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一、农业生产方面,越南的占城稻和安南稻,先后传入中国
在宋代,南方农民培育了许多优良稻种,并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引进的外来优良稻种中,著名的有从越南引进的
“
占城稻
”
和从高丽引进的
“
黄粒稻
”
,
而
尤以
“
占城稻
”
的影响最大。
“
占城稻
”
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
(旧称“占城”,故名)
,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
《宋史》对此记载道:“大中祥符四年(
1011
),……帝(真宗)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会发现“
占城稻
”
有很多特点
:
一是
“
耐旱
”;
二是适应性强,
“
不择地而生
”;
三是
质量较好,“穗长而无芒”
。不久,今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了占城稻。南宋时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占城稻成为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
2012年11月06日 13点11分
1
level 8
三、兵制方面
越南李圣宗时期(1054~1072),在兵制方面颇有特色。据《越南通史》记载:“圣宗定军号,分左右前后四部,合为100队,每队有骑兵和投石兵。至于番兵,则另行组成队伍,不准相互混杂。当时李朝兵法甚为有名,中国的宋朝也不得不效法。”
对此,作者陈重金感慨地说:“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多么光荣啊!”
戴可来先生在翻译这段文字时,加了如下注释: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卷三载:“戊戌五年,定军号。黎贵敦《云台类语》:《宋蔡延庆传》载,延庆尝仿安南行军法,部分正兵弓箭手人马团为九将,每将步骑器械皆同,分左右前后四部,合百队,队有驻战、拓战。其番兵人马分为别队,毋得相杂,以防其变。各随所近,分隶老弱,留外城砦,具为书以上,神宗善之。李朝兵法见取于中朝
(此处指中国——作者注)
如此,……良有以哉
!”[
]
2012年11月06日 13点11分
4
吧务
level 16
看完了,说真的!其实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以华夏本土文化文中心,不断的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形成的。当然,最然我吃惊地最后一条,没想到中医融进了很多越南的东西。其实现在的中医依旧在不断的融合,比如融进了藏医的灵芝、雪莲等等。可以说,感觉一些少数民族的医学元素,也在慢慢的融入中医。
2012年11月06日 13点11分
8
改天偶去搜集藏医资料,偶对藏人还是有好感滴
2012年11月29日 21点11分
回复 拜灵耶 :好啊好啊,很期待。
2012年11月30日 02点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