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7
历史的教训
在战争的历史中,一种新的装备常常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战术思想的要求而产生。反之,战术思想有时又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一种新的装备而变革。在坦克的发展史中,这两种情况则是兼而有之。1917年坦克问世时,是为了解决突破由机枪和铁丝网重重设防的战壕阵地这一战术难题。到1940年,在富勒将军和巴兹尔·利德尔·哈特爵士思想的影响下,由古德里安将军组织和实验的“闪击战”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坦克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
从某种角度上看,在1939-1945年的大战中,支援步兵及后勤保障部队跟不上坦克编队的行动而使联系脱节的教训,真是不胜枚举。敦刻尔克大撤退之所以竟然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于德国的坦克未能及时得到步兵的支援,无法迅速通过敦刻尔克周围低洼地中密布的沟壑和河流。同样,在莫斯科的郊外以及埃及亚历山大的边缘处,德国人的坦克也由于燃料和给养供应的不及时而不得不停下来。
同1940年中的德国人的情形如出一辙,东线的俄国机械化步兵、甚至摩托化步兵也常常跟不上坦克编队的行动。针对这种情况,德国人当时采取的主要战术就是巧妙地运用炮火和轻兵器火力来切断俄国步兵与坦克间的联系,然后用反坦克火器或坦克炮摧毁孤立无援的俄国坦克。
1942-1945年,在俄国处于防御态势的德国人当时就认识到:他们的坦克必须具有高度持久的机动能力才能抢占有利地形,以反击俄国人的装甲突破。这是因为:在幅员辽阔的俄国,他们完全可以用让出土地的方法来争取时间,重新部署,实施反击。他们还认识到:步兵至少要摩托化,如有可能,应装备能跟上坦克行动的装甲车辆。这种观点很快即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德国、俄国和西方同盟各国的军队都开始使用装甲输送车辆。这种运送步兵的车辆有时甚至就是去掉了炮塔的坦克。那时,后勤保障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往往是依靠大规模的运输支援。当时美国人的做法就是一例。
在这段时间里,西线的英国人却用了很长时间才认识到,德国人很会利用反坦克火器来摧毁英国坦克,而将自己的坦克保全起来,以便担负它们最擅长的行动——突击。这时,英国人和美国人心中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摆脱在装甲防护和火炮威力方面处于劣势的厄运。这种厄运在整个大战中一直纠缠着他们。
大战之后,相同的教训在中东战争中又多次重现。叙利亚因在戈兰高地驻扎步兵太少而遭惨重损失。以色列的一个坦克旅在西奈落入埃及的反坦克火器的伏击,因无步兵支援而猝然受阻。同时,这些战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表明,现代战争中,弹药和装备的消耗之巨、对后勤支援的要求之大是过去所想象不到的。
不同的军队从他们经历的战争中记取的教训各不相同。在1939-1945年的大战中,英国人吃了德国人的亏。因此,他们当时希望在火炮的威力和装甲防护力方面,不要再被别人超过。那时,美国人也或多或少地有这种想法。结果,在这两个国家里,装甲较厚、火炮口径较大的“百人队长”、“酋长”、M48和M60就成为战后坦克中的一代骄子。“酋长”坦克,是目前服役的同类坦克中的登峰造极者。它重55吨,配备一门120毫米火炮。
2012年09月06日 15点09分
2
level 7
以色列面对的是沙漠战场,那里没有树木可做屏障,而且能见度又好,射距也往往较大。因此,他们喜欢装甲防护较厚的坦克。他们发展了自己的“梅卡瓦”坦克。这种坦克约56吨,炮塔细长,发动机前置,起着增加防护力的作用。
由于德国人认识到,为迅速重新部署,以反击敌人的装甲突击,他们必须具备持久的战术机动力,他们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快速地从一个掩蔽地机动至另一个掩蔽地也可以部分地起到防护作用。于是他们生产出40吨重的“豹1”坦克。俄国人也信赖长距离、高速度的公路通行能力和越野时的快速机动能力。这也是他们的沿窄轴线快速行进策略的必然产物。
2012年09月06日 15点09分
5
level 7
既然各国为在同样的地形上进行同一场战斗而设计出的坦克竟是互不相同,那就一定有某种原因使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设计方案。所以,研究一下使用人员——士兵们的要求也许会很有价值。
士兵们的要求
在1939-1945年的大战中和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坦克战术思想中的主要潮流促使各国都倾向于发展所谓主战坦克。这种主战坦克可以协同步兵实施突贯作战,并紧接着向敌占区纵深迅速进击,在步兵的协同下,扩张突破战果。这是因为,此时能否保持进攻锐势对防止守方重新部署,恢复均势,重新掌握主动权,是至关重要的。
