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抬杠”“二百五”的由来
心系宣化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抬杠:据说来自东北的深山老林。很早以前,那里的人如果发生了争执,相持不下,就会把一根木杠子绑在树上,一人肩起一头往上扛;哪一方撑不住垮了,就算输了。   这当然表现了山民们的憨直纯朴,但如果往深里一想,就会发现,这种做法其实是极符合丛林法则的。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才是硬道理;而要生存下去,最终靠的是体力(实力),不是唾沫星子。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光是口舌之争管什么用?即使你在口舌上占了上风,没有生存下去的真正实力也还是白搭!   抬杠,嘿嘿,其义深矣,广矣!   二百五:古代一封银子是五百两,二百五正好是半封,谐作“半疯”。   完全不疯,照章行事,有理可循,即使偶有出轨,也在可理解的范围之内,这样的人不可怕。全疯呢,狂悖妄谬,标志明显,人一看就躲得远远的,或者把他关起来,为害因而就很有限,所以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半疯。说疯不疯,说不疯又疯。因为是半疯,不够关起来的标准;因为半不疯,又常常使人失去防备之心;而且疯起来又疯得有理智,有章法,有水平,真让人防不胜防,躲没处躲。有一句话说:具有艺术家气质的政治家是最难打交道的,因为他们常常不按理路出牌。如果你知道艺术家都是天才的疯子,那么对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   “二百五”的来历另有一说:一吊制钱五百个,二百五就是“半吊子”。但这种说法不可靠,因为一吊钱是一千个制钱,而不是五百个。   还有一说: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原为一员,官名叫“喝道伍佰”,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而把他们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因此,“二百五”与“二秆子”就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这一说法甚古,想来“二百五”听了,一定会很高兴。但我觉得,这里面拐的弯儿未免太多了点儿,有些牵强。   戴绿帽子:明朝刘辰在《国初事迹》中记载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对南京娼妓作的各种规定,其中有: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因此,俗称妻女卖淫和妻子有着“红杏出墙”之事的男人为“戴绿帽子”。   不过,到底是先有“戴绿帽子”这一说法,而后有朱元璋借此说来羞辱龟公呢,还是正好反过来?因为手头缺少文献资料,不好妄说。   妻子红杏出了墙的男人叫“戴绿帽子”,丈夫爬了人家窗户的女人叫什么呢?叫“涂绿眼圈”。这是我从王蒙的小说《冬天的话题》里看到的。但这种说法好象并未普及。当然,这都不是什么好话,不普及正好。 
2007年03月29日 16点03分 1
level 8
解手(上厕所)的来历 出现时间:元代. 出现原因:话说元朝中期,朝延征用了无数汉人修筑黄河大堤.在从汉人的家乡到黄河的这一路上,由于担心有人逃走,于是都给这些人的手带上了手拷。于是,在汉人想要方便的时候,就说:给我解手,我要方便.慢慢的,只要一说:要解手,大家就明白了一定是要方便了.于是解手就成了方便的代替词,并延用置今. 感想:元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除了对汉人的残暴和疆土的宠大外,居然还留下了这么一个词汇,至今仍被使用.这一定是成吉思汗所始料未及的.虽然现在我们的手上早已没有了手拷,可是仍然要说”解”手,可见汉语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了.
2007年03月29日 16点03分 3
level 7
也是知识!
2007年03月29日 16点03分 4
level 2
学到不少啊
2007年03月30日 03点03分 5
level 7
嗯,是知识
2007年03月30日 04点03分 6
level 1
3nww
2008年06月19日 02点06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