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 王尔德的种种
朱照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命运乖戾的天才——王尔德
“ 快乐王子的像立在一个高的圆柱上面,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之上。他满身贴着薄薄的纯金叶子,一对蓝宝石做成他的眼睛,一只大的红宝石嵌在他的剑柄上,灿烂地发着红光。”
  这是童话《快乐王子》的开篇。一百多年来,那个忧郁而仁爱的“快乐王子”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世界各国无数儿童和成年人的心。人们喜爱这篇充满辛酸的温情的童话,为它的主人公的命运感叹、流泪。然而,对于它的作者奥斯卡·威尔斯·王尔德,人们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既为他超凡的文学天赋而惊异,又对他乖张矫俗的行为感到惋惜。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个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矛盾人物,更形象地说,是一具有着“崇高纯净的灵魂”的“堕落的躯壳”。
  让我们回顾一下他短短46年的人生之路,然后做出我们自己的判断吧。
  王尔德1854年10月16日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富有家庭,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父亲威廉·王尔德是一位十分高明的眼科和耳科专家,据说他早在医学院做学生时,就从一个渔夫眼中取出一根刺,使其免遭失明;又曾用一把普通的家用剪刀切开一名儿童的喉管,成功地取出了一枚梗住的针。后来,他开了一所圣马克医院,以医术高明闻名于全欧,被誉为“耳科医学之父”。与他的医德不大相称的是。老王尔德的私生活颇有失检点,贪杯,好色,有一次甚至受到指控,说他用麻醉剂去勾引一名良家妇女。他对文学和考古学也很有研究。王尔德的母亲简·埃尔吉则是一名颇有才华和名气的诗人、政论家,18岁时就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诗作,后来积极参加“青年爱尔兰运动”,曾因为写了一篇论调激烈的鼓吹民族主义的文章而名噪一时。她是一名出色的社交家,在她梅里翁广场的家中,经常是高朋满座,宾客如云。埃尔吉浓妆艳抹,穿梭其间,应酬裕如。王尔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认为他是一个“颖异”的孩子。因为她本来很希望生个女儿,所以在好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把小奥斯卡打扮成女孩的模样。童年时,王尔德曾经跟从访求古董的父亲到法、德两国旅行,并掌握了两国语言。这些旅行激发了他对神话和轶闻传说的爱好。在家中定期举办的沙龙上,他常常听到母亲在客人面前高谈阔论,无形中也练就了他的智慧和辩才。王尔德从小就深受父母的影响和熏陶,可以说,他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是在他父亲的早餐桌上和母亲的会客厅中得来的。王尔德也很为自己的父母而自豪,在晚期作品《狱中记》中,他曾这样谈及他的双亲:
  “我的母亲和我的父亲遗留给我一个名字,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考古、科学,还在使我自己的祖国成为一个国家的历史上,使这个名字变得崇高和光荣。”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1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1865年,11岁的小王尔德进入波尔托拉皇家学校学习。这是一所新教徒办的学校,在这里王尔德开始接触到宗教教义,但他似乎一点儿也不虔诚、他每天打扮得像个摩登公子,头戴大礼帽进出学校,那副滑稽可笑的样子,引来不少老师和同学侧目而视,他自己却觉得十分得意。年幼的王尔德有着惊人的领悟力,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他的数学成绩却糟透了,作文也不见得如何出色。6年后,王尔德年满门岁,从波尔托拉学校毕业,于10月份考人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在那里,他的学业平平,但在临毕业前,却由于《希腊喜剧诗人残篇》的论文而获得了帕克利主教金质奖章,随即进入牛津大学马格林达学院攻读古希腊经典著作。这时,他年仅20岁,开始为杂志撰稿。