在战斗的突破阶段,坦克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装甲防护力才能经受住反坦克火器的攻击;必须具有良好的武器系统才能打通敌人的防御阵地;必须具有良好的战场机动力才能使车辆灵活敏捷。在战斗的扩张战果阶段,良好的、持久的战术机动力是制胜的关键。
即使在防御时,装甲部队也不能闲置不用。当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不足时,就要求用坦克来打退敌人坦克的进攻。这种任务同样要求坦克具有良好的防护力、高效的武器系统和敏捷的机动力。这些要求都与突破战斗相同。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要求。防御的一方永远不会拥有足以密布整个防御地域前沿的装甲兵力,而他们要抗击的进攻者又总是将兵力集中于一点实施突破。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战术机动力对于机动坦克以阻止敌人的突破企图,或是阻止敌突破后扩张战果的企图,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德国人在苏联取得的深刻教训。
从这些要求中不难看出,设计精良的坦克要均衡地满足三条主要要求: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6
level 7
乍一看来,进攻者和防守者对坦克的要求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进攻者需要良好的机动力,以便扩张战果。为此,可以牺牲防护力。但是考虑到突贯作战的要求,这种牺牲又是不可取的。因为突贯时,常常是硬碰硬地交火。假如再考虑到防守者对战术机动性的要求,上述观点就更难成立了。的确,防守者需要机动得比进攻者更快。再者,若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的坦克在战场上快速跃进,将使敌方的反坦克火器或反坦克制导武器难于准确射击,从而使自己的防护力提高。这种观点的出现,使对坦克各项要求的平衡,更难于掌握了。根据最后这种观点,再加上对战术机动性能要求的考虑,才形成了薄装甲的“豹1”坦克的设计理论基础。但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以色列人也不同意。显而易见,直接参加战斗的士兵们的要求是很复杂的,设计人员无法提供一种理想的坦克。因此,士兵们必须做出某些妥协。但要做出最佳的妥协,士兵们必须首先理解设计人员的困难。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7
level 7
装甲防护力与重量限制
对坦克的尺寸和重量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坦克常常需要经铁路和公路输送。铁路上的限制主要指桥梁和隧道的高度、平板车的宽度以及正常的两列火车错车时的限制。例如,坦克外部尺寸必须受到铁路轨距的限制。欧洲大陆上用于军用车辆输送的TZ轨距规就是一例。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8
level 7
除了铁路输送,很难想象还有任何别的办法能将大批坦克同时运进战区。只要用铁路输送坦克,不是在正常时期装车,就是在可能发生冲突的紧张时期装车。这就要求必须对坦克的外部尺寸做出限制。
公路输送时的主要限制来自坦克自身的重量。限制坦克重量的因素是公路桥梁的负载强度。在战区内,坦克能通过的桥梁越多,其机动力越强。如果一辆坦克可以通过限重为50吨的桥梁,那么比起只能通过60吨桥梁的坦克,就会有更多可以使用的道路。还应该记住,坦克越重,它需要工程保障部队提供的架桥设备就会更强更重。如果用汽车拖车运送坦克,就更麻烦了。拖车运载坦克的重量将增加到80吨,或更多。
高度限制
在铁路和公路输送的尺寸限制之内,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坦克的高度,使其侧影尽可能低,使其目标尽可能小。这一点具有重要战术意义。此外,坦克重量也是越轻越好,这样有利于将坦克履带承受的压力降到最低限度,对提高坦克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行能力有重要影响。
设计人员在确定坦克高度时受到几个因素的限制: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9
level 7
首先是装填手站立时,由其靴底到其工作帽顶的这一高度(b)。在车内,他必须持站立姿式来装填炮弹。在上部,这一高度要加上车长指挥塔的光学仪器超出炮塔的高度(a)。在下部,要加上车底距地高(d)。这个高度由使用人员根据在松软地上“托底”的危险性的大小来确定。俄国的坦克没有带防护甲板的炮塔座舱。但是为了防地雷杀伤,西方国家的坦克都有防护甲板。这就又要增加一点高度(c)。
