看出,至少有以下9个方面更为深入的开拓性研究: 1、有力推进晚清近代化各个相关领域的研究。李鸿章作为晚清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在中国早期近代化和向西方学习方面,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所经办近代化事业,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在当时的早期洋务官员中都首屈一指,因而,大量新资料的发现,对于涉及工厂、矿山、轮船、电报、铁路、新式军队和教育领域的具体问题的细化研究,有了更雄厚的资料基础。 2、深化近代国防,海防研究。李鸿章作为淮军和北洋海军这两支中国最早的近代化武装的最高统帅,他的国防战略思想、部队准备和后勤保障举措、军事训练和将才培养等,对今天的国防建设有着很深的前车之鉴的意义。3、 深入研究外交思想及时间。弱国无外交,李鸿章深知“洋人论势不论理”,他“打痞子腔”也好,一味退让求和也好,作为晚清外交执牛耳者,他所经手处理的大量对外交涉,经手签订各种条约,其中的委婉曲折,对今天仍有着强烈的关照作用。 4、吏治与赈灾。李鸿章任直隶总督25年,吏治平顺,清廷每三年一次例行考绩,他次次绩优,尤其是从直隶总督署的题本,按吏、户、兵、刑、工六科上奏的内容,可以对华北地区的吏治和省情做更深入的乃至计量的分析。当时,直隶地区水患频繁,李鸿章对于治水深有心得;同时他还是近代赈灾、慈善事业的开拓者和扶持者。 5、李鸿章与淮军、淮系集团研究。李鸿章以淮军起家,他在位高权重之时,一方面将部下爱将、幕僚、同僚荐拔至封疆方面等各个要害岗位,一方面又依靠这些旧部将为他推行洋务新政摇旗呐喊、推波助澜,从而形成近代史最大的一个官僚集团——淮系集团,并以此开近代集团政治之先河。 6、李鸿章的人际关系研究。过去吴汝纶所收录的李鸿章信函不多,只有两千多封,新政共收集一万多封公私信函,尤其是他跟家人好友的私信,对于了解李鸿章做人的一面很有帮助。 7、李鸿章的人才观和近代教育实践。李鸿章用人自有独到之处,他的幕府可以说是近代化人才的储备库,他力主改革科举制度,并主持近代早期的留学生派遣,兴办各类新式学堂。 8、李鸿章的诗文,李鸿章少年高第,24岁成为当时安徽省最年轻的进士。在京投遍名师,得高人指点,诗文书法都有较高造诣。后来进入曾国藩幕府,在公牍行文上又锤炼得炉火纯青。 9、乡土情结和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李鸿章生于合肥磨店,葬于大兴,生荣死衰,叶落归根。他在家乡以团练起家,带出淮军。无论仕途如何迁变,他在用人方面,无不表现出浓重的家乡情结。
2007年05月12日 14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