  当时,著名的作家兼文艺批评家约翰·拉斯金正在牛津大学博物馆作系列演讲。系统地阐述他的美学思想。这位面容消瘦坚毅的批评家“缺乏活动的生活是犯罪,缺乏艺术的活动是丧失人性”的观点在大学生中风靡一时、也在王尔德那里得到了共鸣和衷心拥护。同时,华尔特·品特的著作《文艺复兴学研究》也给了他很大启发。王尔德后来结识了品特,“为艺术而艺术”这一口号就是他从品特那儿继承过来的。
  在牛津,王尔德住的房间出名的装饰华美。房间的四壁涂满了美丽的彩色,台子上和书架上都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古玩。这些古玩都是从他爱好考古、收藏的父亲那里拿来的。一方面是父亲的禀性遗传,一方面是受到颓废侈靡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的服饰更加标新立异。有人这样形容当时的王尔德:“他穿了一身天鹅绒的衣服,宽的汗衫,倒泪的领口,喉间用一条异样的领带,打了一个lavalliere的结,手里拿了一朵向日葵花式是百合花,到处宣传他的主义。”1877年,王尔德去意大利、希腊旅行了一遭。在意大利,他凭吊了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寻访了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墓和英国诗人拜伦的旧居。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他接触到许多非基督教的和古代耽乐主义的文化,这些虽尚不足以把他造就成一个“健全的异教徒”,可是把他平日梦想中的美境大大地证实了,并且还给了他许多平日所梦想不到的美。意大利、希腊之行加速了他的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次旅行使我对忧愁的崇拜,变而为对美的崇拜了。”回到牛津,他便以“美学教授”自居,宣扬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在他的周围,也逐渐聚集起一批趣味相投的“崇拜者”。
  1878年,王尔德的一首题为《拉凡纳》的诗歌荣获大学的纽狄盖特奖金,因此在他次年于牛津毕业的时候,已经在文学界薄有名气了。这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迁来伦敦和他一起居住。在母亲的文艺沙龙中,王尔德大出风头,他那奇异的服饰,骇俗的理论,滔滔不绝的辩才和机智锋利的谈吐一时成了人们注目的焦点和谈论的话题。有不少人对他的离经叛道大为不满。他甚至被作为讽刺对象画进了伦敦《笨拙》杂志的漫画中。与此同时,他和罗斯金、斯文朋、罗塞蒂等人的关系日益紧密,一起大力倡导唯美主义运动。1881年7月,第一部精装的《王尔德诗集》在伦敦出版,收录了他上一年以前完成的部分诗作。这本薄薄的小书,标志着王尔德正式走上文坛的开始。
  1881年11月;他到美国和加拿大旅行讲学。在纽约、波士顿等地,他在大学中巡回演讲“英国的文艺复兴”和‘难饰美术’满个题目,前者主张美的鉴赏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后者指斥美国人的装饰粗笨、没趣味。他的演讲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和争论,好骛新奇又极度自尊的美国人热情地接纳了他的艺术观,却不能容忍他对美国文化的品头论足。所以总的说来,对他的驳议非难压过了赞扬之声。旅美期间,他拜访了美国著名诗人爱伦·坡和惠特曼。在一次《纽约先驱报》记者的采访中,当问及他唯美主义是否可称为哲学的时候,王尔德毫不犹豫地回答:“它当然是哲学,它研究在艺术中可以发现些什么,它寻求生活的秘密。凡是在艺术中代表着永恒真理的东西,都是伟大的基础的真理的表现,所以唯美主义可以视为是对艺术中的真理的研究。”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2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然而,这期间王尔德文学上最重大的成就是1890年7月于美国《利平考特》杂志上开始连载,并于次年出版单行本的作者唯—一部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这是一个将幻想和现实奇妙地揉合在一起的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小说的大意是:英俊少年格雷幻想永存青春,画家哈尔华德为他画了一幅奇妙的肖像,它能够承担格雷由于放荡生活在脸上留下痕迹的后果。亨利爵士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靡非斯特式的人物,他百般引诱格雷,使他逐渐沉洞子酒色。格雷先后害死了女演员赛琵尔和谋杀了哈尔华德,他的每一件堕落秽行,都使自己的画像的脸上多添了一分狰狞,身上多增了一斑血迹。当帮助格雷毁尸的化学家肯培尔因良心发现而自杀,报仇心切的赛琵尔的弟弟又被流弹打死后,格雷有了生命的安全,却无法获得心灵的平静。在心中升起一瞬间对纯洁的青春的怅们之后,邪恶的念头又压倒了他,他决心刺杀画像中的丑类,毁掉他灵魂堕落的唯一证据。一刀刺去,格雷自己却应声而倒,尸体变得丑陋不堪,而那画像重新焕发出青春和美好的光华。王尔德通过这一故事指出,美是高于一切的。画像之所以能得到生命,甚至能比现实中的真人更能体现其本来面目,是因为哈尔华德在创作肖像时,没有掺杂丝毫功利。道德的杂念,倾注了单一的对“美”的追求。它寓意着艺术比现实更能忠实地反映特性和现象的精神及本质,这正是王尔德哲学和美学思想的精髓所在。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他一向奉为典范的巴尔扎克的作品《驴皮记》,但所表现的主题及内涵无疑要比后者丰富得多。
