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3
蓝羽凤凰梧桐林
楼主

11月16日,沈城的天空飘起雪花,气温也降到了零下,在沈河区二经街路口,来自河南的老陈将车上卖剩下的铁棍山药用苫布盖好,准备收拾好拉回家去。“本来今年山药收成不错,可没想到卖起来却不容易,拉到沈阳这么远还是卖不动。” 河南菜农来沈卖山药却滞销 “往年我们都是到福建去卖山药,不过今年听老乡说,铁棍山药在辽宁销路很好,一斤能卖到十三四块。”老陈告诉沈阳晚报记者,今年铁棍山药收成不错,于是同村的几个乡亲就决定自己开车到辽宁来卖山药。 老陈说,自家就有货车,装上4000斤铁棍山药,一路开到沈阳。“由于车上拉的都是农产品,所以不用交过路费,只花了些油费。” 白天就在沈城的一些小路口卖山药,晚上与从河南同来的另7辆车聚到彩电塔旁边的小马路上,老陈与老乡们直接在车上睡,这样可省下住宿的费用。 来了几天,老陈发现,铁棍山药的销路并不像老乡说的那么好卖,有时一天连100斤都卖不上,看着天越来越冷,陈师傅有些灰心。沈阳晚报记者注意到,被绑成一捆捆的山药堆在车上,但过路人却很少问津。“也许是天冷出来的人少,不如去早市看看。”沈阳晚报记者安慰老陈说。“早市我也去过,但那里的山药只有4块钱一斤,我这9元钱一斤,已经是本钱了,再不行就得拉回家去。”
“山寨版”铁棍山药搅乱市场 虽然销量不理想,但老陈聊起自家的铁棍山药马上就来了兴趣。“铁棍山药可是好东西,2010年最贵的时候,药店要卖40元一斤。正宗的铁棍山药是河南焦作温县一带所产的,其中以垆土地山药最为珍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土地山药,样子虽然难看点,有点像树根,但药用价值很高。” 老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目前的工费等,现在铁棍山药的批发价应在6元以上,零售10元左右。正宗的铁棍山药亩产量在1500斤到2000斤,10元一斤已接近底价,低于这个价就是白忙活了一年。每亩种植租地费1300元左右,山药种费2000元,加上挖地、开沟插秧、浇水施肥到挖出装箱和运输,每亩费用在一万元以上。”温县铁棍山药还有休耕期,不能重茬种植,种一年,起码要休息几年才能种植第二茬。 “现在市场上的‘山寨’铁棍山药很多,它们产量大,一亩地三四千斤,批发价也不过两三块钱一斤。”老陈说,普通的山药每斤3元多,正宗温县“铁棍山药”批发每斤还要六七元。
产销不对接 农产品滞销伤农 沈阳工业大学营销学教师赵巍认为,2010年,不少农副产品价格都达到历年来的峰值,但今年却普遍遭遇过山车式的下跌行情,不少农产品价格一度跌至成本线附近。从表面上看,出现供过于求,供求关系的变化是价格剧烈变动的原因,但从深层次来说,生产、营销方式都急需改变,相当多的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跟风生产”的生产方式。 此外,目前我国农副产品产业化链条不完整,缺乏深加工企业,当蔬菜供应量突然增大时,无法有效抑制滞销现象。而且,我国的产销对接体系没有建立,虽然目前有“农超对接”、“周末蔬菜直销进市”等模式,但对于蔬菜的消化能力还是太弱。 她建议,目前农民的小生产和全国的大市场之间信息脱节,相关部门应及时有效地指导农民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大物流畅通和存储设施的建设,调节供求不畅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矛盾现象。
沈阳晚报 主任记者 高薇 摄影 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