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举之战
孙武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634151768 楼主
虽然出其所不趋,攻其所不意。
但是是不是太孤军深入了?如果不是楚国将领出了迷糊,恐怕会给吴国带来灭顶之灾吧?
还有,当时越国怎么不趁机攻打吴国呢
2012年09月30日 01点09分 1
level 11
怎么说呢,吴军是深入了,但好像不是孤军。史料上记载,当时伐楚,好像有十八个诸侯国参与(策划)了,当吴国举兵挺进,到州来时,楚国才召集各地军队(楚军当时的兵力被分散了),在汉水与吴军对峙;
楚国将领当中确实是有人犯迷糊了,但当时吴军也根据楚军的前后夹击做出了调整(毕竟准备了那么久),并将楚军引入不利地形。最后在柏举决战,大破楚军;
其实,越国也有所行动,只不过允常攻入姑苏后又撤兵,因为吴军班师回朝,且当时,越国是楚国为牵制吴国而“扶持”的一个小国,兵力不强。在楚国大败之后,吴国声名大震,退兵回都,越国自知力量悬殊,于是退兵。(当时,范蠡可能还没到越国,勾践即位后才任用他。)
2012年09月30日 19点09分 2
level 1
不用险,怎么谋霸
2012年10月08日 02点10分 4
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2012年10月08日 04点10分
level 11
柏举之战在春秋时代战果不错,但是吴国被夸大了。
春秋时各国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吴军3w人。楚国开始和吴国汉江对峙的是正规军,应该是3w,加上沈尹戍的第一波援军1w。双方兵力相近。
沈尹戍定了夹击计划后,去方城和随收地方武装,两地加一块1w,确实去堵塞吴军后路去了。
如果按沈尹戍的计划发展,吴军就团灭了。可惜由于囊瓦想抢功,提前向吴军进攻。楚军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大概前进了300里,打了三战。吴军主动退却,每战都是小胜。
柏举对峙时,楚军第二波援军到了1w,总兵力达到5w对吴军3w。决战时吴王、伍子胥、孙武都没有必胜把握,如果不是夫槪带5000人奋力一搏,击退敌兵,后果不可想象。这时沈尹戍的1w人离柏举只有100里。再等两天就到了。 感谢我智勇双全大夫槪王。(一胜)
柏举大胜后,吴军乘胜追击,在清发河再击楚军半渡,彻底击垮楚军。(二胜)再次感谢夫槪的坚持,他建议暂缓攻击,因为困兽犹斗,不如击敌半渡。楚军败退过清发河后做饭时,吴军赶到再败楚军,吃过楚军留下的饭后继续追击。(三胜)
在雍澨吴军再次追上楚军残部准备全歼,此时沈尹戍从后面追到,总行程超过500里,加入战斗,开始沈尹戍占优势,击退吴军,然后被3w吴军包围,奋勇战斗多处负伤,倒在战车中起不来了。沈尹戍以前是吴王阖闾部下耻于被俘受辱,要求手下砍下自己头颅带回郢都,告诉郢都人誓死抵抗入侵。沈尹戍身亡,楚军溃散,郢都门户大开。(四胜) 壮哉我大楚左司马。
郢都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直接陷落。(五胜)
————————————————————————
这个战役,楚国共计出兵6w,吴国出兵3w。楚军亡两大将。丢失都城。
由于春秋时代的落后战法,吴军没有做到歼灭楚军,大多数是击溃战,楚军总的损失不大,大概歼灭人数在2w左右。柏举5000,清发河10000,雍澨,5000。
这也是秦兵2w来后,秦楚联军多次击败吴军的原因。6-8w对2w
吴军破郢都后连续几仗全败,秦兵走后,楚军还是灭掉了唐。吴国根本没有力量干预。
——————————————————————————
其实孙武不败只是传说。这次战争表现最好的两个将领是夫槪和沈尹戍。
------------------------------------------------------------------------------
十一月庚午,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槩王,晨请
2014年10月18日 16点10分 6
level 11
柏举之战在春秋时代战果不错,但是吴国被夸大了。
春秋时各国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吴军3w人。楚国开始和吴国汉江对峙的是正规军,应该是3w,加上沈尹戍的第一波援军1w。双方兵力相近。
沈尹戍定了夹击计划后,去方城和随收地方武装,两地加一块1w,确实去堵塞吴军后路去了。
如果按沈尹戍的计划发展,吴军就团灭了。可惜由于囊瓦想抢功,提前向吴军进攻。楚军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大概前进了300里,打了三战。吴军主动退却,每战都是小胜。
