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茜有独钟
楼主
要是真能把“汽车发烧友”这个头衔授予北京人艺著名演员丁志诚,熟悉他的朋友一定会举双手赞成。先别说他从摩托车开到大吉普的经历如何丰富,驾驶汽车的技术如何高超,单说他酷爱汽车的起点之早,光荣历史之长,一般人就无法跟他相比。 早在四十年前幼儿园时期,他就产生了爱车的萌芽。那一时期,他最乐意做的一件事,就是站在马路边上看大汽车。一到幼儿园,他就盼着阿姨带他们班的小朋友出去逛大街。尽管那时马路上车不多,可他每次上街都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使。有个小朋友把一辆家长买的小汽车玩具带到幼儿园,他很快就和那小朋友黏在一块儿,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一块儿玩一会儿小汽车。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的海外亲戚带来了一辆电动双层大巴车玩具,可着实把他羡慕得不得了,有挺长一段时间,他都是那同学家里的常客。 参加工作以后,我学会了开车,也开上了真正的汽车。在换过夏利、桑塔纳之后,我偶然开着朋友的一辆北京212吉普跑了一圈,顿时就打心眼里喜欢上了吉普车。时至今日,我喜欢吉普车的程度还是有增无减。不仅自己买了吉普车,也动员周围的朋友都换成了吉普车。对于吉普车这种造型刚毅,马达威猛的汽车,我最看好的就是那天生具备的越野性能和系数较高的安全保障。每当去外景地拍戏,各种崎岖坎坷、危险恶劣的路况都有可能遭遇到。那时,我开的吉普车一定是所向披靡,一路畅通,而其他开卧车的人都只能望洋兴叹了。 拍电影《无雪的冬天》,有场戏在河北徐水一带拍外景。我和剧组的其他演员一起从北京开着各自的车出发了。一上高速路,开卧车的几位同行个个加快速度,左右开弓,从我车的两旁嗖嗖的超过去,很快就把我甩得没了踪影。等我开到保定下了高速公路才发现,那条唯一通往外景地的路,是一条极端坑洼起伏、尘土飞扬的小土道。我心头一阵暗喜:遇上这样的路,卧车肯定跑不快,那几辆车这会儿说不定已经在前边趴窝了,谁先到达目的地还说不定呢,我加大马力驶上土道。身高马大的吉普车如鱼得水,宽大的轱辘轻松地沿着土道载着车厢一路轰鸣地朝前跑去。没过多久,就看见那几辆卧车正顺着土坎一上一下忽悠着往前挪呢。我特别得意地按了声喇叭,依次从那几辆卧车旁不紧不慢地超了过去。那天,我第一个赶到了拍摄现场。 由于经常体验吉普车的越野性,我平时就喜欢开着车走别人不敢走的“道”,听说哪的路难走,我得变着法儿地找到那儿试试。在拍《重案六组》第二部时,有一部分戏选在昌平山里拍摄。剧组每天开车上山都要爬一段山坡,虽说挺陡的,可平时大伙都能把车开上去。那天忽然下了雨,坡上全是泥水,几辆车试着往上爬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这时,我把吉普车开到坡下,把挡推上四轮驱动,只轻轻一给油,那车就像走平道似的,毫不费力地“溜达”了上去,大伙当时都看傻了。等到了外景地,剧组的好几个人都找到我,非要让我给参谋着买辆吉普车。 从前,我是个爱开快车的主儿,用我自己的话讲,只要马达一响,我就把油门踩到油箱里了。然而,熟悉我的朋友都发现,近来我开车的速度慢了,跟车的距离也拉大了。我这样做就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为了安全,还有一个就是降低开车的成本。我认为,开车踩大油门不仅费油,也容易超速。如今,在大马路上除了有交警巡逻执勤,这电线杆上还有数不清的探头,绝对不能为了自己一时过车瘾而超速行车。再说这探头一招就是几百块,成本太高。我觉得今后开车不仅要注意安全,也得讲成本核算了。 这是《行驶的明星》中的采访,我那天在图书大厦无意中发现的。 书中每位明星都题写了一句交通话语,丁哥写的是“生命第一,安全第一”。
2007年04月25日 12点04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