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
一、《三国志》记载周瑜为庐江舒人,即庐江郡舒县人!《三国演义》是小说,地名错误不可信!《三国志》乃二十四史之一,为正史,合当可信! 二、庐江县即汉之舒县,因为旧郡首府,所以以旧郡之名名为庐江县!至今陈埠乡(现合并到柯坦镇)犹存城池地名,即为舒县城故,护城河尚存,岂容诋毁! 庐江县设于隋朝,前一直称为舒县,舒城县从庐江、合肥划出,为唐朝设置,承袭龙舒县故地,又岂会在汉代出现这个地名? 参:http://post.baidu.com/f?kz=187304006
2007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1
level 1
详细的在这里:http://post.baidu.com/f?kz=133501185
2007年04月03日 05点04分
2
level 1
《新华词典》——[周瑜]——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2007年04月06日 05点04分
4
level 0
[解释]:三国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为孙策友,曾助孙策于江东创立孙氏政权。孙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督。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他与鲁肃坚决主战,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后病死。精音乐,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参考词典]:汉语大词典.
2007年04月06日 12点04分
5
level 1
《新华词典》——[周瑜]——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商务印书馆最新版!!!权威词典!!!
2007年04月06日 13点04分
6
level 1
楼主啊``你怎么不去死的额``周瑜是舒城人可好?/````
2007年04月09日 15点04分
7
level 1
【周瑜】(175—210)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参见[赤壁之战](129页)。 以上摘自商务印书馆最新版《新华词典》1288页。
2007年04月11日 02点04分
8
level 1
在讲一便``周瑜是舒城人 你们庐江可是没有人了啊 ``跟我们舒城抢什么人哎``周瑜就是我们舒城人`````
2007年05月17日 13点05分
10
level 1
根据《汉书》记载,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封其伯兄子刘信羹颉侯,食邑于舒。刘信视“舒城水源出于西山之峻岭,势若建瓴”,“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七门堰就在现在的舒城,公元前203年设立的舒县,翌年即公元前202年设龙舒县,而在公元前200年刘信来舒当羹颉侯,后建七门堰。七门堰位于现在的舒城县干汊河镇,公元前200年时说当时舒县和龙舒县都已设立,说明汉代舒县与舒城存在的关系。并不像某些同志说的汉代的舒县和现在的舒城没有关系。据历史记载,初平元年(190),孙坚举义兵附袁术北上讨董卓时,把其家眷由寿春迁往舒地。孙坚的长子孙策听取了周瑜的劝告,徙家龙舒水(今杭埠河)北岸、七门堰灌区的周氏庄园(今舒城县干汊河镇境内)。孙氏母子受到了热情的接待, 周瑜把自家靠南边的房子让给孙策母子居住,并对吴夫人以母侍奉,吴夫人也把周瑜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周瑜与孙策结成生死之交,瑜拜策为兄长。二人相处甚密,经常在一起谈兵论剑,纵论天下形势,倾吐抱负。当时江东一带的有志青年如蒋钦、周泰、陈武、丁奉等人,都聚集到他们的周围。后来这些人都跟随周瑜为东吴政权立下功勋。其他的不说,七门堰在今天的舒城,而周瑜的家(周氏庄园)恰恰在今天的舒城县干汊河镇。由此可见周瑜是地地道道的舒城人。我知道我的考证不能将舒城和庐江两地的周瑜之争做一个了结,但我是从尊重史实的情况下做出辩解的,还有一个看到一些朋友将大小二乔也认为是今天的庐江人,这也是错误的,大小二乔是今天的安徽省潜山县人,周瑜故里之争是因为当时的区域划分导致的,当时的庐江包括舒县,龙舒县、皖县等地,今天的舒城包括当时的舒县的部分地方和龙舒县的绝大部分地方
2007年05月18日 02点05分
11
level 0
我认为周瑜是否是庐江或是舒城人,这有待于历史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并不是靠什么“肯定”一类的争吵用语来去判定。
2007年07月22日 13点07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