第二个影响总高度的因素是炮塔座圈的高度加最大俯角时炮闩抬起高度之和的这一高度。炮塔座圈的高度决定于坦克的宽度。坦克通过树丛和狭窄街道时的战术机动力与坦克的宽度有着密切关系。大多数坦克的宽度约为3.7米。这么大的宽度所带来的麻烦是使炮塔座圈的直径过大,不能置于两条履带之间,而只能处于其上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10
level 7
未来的发展
英国军队对S坦克做过验证,发现它不能达到一辆主战坦克的战术要求。但是,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坦克设计的时刻已经迫近。美国的XM1、英国的“挑战者”和德国的“豹2”坦克都比这些国家原先使用的坦克更加沉重。这三种坦克都已充分利用了增加了的发动机马力和改进了的悬挂系统。这实际上说明,这三个国家现在对坦克的观念比过去20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他们的坦克都重55吨或更重些,装甲防护力都得到了提高,机动性能都有所改善,待XM1装上120毫米炮后,其火力都将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现在就必须提醒注意重量问题。这三种坦克的重量都已接近极限,若再增加重量,就会因能通行的道路减少而损害其战术机动性能。再有,由于地面压力的增加,它们的战场机动力也将降低。减轻坦克重量的最有效办法,是降低坦克的高度,以便减轻坦克前部装甲的重量。在这方面,S坦克所选择的道路,无疑是出路之一。另一条出路是把乘员减为3人并装备自动装弹机,走T72的道路。还有第三条路,那就是等将来光导纤维系统发展和改进之后,采用外装式火炮。这样就可以取消炮塔,只在车体上方装一门可以旋转的火炮。图1.16就是AAI公司建议配备给快速部署部队的这种坦克。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13
level 7
直升机及其功能
这一节里,我们不是要讨论直升机的一般功能,而是要谈谈直升机对机械化战争的影响。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证明了直升机用火箭和机枪可以实施毁灭性的火力杀伤。俄国在阿富汗使用了“雌鹿”武装直升机。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有过在全面战争中使用直升机做武器平台的经验。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16
level 7
据现有材料看,俄国人似乎准备将直升机用于攻击性战斗,用它来搜寻和摧毁目标。目前看来,直升机只能使用机枪火力、57毫米火箭和炸弹对装甲较薄或非装甲防护的目标进行攻击。如果能准确击中目标,这类火器的威力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直升机能够携带的火箭和炸弹数量有限,所以它未必能象炮兵火力那样有效地支援正面进攻。也许直升机的宝贵作用在于支援那些在炮兵射程之外进行作战的部队。这种作战任务,俄国人一般都派空降部队或直升机空降部队来担负。正在发展中的美国前进强击直升机准备装备20毫米机关炮,这种炮将改善直升机的攻击和自卫能力。对口径在20毫米以内的火器,这种新型直升机比现有的直升机具有更强的防护力。但是,由于直升机旋翼叶片的显示特性很容易被雷达捕捉到,因而很容易被苏联的3СУ23/4和西德的“猎豹”这类造价昂贵的自行高炮击中。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17
level 7
直升机还受到某些便携式对空武器的威胁,尽管它可以防护热寻的导弹的攻击。只要直升机不是处于悬停、起飞或降落的时刻,其他火器对直升机的威胁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不过,武装直升机似乎并不能代替坦克进行突贯作战。但在扩张战果阶段,直升机的作用如果不是毁灭性的,至少也是很有效的。
美国在越南的经验以及随后在英国、美国和西德所进行的实验和研究的结果都表明,用能够发射欧洲的“霍特”、美国的“陶”式或苏联的“螺旋”反坦克导弹的武装直升机来对付前进中的坦克也许会特别有效。一架直升机在自己被击毁前一般都可以消灭几辆坦克。
华约国家和北约国家都想在反坦克作战中广泛使用直升机。为了对付直升机,又产生了陆基或空降的反直升机武器。这可能导致产生一种专门的坦克和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护卫车辆。它将不仅可以对付敌人的直升机,同时也可以对付敌人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和机械化步兵战车。不过,这样的车辆很可能同3СУ23/4或“猎豹”一样造价昂贵,因为它需要装备雷达或热成像系统,以便捕捉低空飞行或悬停的直升机。毫无疑问,直升机与未来的机械化战争将有密切联系。英国的最新产品是装有“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大山猫”直升机,而美国也有装备了“陶”式反坦克导弹的贝尔AH-1S“眼镜蛇”直升机。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18
