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ζǒνё泡沫
楼主
早在100年前,全世界就流行这样一种观点:汉语是“婴儿语言”。可后来没过多久,经过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发现:汉语其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原来在 7000年前,汉语也有罗嗦的后缀和字格,后来我们把那些无用的东西都抛弃了——比如用一个“了”字就把已经完成的动作表现出来了,根本不像在英语中要使用现在时、过去完成时那么罗嗦。 世界上惟一不用字母的高级语言 作为今天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英语,实际上起源于埃及。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菲尼基语,菲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又演化成英语。拉丁语向东成为斯拉夫语系,斯拉夫语系又演化成俄语。同时这也是一个宗教的传播史,是天主教分化为基督教、东正教的过程。 同英语相比,汉语的一个明显优势是思维广阔,在数学上由于是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汉语是世界上惟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级语言,最适合于计算机时代的语音控制。但在逻辑思维方面,汉语要比拼音文字略逊一筹。不过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表达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会更加方便和丰富多彩。 汉语的伟大还在于兼容。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用汉语书写的学术论文有汉语、阿拉伯数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混用现象,但在英语论文中则找不到一个汉字。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们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亦然,而英美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互相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就环保的角度来讲,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非汉语的人要比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谁都能很快地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中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汉语代表着“高速思维” 一些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学者李锐甚至认为,全球化的结果就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其实不然。著名语言学家阮次山在其著作《大时代小故事》中指出: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要快,原因是汉语中使用了“声”。 我们知道,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应用到日常会话中的仅 1200个。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在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 400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
正确的
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 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呢? 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相关理论,我们知道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9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2的9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种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可以看出,仅会两种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种声音的人要使用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种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 9∶1。
2007年04月15日 06点04分
1
正确的
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 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呢? 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相关理论,我们知道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9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2的9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种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可以看出,仅会两种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种声音的人要使用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种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