  书中主人公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写照。在一封给一个崇拜者的信中,王尔德曾明白写道:“巴齐尔·哈尔华德是我心目中我自己的形象,亨利爵士是世人心目中我的形象,道林是我但愿自己能够成为的形象,——只不过不要他那样构年龄。”然而,这部小说并不是简单的自我剖析,它涉及到许多作者本人及他同时代人极感兴趣的问题,加艺术、道德和生活的相互关系,美的欣赏与滥用等等。这些问题有的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则没有。即使是作者自以为已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作者也并不能肯定。日后的王尔德最终也陷入了格雷面临的美与道德冲突的困境中,并在向道德挑战的危险游戏中毁灭了自己。
  王尔德为《道林·格雷的画像》作的自序1891年单独发表在《双周评论》上。序言批判了19世纪末日渐衰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反复宣扬了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不啻就是他的一将完整的唯美主义美学思想的宣言。他宣称:
  “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
  “艺术家从来没有病态的,艺术家可以表现一切。”
  “其实,艺术这面镜子反映的是照镜者,而不是生活。”
  在自序的末尾,他甚至断言说:“一切艺术都是毫无用处的。”
  《道林·格雷的画像》出版后,读者评价纷纭不一,这种争论无形中给王尔德带来了巨大的名声。然而,就在众人无休无止的争论声中,王尔德已把创作目标集中转向了他久欲涉足的戏剧领域,并最终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王尔德早在脱年代初就写过两部剧本《维拉》和《派迪哀公爵夫人》,但上演后都没有产生大的影响。真正的轰动爆发于1892年2月20日晚的伦敦圣詹姆斯大戏院,王尔德的新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上演之时。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高涨,伴随着大幕的每一次落下,全场一次又一次地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观众的热情也强烈感染了作者。当剧终之后,王尔德应观众要求上台向观众致意时,一向伶牙俐齿的他竟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只语天伦次地念叨道:“诸位快活,我很高兴,可以说我自己也很快活。”甚至连手中挟着的半枝香烟也忘了丢掉,以至于第二天伦敦各大报纸在纷纷报道演出的盛况时,都免不了将作者出的洋相大肆渲染一番。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4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王尔德成人后,继承了他父亲英俊滞洒的相貌,也遗传了乃又放荡不羁的品性,甚至有过之无不及。1891年,他结识了一名叫做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的21岁青年,两人后来竟然发展成为同性恋人。阿尔弗雷德的父亲,就是最早制定拳击规则的大名鼎鼎的昆斯伯里侯爵,知情后岂能咽下这口恶气,于是在1895年的某一天,当众羞辱了王尔德。王尔德不堪忍受,于同年三月向法庭起诉,不料正中了侯爵的圈套。是年5月,昆斯伯里峰爵反控王尔德有伤风化,证据确凿罪名成立,被判处两年徒刑。
  从1895年5月25日到1897年5月19日,王尔德在监狱中度过了艰难而又漫长的两年,前9个月被关在旺德沃思监狱,后来移到雷了监狱。在狱中,他干着整理麻絮的苦役。监狱恶劣的环境、黑暗的管制使他痛不欲生。刚入狱的几个月,连读书写作的权利也没有,初失自由的王尔德被憋闷得喘不过气来,每天都在近乎疯狂的挣扎中度过。多亏当时看守他的狱卒马丁怜悯他的不幸,常常暗中照应他。马丁将王尔德狱中的生活逐日记录下来,后来以《狱中的诗人》为名整理出版。在这部书的扉页上,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莫读此,倘使你今天要幸福。”可以想见王尔德在狱中的悲惨境遇。
