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突出创新,努力创建全国一流高职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增强学校凝聚力、战斗力和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增强学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我院在示范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十二五发展蓝图绘就之后,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总结凝炼、传承创新大学文化。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调研、思考、论证,就精神文化基本形成共识,提出了精神理念层面的发展目标、大学精神、校旨、校魂、校训、校铭、校蕴等基本内容,进行了校园环境文化的总体设计,即将全面实施。
2012年09月07日 09点09分 1
level 9
一、精神文化:传承创新,突出特色
大学精神是学院传承创新的灵魂。它既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总结,又需要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与进俱进,永无止境。
去年,学院面向全国,开展了校训、校风、校歌、校徽公开征集。从内容上看,通用性强,特色不足,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都适用,用到其他大学也没有明显的不合适。党委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的研讨会,就学院精神文化进行了研讨。之后,又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了充分沟通,形成了学院精神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思路
一是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区别于普通大学及一般中小学教育。二是突出行业、专业特色。三是传承创新,充分体现学院优秀的文化传统,又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
(二)基本内容
1.发展目标:科学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大学。
2007年暑期干部培训会上,学院提出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基本构想,年底正式启动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2009年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将“科学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大学”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2011年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它作为学院战略措施和战略目标。百县千企,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学院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一个战略目标。与校企合作概念相比,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目标,更具有系统性,还体现了涉农基础产业的社会性本色。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大学,是学院的战略目标。
2.校园精神:照准目标,矢志不渝。
2011年9月11日和14日,陕西日报连续两次以《半个世纪的“种子情”》、《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我院赵瑜研究员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自愿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豆村农场从事小麦育种事业的感人事迹,学院党政和杨凌示范区先后做出了向赵瑜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学习赵瑜同志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体会到赵瑜精神,就是他名字的谐音“照准目标、矢志不渝”。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我们觉得赵瑜同志,是建校以来老一辈职教工作者的典型代表,赵瑜精神,就是我们学院的精神,是我们学院宝贵的育人资源和精神财富。今年,赵瑜先后光荣入选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网评人选、陕西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精神”代表人物等,用我们的校园精神贡献于陕西精神。以之作为校园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
3.校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
务实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合作共赢是21世纪的核心理念。合作既包括学院内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在与学生的合作互动中提高自己,使业务更熟、更精。合作也包括学校与企业、政府、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共赢既是一种理念,也是目的和结果。为了共赢,就必须合作。合作是共赢的前提,共赢是合作的目的和结果。
4.校旨:裕德强能,安家报国。
学生在校塑造意志品质,增强职业能力,以安家报国。裕指丰衣、足食,丰满德性,富裕而不是欠缺,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有首歌唱到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对我们来讲,家既可是每个师生的小家,也可是学院大家,更可是我们的国家。报国从古自今就是一个崇高理想,浴血疆场可以报国,高科技可以报国,把对社会有益的、平凡的事情做好,同样可以报国。
5.校训:致用以学,行知并进。
致用以学,意即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切以实践应用为目的,学生为用而学,教师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学问。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导致思维改变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但是在今天,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尤其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与其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的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成为安家报国的本领,从而达到行知并进的目的。

2012年09月07日 09点09分 3
level 9
6.校铭:内方外圆,严己宽人。
内方外圆是一条古训。“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做人就必须方外有圆,即内要方正,外要圆通;既有鲜明的棱角,又有处世的技巧。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为人做事不讲究方法,将会碰得头破血流,寸步难行。一个人如果过分圆滑,八面玲珑,事事都想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人生的智慧就在于能方能圆,方圆合一,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严己宽人,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严于律己和宽以待人相融合、相统一、相辅相成的道德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严己,是指对自己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言行上要善于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勇于改正过错,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修养;宽人,则是指一个人要有博大的胸怀,宽宏的气度,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不计较个人恩怨,做人办事能理解人、体贴人和谅解人。这也应当成为我们学院的行为准则。方侧重于内部管理,圆侧重于适应社会,专业设置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在同企业、政府、社会打交道时,也要严己宽人,善于从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才更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7.校蕴:农林之本,上善若水
水兴林粮茂。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农业、林业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农林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原农、林、水三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是我们学院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象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永远不会改变。农业文明也是人类传统文明的主体,富有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基础。尽管现在有一种现象,农民不爱农,城里人看不起农,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只要社会有需要,应有我们生存的空间。打好农字牌,也有利于我们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上善若水”中的“水”也是一个哲学概念,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寓示弱能胜强,柔可克刚,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寓示“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千条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东流”,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
2012年09月07日 09点09分 4
level 10

2012年09月07日 09点09分 5
level 12
卤煮官方人士?
2012年09月07日 09点09分 7
level 14
努力建设贴吧!
2012年09月07日 10点09分 8
level 11
2012年09月07日 13点09分 9
level 8
火钳刘明[啊]
2012年09月07日 14点09分 10
level 7
爱我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顶起[顶]
2012年09月07日 15点09分 11
level 15
[滑稽]
2012年09月07日 15点09分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