level 7
直升机除了用于突击和反坦克外,还被很多国家用于空运部队突入敌后实施破坏,快速机动部队歼灭进攻之敌或扩张战果。直升机在上述用途中是用作运兵工具的,因此取代并起了装甲人员输送车或机械化步兵战车的部分功能。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19
level 7
如果设想侦察车辆在中欧主要沿道路行动而不是越野,那么轮式车辆当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反之亦然。如果把越野性能做为主要尺度,那么履带车辆无疑更好。在沙漠国家,轮式车辆常常比履带车辆更为好用。但也有的沙漠却更利于履带车辆通行。士兵们对履带和胶轮的选择只能根据他们执行侦察任务地区的具体地形情况来决定。
如果要求防护较好、火力较强的重型车辆,那就肯定要使用履带车辆。受体积大小和机动力的限制,实际上不可能设计出超过25吨重的轮式车辆。否则,即使象“山猫”装甲侦察车那样把重量分散在8个轮子上,其地面压力也会过大而使车辆不能越野行驶。
如果能接受我们的这一分析,那么位于中欧的北约国家就应该采用能够进行迟滞战斗的履带车辆,因为中欧都是水网农田,不大可能利用地形来争取战术主动。在其他地区,比如在沙漠里或车辆只能在公路上行驶的地区,而且也有可能利用地形,使用较轻的轮式车辆将更为有利。当然,任何一种车辆所适用的最理想的地形,其实都不存在,所以争论仍在继续。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23
level 7
美国使用的是在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M548履带式5吨运输车。他们还利用M109自行火炮底盘发展一种履带式补给品运输车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25
level 7
这几种车辆在机动力方面都已接近最佳程度,但其造价都很高。作为载重车辆,其性能也不如卡车。西德则认为不需要很多的高机动力载重车。他们的观点是,西德将在自己的国土上打仗,那里到处都是现成的公路网。
负载能力
在过去的20年里,集装装载、集装箱和机械化装运设备的发展使世界的民用货运业发生了一场**。集装装运在战区内的使用对军事后勤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它使处理货物的人力减少,而速度提高。北约现在已经采用了标准化的集装托板。这种集装托板宽1000毫米、长1200毫米、高1370毫米或1575毫米。
集装装载要求具有类似床板那样的平台载货车厢,它应符合集装托板的尺寸并能由两边装货。载货车厢的尺寸一般为集装托板的倍数。车辆能装载的集装托板数越多越好。但是,不论是用集装装载方法,还是用其他方法,人们对机动性能的要求往往使载重量受到限制。有些货物,最好能直接运送到使用者手中。炮兵的弹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另外有些货物,象运送给以连为单位的战斗分队的货物,一般都是数量较小的混装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高机动力载重车了。每当需要把货物转装到高机动力车辆上时,或要把货物先分开再混装时,时间和人力的消耗都要增加。若要省时省力,我们可以使用机械化装卸设备。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26
level 7
装卸设备
在基地的仓库里或有存货场的地方装卸集装托板时,叉车是必不可少的。英国军队使用的一种叉车不仅具备越野性能,其速度还可以跟上运输车队。这种叉车被称做“活跃的海狸”。在桥梁附近的场地上,甚至在离前沿很近的炮兵阵地上,人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叉车在转装货物。
装卸集装货物时,常常还要求载重车本身装备起吊设备。英军使用的一种车载吊具有时安装在货箱的前部。有时安装在中部,有时又安装在后部。高机动力车辆一般不装这种吊具,这是因为它们的活动范围通常都距停放叉车的地方不远。25%的中级机动力车辆要装吊具。吊具不仅多占空间,它还会使车辆的载重量减少1.5-2吨。
补充方法
后勤车队及其外围装卸设备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战地区的地形和作战部队及炮兵阵地采用的补充方法。在公路状况不好的地区,只能通过不良道路,用中级机动力车辆长途运送散装货物。但是,在公路网四通八达的中欧进行机械化战争时,后勤补充车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斗分队的作战方法。
2012年09月06日 16点09分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