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幸福一直在前头
楼主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这样一道数学题,你的答案是?“此车超速并疲劳驾驶,违反交通法规。”这是小学4年级学生“阿仔”(化名)给出的答案。
国庆期间,“阿仔”全家自驾游出行,途中“阿仔”妈妈向儿子讲了许多交通规则,包括高速路行车通常不能超过120公里/小时、不能疲劳驾驶。回家后,“阿仔”做数学题时发现这个问题,并写下了上述答案。“阿仔”妈妈对此非常惊喜,就发了条微博,没想到广州**官方微博给出了“完全正确”的回复,还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转发。
网友回忆不合情理数学题
这条让人忍俊不禁的微博昨日在网上引起网友大讨论。有人说,简直是“神答案”,这孩子有前途,出题者太欠考虑;也有人认为,这是钻牛角尖。
网友“@马明哦呀”说:“深深地记得中学时一道题,两辆火车相向而行,一会加速一会减速,中间一只鸟从A火车飞向B火车,遇到B火车后又返回A火车,如此往复,同样一会加速一会减速……当时看到这道题,如果我是这只鸟的话,赶在两辆火车相撞前,我先一头撞死在火车上。”
网友“@王者归来”也回忆起一道曾经让他抓狂的数学题:“一条步行街上甲、乙两处相距600米,张华每小时走4千米,王伟每小时走5千米。8时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处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调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掉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调头行走。那么张华、王伟两人相遇时间是8时多少分?”
“@王者归来”说:“两人来回走来走去,是把步行街当成折返跑的训练场吗?”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数学老师的看法,但网上已经对这个小学生的答案叫好连声了,连广州**官方微博也转发评论:完全正确。
这件事对我们的启发有二:
素质教育是可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的。过去我们认为,数学题只要把账算对就行了,其实不然。数学题的内容也会于无形之中传递一定的思想内容,可以对孩子潜移默化。老师出题要增加一点角度,要考虑这道题包含的政治、道德、法律、伦理等方面的问题,防止在不知不觉之中误导孩子,如果能够在细微的教育中都教给孩子
正确的
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则孩子们也能在无形之中收获更大的益处。
同时,素质教育也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这个孩子之所以能够懂得相关的交通法规,是因为阿仔一家在国庆期间自驾游去了海南岛,路上妈妈向阿仔传递了许多交通常识,其中就包括高速路行车通常不能超过120公里/小时以及不能疲劳驾驶等问题。所以,家长随时当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孩子成长也是有莫大好处的。
还有一个悬念:数学老师怎样给孩子
打分
?会不会因为不符合“标准答案”而不给分?不是有的标准答案规定,草船借箭的主人翁是“孔明”,答“诸葛亮”是错的;“雪化了变成水”,答“雪化了变成春天”是错的吗?
有时候,我们的应试教育总是如此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