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这个要联系前后文来理解。老子最经典的不就是辩证对比么。所谓善者不多,多者不善。相比之下仁义的体现是因为大家感受不到大道才会要求仁义,而忠臣也是只有在国家混乱的时候才有体现。联系他第二十章的自嘲,我觉得他说的绝圣弃智也是类似于自嘲的感叹而已。想要开门开窗,就要做出掀开屋顶的姿态,中和后得到的结果才是想要的。这也是见素抱朴的体现,要有智慧仁义,却不拿他随便去用,因为有时候智慧会伤害他人。十九章想阐述的意思就是最后那句话。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慧智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2012年11月21日 14点11分
2
“见素抱朴”
![[说啥呢?]](/static/emoticons/u8bf4u5565u5462uff1f.png)
脑子里倒还记得“ 返璞归真”不知道是否意思一样呢?
2012年11月21日 14点11分
回复 幽幽草根心 :我觉得不同,见素抱朴是比如说在温度可以达到100度的时候依然保持自己50度。保证能达到而不过度,是一种低调,也是一种治学态度。习武之人讲武德,要求不能对普通人动手,不是因为他打不过普通人,这也是一种见素抱朴。其实就是适度,是中庸。
2012年11月21日 14点11分
回复 幽幽草根心 :而返璞归真是在达到了某种程度以后在回复回来。。
2012年11月21日 14点11分
其实十八章我觉得还是帛书本的合老子之思
2012年11月21日 14点11分
level 6
辩证的来看待这个问题,老子本身也是博古通今,学究天人才悟出了这么多的道理,他的绝学无忧本身就是建立在学问上的。
2012年11月21日 15点11分
4
![[惊讶]](/static/emoticons/u60cau8bb6.png)
前辈,晚上好!
2012年11月21日 15点11分
回复 幽幽草根心 :不用纠结在这种问题上,你发这个帖,到是我上次给你说这些东西的错了,学问精通了之后,慢慢的才会返璞归真。绝学无忧这种东西,不是读读书就能理解的,老子这句话只是给我们一个方向,给我们指了月亮的方面,可我们不能抱着他的手指头看来看去,这点道家禅宗都是相同的。
2012年11月21日 15点11分
回复 闲颂黄庭 :指了月亮的方向。
2012年11月21日 15点11分
![[啊!]](/static/emoticons/u554auff01.png)
那这“绝圣弃智”那到底是先学在去,还是。。。啊啊啊啊啊 。。。
2012年11月21日 15点11分
level 1
就是反对儒生那套仁义道德,说都会说,做又做不了,那不就成了假仁假义,弃圣贤是冲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不求智不要道德情操,是不要整天挂在嘴上BB
2012年11月21日 17点11分
6
学习之。
2012年11月22日 11点11分
level 10
人寻真善美,怎能贪嗔痴。 万类无中有,岂能不归一。
老施西游记,悟来取真经。五个是一体,姓名就是经。
河书烙图中,十字体中藏。人得五五数,九九而归一。
佛寻那极乐,呜呼要归西。东方自有道,怎不暗中笑。
乌鸟解秘籍,早已破天道,幽兮是根草,破心在寻找。
神应无烦恼,得来自然晓,愿化比翼鸟,悟道乐逍遥。
是与不是?信与不信?怎奈何?
2012年11月22日 11点11分
11
东方有乐土,不是在西天。十字田园间,四向归一中。日出三山时,九乌自醒来。昔日困如鸡,今后翼飞天。心中无邪念,正气自然然。若作比翼飞,蜕却世尘烟。天道通四门,路路到中央。
2012年11月23日 01点11分
回复 乌鸟之翼AAA :“东方自有道,怎不暗中笑。”那么“绝圣弃智”呢?
2012年11月23日 10点11分
回复 幽幽草根心 :大智象大愚,极端数第一。命到绝处时,智慧也全无。不贪最贪心,弃之更能得。。。。。。。。。
2012年11月24日 00点11分
回复 乌鸟之翼AAA :元芳:“俺怎么感觉丢了自己一样?”“吾本无五,得而迷。根不见河图洛书中,十字体中藏,两个箩筐肩上挑,岂能有私?岂能独乐乐?” 修改之。
2012年11月24日 00点11分
level 9
绝圣弃智于绝学无忧都是有其历史背景,老子意思反对统治阶级的文化,认为其文化是‘乱之首’从而看出他否定了文化对人们的意义,
期待理解绝学无忧的含义。
2012年11月23日 07点11分
12
听老大哥的意思这“绝圣弃智”说给统治阶级听的对不?看可否这么理解不?
2012年11月23日 10点11分
![[哈哈]](/static/emoticons/u54c8u54c8.png)
不小心把老大哥帖子删了,还请在发上来一二。
2012年11月24日 01点11分
回复 狂喜淡墨A :
2012年11月24日 01点11分
狂喜淡墨A:回复 幽幽草根心 :也不全是,这是他的无为思想的体现, [$1]
2012年11月24日 01点11分
level 9
自古解老子者,不啻千家.离老子近的也不乏名家,比如韩非,准南子之类.但最了解老子的是庄子,他不但全盘接受和解释了老子,而且还结合自己天性不断延伸老子道的学说.关于绝仁弃智,绝学无忧,如能配合荘子的胠箧和齐物论,逍遥游来看,是必会有所得之于心者.看书是要惯通的,古今要参看,中西也可参看,要有纵横开合的气度.比如老子一定要配庄子方能有心得,但也可配尼采,苏轼来读.
2012年11月26日 07点11分
13
妙!妙!庄子真是个妙人
![[哈哈]](/static/emoticons/u54c8u54c8.png)
就是不知道说了些啥
2012年11月26日 11点11分
level 3
老子说的没错,老子的思想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春秋战国如此混乱,一批所谓的“人才”为了个人的私利,用所谓的才智把人间搅和的一塌糊涂。老子不反对人才,只是反对那些“黑良心”的人才。后代唐朝的赵邈不也是道家的人物么,他本人就很重视选拔人才。看哪个历史人物都要结合他个人生活背景去看。
2012年11月26日 23点11分
15
谢谢前辈!顺道刚去百度了下王莽,最后死于乱军之中,可见其不得人心。不由得心生感慨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福祸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2012年11月26日 23点11分
回复 幽幽草根心 :读经典什么的还得结合历史去看,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汉文帝就是典型的用老子的思想治理中国的,他本人得好好研究。南怀瑾说道家是药店,每逢社会变乱的时候就必须得用他,我本人也持同样的观点。
2012年11月26日 23点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