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一、精神文化:传承创新,突出特色
大学精神是学院传承创新的灵魂。它既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总结,又需要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与进俱进,永无止境。
去年,学院面向全国,开展了校训、校风、校歌、校徽公开征集。从内容上看,通用性强,特色不足,从幼儿园到中、小学都适用,用到其他大学也没有明显的不合适。党委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的研讨会,就学院精神文化进行了研讨。之后,又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进行了充分沟通,形成了学院精神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思路
一是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区别于普通大学及一般中小学教育。二是突出行业、专业特色。三是传承创新,充分体现学院优秀的文化传统,又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
(二)基本内容
1.发展目标:科学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大学。
2007年暑期干部培训会上,学院提出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的基本构想,年底正式启动实施了百县千企联姻工程。2009年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将“科学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大学”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2011年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把它作为学院战略措施和战略目标。百县千企,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学院发展的战略措施,也是一个战略目标。与校企合作概念相比,既有质的要求,又有量的目标,更具有系统性,还体现了涉农基础产业的社会性本色。建设全国一流职业大学,是学院的战略目标。
2.校园精神:照准目标,矢志不渝。
2011年9月11日和14日,陕西日报连续两次以《半个世纪的“种子情”》、《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显著位置报道了我院赵瑜研究员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自愿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豆村农场从事小麦育种事业的感人事迹,学院党政和杨凌示范区先后做出了向赵瑜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学习赵瑜同志先进事迹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体会到赵瑜精神,就是他名字的谐音“照准目标、矢志不渝”。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我们觉得赵瑜同志,是建校以来老一辈职教工作者的典型代表,赵瑜精神,就是我们学院的精神,是我们学院宝贵的育人资源和精神财富。今年,赵瑜先后光荣入选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网评人选、陕西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精神”代表人物等,用我们的校园精神贡献于陕西精神。以之作为校园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
3.校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
务实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动力。合作共赢是21世纪的核心理念。合作既包括学院内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在与学生的合作互动中提高自己,使业务更熟、更精。合作也包括学校与企业、政府、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共赢既是一种理念,也是目的和结果。为了共赢,就必须合作。合作是共赢的前提,共赢是合作的目的和结果。
4.校旨:裕德强能,安家报国。
学生在校塑造意志品质,增强职业能力,以安家报国。裕指丰衣、足食,丰满德性,富裕而不是欠缺,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有首歌唱到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对我们来讲,家既可是每个师生的小家,也可是学院大家,更可是我们的国家。报国从古自今就是一个崇高理想,浴血疆场可以报国,高科技可以报国,把对社会有益的、平凡的事情做好,同样可以报国。
5.校训:致用以学,行知并进。
致用以学,意即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一切以实践应用为目的,学生为用而学,教师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学问。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导致思维改变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但是在今天,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尤其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与其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的内存,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成为安家报国的本领,从而达到行知并进的目的。
2012年09月07日 09点0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