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苏陌ヽo
楼主
两本书税前版税达1110万 易中天还能赚多少钱? 2007年05月09日 10:1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资料图:易中天。 中新社发 陈钢 摄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古代文人骚客向往的生活,却似乎不是“明星学者”易中天的追求。 5月6日、7日,刚刚完成美国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等五场演讲归来的他,便出现在广州、深圳的《品三国(下)》签售活动现场。而在该书面市之初的4月15日,易中天在上海签售出8000多本,用掉了10支水笔。 与忙碌相伴的是金钱。出版《品三国》上、下辑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郏宗培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品三国(上)》已经卖到200万册,而下辑面市仅一个月就已发行160万册,印数170万册。 按照双方约定的12%的版税率计算,易中天从上海文艺出版社获得的税前版税是1110万元。对于古往今来一直被贴着“清贫”标签的中国读书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赚钱的不只是易中天 今年3月,福布斯公布了“2007中国名人榜”,易中天首次上榜,综合排名47,收入排名50(660万元)。 易中天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稿酬,而国内支付“天价稿酬”的“始作俑者”是路金波。 知道路金波的人,肯定没有知道网络作家李寻欢的多。其实他们就是同一个人。路金波现在是榕树文化公司总经理,领导着一支高效率的团队,专事发掘、制造畅销书,并从中斩获丰厚的利润。 在外滩中心宽大的办公室里,面对本报记者的路金波妙语连珠。去年出版韩寒《一座城池》、安妮宝贝《莲花》,路金波各开出200万元的稿酬,搅得出版界内一片哗然。他因此被称为出版界的“捣乱分子”。 但路金波自己并不认同“捣乱”的评价。“天价稿酬的信心来自丰厚的盈利,真正的畅销书不会赔钱,而且我们会比作者赚得更多。”路金波的底气来自真金白银的收益——《一座城池》和《莲花》,各让他赚了300万元。 而在去年,路金波和他的团队还打造了“郭妮系列”,他说这叫“无中生有”。郭妮系列13本,总计销售近400万本,郭妮收获300万元稿酬,而榕树文化公司的收益则高达5000万元。 路金波坦承,“郭妮系列”可能是国内天价稿酬的开始,“从我以后,才有了易中天、于丹等高稿酬现象出来,是我先掀起的价格战。” 从《品三国》上尝到甜头的郏宗培,说起“天价稿酬”来同样气定神闲。据他介绍,刚开始以14%的版税率、55万册起印数竞到《品三国》时,还担着一定的经济风险,但发行到30万册就没有经济风险了,“利润没好好算过,从理论上来说,作者能拿多少,我们至少也能拿多少。” 上述14%的版税率要分成两部分,其中12%付给作者易中天,另2%付给央视国际电视总公司。 出版于丹《〈论语〉心得》的中华书局也是一个大赢家。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没有对本报记者透露于丹的版税率,但他肯定地表示,该书不到半年就发行380万册,近年来比较罕见;这毫无疑问给出版社带来了很高的收益,到底有多少收益,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作者、出版者之外,一本畅销书的利润,销售渠道也会分得一大杯羹。按照国内出版业的惯例,畅销书按六零折批发给渠道,也就是说,书价的40%将由图书经销商获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只是正规的经销商,大量盗版书产生的利润无法纳入统计。 稀缺资源抢夺战 在路金波看来,畅销书要用销量说话,10万本以上才能算畅销书。中国每年出版约22万种图书,去掉教材、教辅类,大众图书销量10万本以上的不会超过100本。无疑,这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 稀缺的畅销书资源注定会成为各出版公司、出版社争夺的焦点。“这时候关系已经不起作用,目前来说,还停留在低层次的竞争上,谁给的钱多,谁就能拿到这些资源。”路金波告诉记者。
2007年05月11日 11点0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