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路过巢湖
楼主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已渐实现 ■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卧牛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着软硬件的不断完善,已被居民认可。

○家长带着孩子在社区医院注射疫苗。

○几位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大厅边吊水边看电视。比起大医院的拥挤,这里吊水够“惬意”。
本报记者 昌伟 文/图 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平安回社区。近年来,由于离家较近、治疗方便、服务贴心等特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渐渐由“门可罗雀”转变为“门庭若市”。 记者在9月11日、12日连续两天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合肥市的大力倡导下,巢湖市的社区医疗已从前些年几乎不为人知的“星星之火”渐渐演变成“燎原”之势。市民看病又便宜又便捷以及拥有“家庭医生”的梦想,正在悄悄实现。
社区医院 渐被居民认可 A “咱们这儿的社区医院或者是医疗服务中心在哪儿?”“不知道……”“请问咱们天河街道社区医院在哪儿?”“你说的是××诊所吧,就在前面不远,直走往左边一拐就到了。”9月11日,记者在前往巢湖市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上,询问了几名住在附近的居民,结果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最后记者通过电话询问街道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没办法。因为以前太默默无闻了,几乎没有什么作为,所以辖区居民对社区医疗的认知度还不够,同时我们的新大楼也是刚投入使用……不过我相信,随着我们软硬件不断完善,前来看病和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居民会越来越多。”在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主任舒春燕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家在8月28日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非常不错:四层漂亮的中心大楼,各个门诊的诊室、病房、体检中心等一应俱全,据介绍,整个中心的面积达到了2400平方米。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对社区医疗的大力投入——建成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央投资了17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了160万元。 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早的名称叫做巢湖市城南卫生服务站,于2000年成立,2006年,改为现在的名称,并搬到原巢湖市民政局三楼,因为在一楼没有设窗口,很多附近居民从始至终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社区医院的存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段时间就有很多附近的居民前来做量血压等简单的健康检查,一些居民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看病,结果看完后非常满意,觉得又方便又便宜而且环境也很好。”舒主任说。 而在巢湖市卧牛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中心里来来往往的居民很多,有年轻夫妇带着小孩打疫苗的,有发烧在输液大厅吊水的,说明这里的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被居民接受。 “因为我们中心建成的时间早,2008年就已建成,但是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居民来看病也就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情,因为国家大力扶持,合肥市大力倡导,医疗设备等硬件购买不成问题,我们的硬件设施渐渐完善了,服务也比以前规范和完善,服务项目更是多了许多。附近的居民已经认可了我们,就像一个多月前,我们中心在小区里扩建,没有一个居民出来反对,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卧牛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项保平说。
看“家常病” 优势明显 B 这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出发点是公共卫生服务而不是盈利,实行的是**零差价政策,也就是按照相关的安徽省医保医**目录,**买进来是多少钱,卖给病人就是多少钱,同时简化了居民看病的程序,所以现在在社区医院看一些家常病、常见病,相对大医院和小私人诊所,要便宜许多。“打个比方,同样是伤风感冒到医院治疗,医生开的也是一样的**,在大医院,患者可能要花费100元,在私人小诊所,也要花费50元,但是在我们这里看,患者只需要花费20元钱而已,除掉能够报销的部分,真正花费只要十几元钱”,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主任说。 舒主任告诉记者,他们的社区医院医生绝大多数都具有医师或者公共、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且社区医院还和市一院、二院的很多专家签订了协议,每周都会有大医院的不同医疗领域的专家来到他们社区医院坐诊,所以对居民来说,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医生还和居民签订了协议,真正成为了居民的‘家庭医生’。”舒主任一边说一边给记者看了一份协议书。记者在这份社区医生和居民签订的协议书上看到,社区医生具有帮助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费给老年人做健康体检、家庭随访以及24小时免费接受电话咨询等服务项目。 “社区医院还是重大疾病或者是突发疾病诊治的前沿阵地。
2012年09月13日 02点09分
1






本报记者 昌伟 文/图 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进医院,康复平安回社区。近年来,由于离家较近、治疗方便、服务贴心等特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渐渐由“门可罗雀”转变为“门庭若市”。 记者在9月11日、12日连续两天的调查采访中发现,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合肥市的大力倡导下,巢湖市的社区医疗已从前些年几乎不为人知的“星星之火”渐渐演变成“燎原”之势。市民看病又便宜又便捷以及拥有“家庭医生”的梦想,正在悄悄实现。
社区医院 渐被居民认可 A “咱们这儿的社区医院或者是医疗服务中心在哪儿?”“不知道……”“请问咱们天河街道社区医院在哪儿?”“你说的是××诊所吧,就在前面不远,直走往左边一拐就到了。”9月11日,记者在前往巢湖市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上,询问了几名住在附近的居民,结果得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最后记者通过电话询问街道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没办法。因为以前太默默无闻了,几乎没有什么作为,所以辖区居民对社区医疗的认知度还不够,同时我们的新大楼也是刚投入使用……不过我相信,随着我们软硬件不断完善,前来看病和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居民会越来越多。”在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主任舒春燕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家在8月28日投入使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设施非常不错:四层漂亮的中心大楼,各个门诊的诊室、病房、体检中心等一应俱全,据介绍,整个中心的面积达到了2400平方米。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对社区医疗的大力投入——建成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央投资了17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了160万元。 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早的名称叫做巢湖市城南卫生服务站,于2000年成立,2006年,改为现在的名称,并搬到原巢湖市民政局三楼,因为在一楼没有设窗口,很多附近居民从始至终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社区医院的存在。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段时间就有很多附近的居民前来做量血压等简单的健康检查,一些居民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看病,结果看完后非常满意,觉得又方便又便宜而且环境也很好。”舒主任说。 而在巢湖市卧牛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中心里来来往往的居民很多,有年轻夫妇带着小孩打疫苗的,有发烧在输液大厅吊水的,说明这里的社区卫生服务已经被居民接受。 “因为我们中心建成的时间早,2008年就已建成,但是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居民来看病也就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情,因为国家大力扶持,合肥市大力倡导,医疗设备等硬件购买不成问题,我们的硬件设施渐渐完善了,服务也比以前规范和完善,服务项目更是多了许多。附近的居民已经认可了我们,就像一个多月前,我们中心在小区里扩建,没有一个居民出来反对,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卧牛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项保平说。
看“家常病” 优势明显 B 这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出发点是公共卫生服务而不是盈利,实行的是**零差价政策,也就是按照相关的安徽省医保医**目录,**买进来是多少钱,卖给病人就是多少钱,同时简化了居民看病的程序,所以现在在社区医院看一些家常病、常见病,相对大医院和小私人诊所,要便宜许多。“打个比方,同样是伤风感冒到医院治疗,医生开的也是一样的**,在大医院,患者可能要花费100元,在私人小诊所,也要花费50元,但是在我们这里看,患者只需要花费20元钱而已,除掉能够报销的部分,真正花费只要十几元钱”,天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主任说。 舒主任告诉记者,他们的社区医院医生绝大多数都具有医师或者公共、助理医师资格证书,并且社区医院还和市一院、二院的很多专家签订了协议,每周都会有大医院的不同医疗领域的专家来到他们社区医院坐诊,所以对居民来说,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医生还和居民签订了协议,真正成为了居民的‘家庭医生’。”舒主任一边说一边给记者看了一份协议书。记者在这份社区医生和居民签订的协议书上看到,社区医生具有帮助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免费给老年人做健康体检、家庭随访以及24小时免费接受电话咨询等服务项目。 “社区医院还是重大疾病或者是突发疾病诊治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