  过了一年多,王尔德的待遇有所好转,可以允许他写信写文章了。这时,他也从沉重的打击中冷静下来,开始反省自己的一生。他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写道:“监狱生活,使一个人能够适如其分地观照人和物,这是监狱生活所以使人变成石头一样的缘故。那被永远的生命的幻像所欺骗的人们,都是在监狱外的,他们跟从生命旋转,并且贡献给彼的非实在。只有不动如我的才能‘看’和‘知’。”他开始写作狱中纪实,题名《狱中记》,在文中他回顾了入狱的缘由经过,追溯自己思想的变化,检点走过的人生旅程。他写道:“当我入狱时,我只有一颗像顽石一样的心,我只得追求享乐。现在我的心完全碎了,现在是同情充满了我的心胸,现在,我知道同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美丽的东西。”在他服刑期间,他的妻子在意大利热那亚去世。
  1897年王尔德出狱后,移居到法国第普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98年,他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诗作《雷丁监狱之歌》。诗中写他同狱的一个犯人,因为杀死了自己的爱人被处以绞刑。贯穿全诗的主题是爱情与死亡和犯罪不可分割。他得到的最终结论是:“所有的人都杀死他之所爱”。此后数年,他在穷愁潦倒中度过。1900年11月30日,在加入了罗马天主教数天之后,这位命运乖戾的天才离开了人间、5年后,《狱中记》的部分篇章由阿尔弗雷德摘编出版,全文则直到1962年才公之于世。这部被誉为“王尔德最后一部杰作”的惨痛心史,已成为英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西弗作)
   原载《心灵的隐秘——外国名作家生活的另一面 》一书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6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7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
591870992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8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9
吧务
level 12
好长啊,打印下来看吧~~~~~~~~~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10
11楼链接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11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12
你可以自己打~~~~~~~~~~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有没有英文版~~~~~~~~~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回复 show破烂的 :文库自己搜
2012年11月24日 16点11分
回复 show破烂的 :我不需要
2012年11月24日 16点11分
level 9
独孤牛刀 楼主
雷丁监狱之歌(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 雷丁监狱之歌(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
节选
第一节
他没有穿猩红的外衣,
因为血和酒全是红的,
当人们见他在死者身旁,
血和酒沾满了他的手上
那可怜亡妇为他所爱,
却被他在她床上杀害。
他走在审判人员的中央,
身穿着一套粗劣的灰装;
一顶板球帽子戴在头顶,
脚步似乎显得灵活轻盈;
在这日子里我从未见过,
一个人渴望得那么深刻。
我从来没看见一个人
带着这样渴望的眼神
把囚犯称为天空的幕布
审视得是那样心无旁骛
眼见每片飘过的浮云
展现出银帆般的丰韵。
我和其他痛苦的囚犯
走在另一个圈子里面,
正在纳闷那个人犯过:
重罪还只是区区小错,
却听得有人在身后悄悄说,
“那家伙脖子上要套绳索
天哪!眼见那牢房的高墙
突然间似乎摇摇晃晃,
我头上那遥远的云霄,
犹如热钢铸造的盔帽;
虽然我是一个痛苦的囚犯,
我却感觉不到自己的苦难
我很清楚什么怪想法
加快了他灵活的步伐,
他面对这俗丽的一天
为何会这样渴望满眼;
他杀了他所爱的东西,
为此他只得以命相抵。
可谁都在把所爱的杀死,
你不妨听听每人的方式
有人使用恶毒的尖眼,
有人使用阿谀的巧言,
懦夫使用轻轻的一吻,
勇汉使用尖利的刀刃!