柏举对峙时,楚军第二波援军到了1w,总兵力达到5w对吴军3w。决战时吴王、伍子胥、孙武都没有必胜把握,如果不是夫槪带5000人奋力一搏,击退敌兵,后果不可想象。这时沈尹戍的1w人离柏举只有100里。再等两天就到了。 感谢我智勇双全大夫槪王。(一胜)
柏举大胜后,吴军乘胜追击,在清发河再击楚军半渡,彻底击垮楚军。(二胜)再次感谢夫槪的坚持,他建议暂缓攻击,因为困兽犹斗,不如击敌半渡。楚军败退过清发河后做饭时,吴军赶到再败楚军,吃过楚军留下的饭后继续追击。(三胜)
在雍澨吴军再次追上楚军残部准备全歼,此时沈尹戍从后面追到,总行程超过500里,加入战斗,开始沈尹戍占优势,击退吴军,然后被3w吴军包围,奋勇战斗多处负伤,倒在战车中起不来了。沈尹戍以前是吴王阖闾部下耻于被俘受辱,要求手下砍下自己头颅带回郢都,告诉郢都人誓死抵抗入侵。沈尹戍身亡,楚军溃散,郢都门户大开。(四胜) 壮哉我大楚左司马。
郢都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直接陷落。(五胜)
————————————————————————
这个战役,楚国共计出兵6w,吴国出兵3w。楚军亡两大将。丢失都城。
由于春秋时代的落后战法,吴军没有做到歼灭楚军,大多数是击溃战,楚军总的损失不大,大概歼灭人数在2w左右。柏举5000,清发河10000,雍澨,5000。
这也是秦兵2w来后,秦楚联军多次击败吴军的原因。6-8w对2w
吴军破郢都后连续几仗全败,秦兵走后,楚军还是灭掉了唐。吴国根本没有力量干预。
——————————————————————————
其实孙武不败只是传说。这次战争表现最好的两个将领是夫槪和沈尹戍。
------------------------------------------------------------------------------
十一月庚午,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槩王,晨请
2014年10月18日 16点10分 7
level 11
柏举之战在春秋时代战果不错,但是吴国被夸大了。
春秋时各国还是比较守规矩的,吴军3w人。楚国开始和吴国汉江对峙的是正规军,应该是3w,加上沈尹戍的第一波援军1w。双方兵力相近。
沈尹戍定了夹击计划后,去方城和随收地方武装,两地加一块1w,确实去堵塞吴军后路去了。
如果按沈尹戍的计划发展,吴军就团灭了。可惜由于囊瓦想抢功,提前向吴军进攻。楚军从小别山到大别山大概前进了300里,打了三战。吴军主动退却,每战都是小胜。
柏举对峙时,楚军第二波援军到了1w,总兵力达到5w对吴军3w。决战时吴王、伍子胥、孙武都没有必胜把握,如果不是夫槪带5000人奋力一搏,击退敌兵,后果不可想象。这时沈尹戍的1w人离柏举只有100里。再等两天就到了。 感谢我智勇双全大夫槪王。(一胜)
柏举大胜后,吴军乘胜追击,在清发河再击楚军半渡,彻底击垮楚军。(二胜)再次感谢夫槪的坚持,他建议暂缓攻击,因为困兽犹斗,不如击敌半渡。楚军败退过清发河后做饭时,吴军赶到再败楚军,吃过楚军留下的饭后继续追击。(三胜)
在雍澨吴军再次追上楚军残部准备全歼,此时沈尹戍从后面追到,总行程超过500里,加入战斗,开始沈尹戍占优势,击退吴军,然后被3w吴军包围,奋勇战斗多处负伤,倒在战车中起不来了。沈尹戍以前是吴王阖闾部下耻于被俘受辱,要求手下砍下自己头颅带回郢都,告诉郢都人誓死抵抗入侵。沈尹戍身亡,楚军溃散,郢都门户大开。(四胜) 壮哉我大楚左司马。
郢都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抵抗,直接陷落。(五胜)
————————————————————————
这个战役,楚国共计出兵6w,吴国出兵3w。楚军亡两大将。丢失都城。
由于春秋时代的落后战法,吴军没有做到歼灭楚军,大多数是击溃战,楚军总的损失不大,大概歼灭人数在2w左右。柏举5000,清发河10000,雍澨,5000。
这也是秦兵2w来后,秦楚联军多次击败吴军的原因。6-8w对2w
吴军破郢都后连续几仗全败,秦兵走后,楚军还是灭掉了唐。吴国根本没有力量干预。
——————————————————————————
其实孙武不败只是传说。这次战争表现最好的两个将领是夫槪和沈尹戍。
------------------------------------------------------------------------------
十一月庚午,二师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槩王,晨请
2014年10月18日 16点10分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