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历史事件______别林斯基逝世(转)
历史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天山孤雁 楼主
国文学评论家。1811年5月30日生于斯韦阿博尔格城,1848年5月26日卒于彼得堡。  生平  别林斯基1829 年入莫斯拉大学语文系 。1831 年创作反农奴制倾向的剧本《德米特里·卡里宁》,次年校方借口他长期患病、荒废课业将他开除。1833年起为《望远镜》杂志和《 杂谈报 》写稿 。同年参加当时的进步青年小组 。1838年出任《莫斯科观察家》杂志编辑。1839年因杂志停办,前往彼得堡主持《祖国纪事》杂志文学批评栏 。6年里 ,几乎每期都有他的评论文章。他的卓越工作和评论使杂志获得了广泛声誉。  1846年他离开《祖国纪事》杂志,在涅克拉索夫领导的《现代人》杂志主持文学批评栏。1847年5月3日由于患结核病出国治疗 。同年 7 月在德国疗养地给果戈理写了一封信 ,对作家的《与友人书简选》中的错误观点作了批评,认为俄国最迫切的问题是废除农奴制和推进文明与启蒙;作家的职责是成为人民和社会进步的喉舌。  世界观的形成  早期《文学的幻想》、《鲍罗金周年纪念》、《智慧的痛苦》和《闵采尔·歌德的批评家》等论文里,受谢林、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影响,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艺术的唯一而永恒的课题”,“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从而得出专制制度是现实的,也是合理的,而一切改变现实的思想都是没有意义的和毫无根据的错误结论。这些观点当时曾受到赫尔岑等的批评。在这个时期,他也发表不少独到见解。赞扬普希金的诗,肯定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利鲍耶多夫喜剧《智慧的痛苦》的独创性,强调了文学不能脱离民族的土壤和对俄国社会生活的忠实的重要性。特别在《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的中篇小说》一文里,驳斥了维护农奴制的文人对果戈理的所谓“丑化政府官吏”的攻击;高度评价了果戈理是一位“更富于时代精神”的作家;并初步提出了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文学自古以来就有“理想的诗”和“现实的诗 ”之分 ;现实的诗在“全部赤裸裸的真实中再现生活”,因而它“更符合我们时代精神的需要”。  40年代初,在俄国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他转到了革命民主主义一方。在文艺领域里,开始以唯物主义观点探讨问题。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他的不少观点具有空想的性质 ,但不失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  文学批评 《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1843~1846)是他文学批评的主要代表作,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俄罗斯文学从罗蒙诺索夫到普希金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现实主义的形成过程。具体论证普希金是俄国第一个民族诗人和第一个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人,肯定了《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高度人民性的作品”。在《乞乞科夫的经历或死魂灵》、《1842年的俄国文学》等论文里,认为果戈理是俄国的天才作家,继承和发展了普希金“现实生活的诗歌”传统,并“完全使艺术面向现实”。他驳斥了对《死魂灵》的诽谤,捍卫了它的揭露倾向,指出它是一部“从民族生活的深处抓取出来的作品 ” 。在《 1846年俄国文学一瞥》、《答〈莫斯科人〉》和《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等论文中,论述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俄国自然派即现实主义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充分肯定了新起的自然派作家赫尔岑、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的创作,认为“自然派在今天站在俄国文学的最前哨”。  文学理论  别林斯基在《 艺术的观念 》、《诗的分类分科》、《关于批评的话》和《论柯尔卓夫的生活和作品》等论文中,深刻地阐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特点与规律 。首次提出了“艺术是形象思维”的命题。他较早地论述了典型问题,提出“现实在其全部真实性上的再现”,其“关键在于典型”;典型是作家的“纹章印记”和“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典型就没有创作”。他指出人民性是“我们时代的美学的基本东西”;而自然派作家的人民性就在于他们描写了“平民百姓的世界”和“普通人”;如果关于生活的描写是忠实的,那就必然是“富于人民性的”。他坚决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生动的有机的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坚决反对只重形式的“纯艺术”,认为它“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是不存在的”;同时也反对文艺作品的抽象说教。  别林斯基的著作在20 世纪30 年代开始介绍到中国 ,50年代出版了《 别林斯基选集 》两卷本 ,近年在陆续出版他的6卷本。
2005年06月06日 06点06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