有人毁所爱时还年少,
有人毁所爱时已年老;
有人用欲望之手扼杀,
有人靠金钱之手屠戮:
最心善的才使用利刀,
为的是死者快死快了。
有人爱得太深有人太浅,
有人用钱买有人把钱换;
有人毁所爱时泪水涟涟,
有人却用不着长吁短叹:
虽然谁都在把所爱毁掉,
却未必谁都把绞索来套。
在一个灰暗的羞耻之日
他死得却不是羞耻的死,
脖子上没有把绞索紧缚;
脸上也没有蒙一块黑布
双脚也无须首先垂落
在地板上设置的坑窝。
他没和沉默的人一起坐,
尽管他们昼夜把他守着
他要哭泣时他们把他看,
他要祈祷时他们把他管
深怕他会动手劫牢,
把牢房的囚犯放跑。
他没有在黎明醒来看看
威严的人物聚在他房间,
那发抖的牧师穿着白袍,
那司法长官沉着脸不笑,
那狱长一身黑服闪着光,
一张黄脸预示厄运要降。
他没可怜巴巴赶快起床
把那些定罪的衣服穿上,
嘴巴粗糙的医生在旁盯视
每个新的神往抽动的姿势
还给一个守卫打手势,
他的碎步像落地锤子。
他没感到那种难忍的干渴
把人的喉头填沙般地折磨
尽管刽子手戴上施刑手套,
走进了装着厚衬垫的门道,
两只手上缠着三根皮索,
勒紧喉咙使它不再知渴。
他没有低下头聆听
埋葬官宣读安息令
他的灵魂在苦受熬煎
告诉他生命没有耗完;
他走进那严森森的刑屋;
没有去看一眼他的棺才
他没有从玻璃小屋顶
久久凝视遥远的天庭:
为解脱昔日的苦恼,
他没有用双唇祈祷
他瑟瑟抖动不止的脸唇,
也没觉到该亚法的亲吻
穿着一身寒酸的灰色囚衣,
卫兵在院子里走动六星期。
一顶板球帽戴在头顶,
他脚步走得灵活轻盈,
在这日子里我从未见过,
一个人渴望得那么深刻。
我从来没有看见一个人,
带着这样渴望的眼神;
把囚犯称为天空的幕布,
打量得是那样心无旁骛
没让每一片徜徉的浮云,
徒然展现羊毛般的丰韵。
他没有把手绞来绞去,像
那些无才无智的人那样,
竟敢把孜孜以求的希望,
推到黑色绝望的洞口上
他只是把太阳仰视,
深吸着早上的空气。
他没有绞手也没有流泪,
他没有偷生也没有颓废
他只是深深呼吸着空气,
好像里面有健康的液体
他张开大口吮吸太阳,
好像太阳是美味佳酿!
我和那所有痛苦的人们,
在另一道圈里步履沉沉,
忘记了我们自己是不是犯过
万恶不赦或不足挂齿的罪恶
带着麻木的惊悸凝看
那只得上绞索的囚犯。
惊奇地看见他走过,
步子那么轻松快活,
惊奇地看见他的形象,
在这天还满怀着渴望,
惊奇地在心里细细琢磨:
他得偿还这样一笔罪过。
在大地回春草木催芽之时,
橡树榆树生出愉悦的叶子,
可看到蛇虫咬根的吊人树,
浑身就冷嗖嗖地充满恐怖,
不管它是否结果叶绿叶黄,
一个人必会走在黄泉路上。
至高的地方是那赐福之位,
芸芸众生都为此把心操碎
可是谁会站在麻绳圈前,
高度正好和绞刑架一般,
钻进一个刽子手的圈里,
夺取他最后看天的权利?
只要爱和生活还算公平,
伴琴跳舞定会身心轻盈
伴着芦笛或伴着洞箫,
美妙的人生难得一遭;
可在空中抽动灵巧双脚,
那滋味怎么也不会美妙
带着好奇目光和病态推想,
我们天天都把他细细打量
心想我们每一个囚徒,
会不会走这同一条路,
因为谁都不知他的盲魂,
会误入什么样子的混沌。
2012年11月24日 14点11分 13
level 12
刀哥建成了朱照吧个人第一营养贴。。。
2012年11月24日 15点11分 14
厉害
2012年11月24日 16点11分
level 9
顶一个
2012年11月24日 16点11分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