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西省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襄汾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http://www.crei.cn 2007年3月19日 来源:山西省统计局 2006年,山西省各级金融部门紧密结合山西经济发展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金融调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在保持贷款合理、均衡增长的同时,努力优化新增货款投向结构,积极支持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金融业保持了平稳健康运行,较好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山西省金融运行情况及特点 2006年,山西省金融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货币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项存款平稳增长,企业存款增势强劲,储蓄存款增速回落 截至2006年12月末,山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655.98亿元,较年初增加1529.27亿元,同比多增338.39亿元,增长21.46%,增幅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截至11月末,山西省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高出全国水平5.32个百分点,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年存款增长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企业存款超常大幅增长,活期化趋势加快。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2255.33亿元,比年初增加506.01亿元,同比多增297.61亿元,增长28.93%,增幅比同期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活期存款新增358.74亿元,同比多增215.16亿元,增加额占全部企业存款新增量的70.9%,较上年提高2.01个百分点,企业存款活期化趋势加快表明企业短期交易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旺盛,微观经济活跃度较高。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金融机构为追求成本最小化,存款活期化趋势不断加剧,贷款则越来越趋于长期化,存、贷结构的变化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形成金融风险。同时,企业存款的活期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成为加速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的最直接原因,给宏观调整带来压力。 二是储蓄存款增速五年来首次出现大幅回落。12月末,山西省储蓄存款余额4796.18亿元,比年初增加676.74亿元,同比少增100.63亿元,增长16.43%,增幅回落6.83个百分点。减少的储蓄存款主要分流到股票、基金、国债市场以及民间投融资。截至2006年11月末,山西省38家证券营业部(上证)股票交易总额为118.3亿元,是去年全年交易总量的5.8倍。全年山西省累计发行五期凭证式国债54.82亿元,储蓄国债(电子式)7.75亿元,销售火爆。截至2006年9月末,山西省金融机构代理发行各类基金45.64亿元,比2005年全年还多4.4亿元。 三是财政存款大幅增长。主要是今年山西省财政收入增长迅猛,12月末,财政存款余额达279.38亿元,比年初增加104.76亿元,同比多增加66.87亿元。 (二)各项贷款持续增长,增速趋缓 截止2006年12月末,山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878.66亿元,比年初增加564.32亿元,增长12.96%,增幅同比提高2.58个百分点。与全国及中部六省相比,增速略慢。11月末,山西省各项贷款增速比全国低1.7个百分点。12月末,山西省人民币贷款增速位于中部六省第6位(其余五省增速分别为江西14.97%、河南15.23%、安徽19.64%、湖北13.8%、湖南14.95%)。 从投放节奏上看,今年各项贷款在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资金利润考核的双重影响下,增量呈现上半年集中投放、下半年逐步收缩,逐季下降的态势。2006年山西省各项贷款一至四季度增量分别为251.6亿元、189.7亿元、111.5亿元、12.1亿元。由此可见,山西省上半年贷款增速偏快的势头从三季度开始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和全国的货币信贷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从贷款主要投向看,新增贷款基本符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较好地支持了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和企业的发展。2006年按照国家标准分类,山西省的制造业、采矿业以及电力三个行业分别新增贷款164.7亿元、138.7亿元、50.1亿元,合计353.6亿元,占到全部贷款新增额的66.3%。12月末,山西省金融机构中太钢不锈、同煤集团、霍州煤电、漳泽电力等前10户重点企业的贷款余额837.62亿元,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17.2%,前100户企业贷款余额1983.5亿元,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40.7%。 从贷款期限结构看,信贷结构调整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表现为短期贷款增幅回落,中长期贷款增速偏快,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偏高。12月末,山西省短期贷款余额为2345.94亿元,比年初增加198.73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加42.27亿元,增长9.25%,增幅回落2.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026.15亿元,较年初增
加3
25.3亿元,同比多增加176.74亿元,增长19.13%,增幅同比提高9.77个百分点。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到了全部新增贷款的56.7%,同比提高24.72个百分点。在新增的中长期贷款中,基本建设贷款增加126.24亿元,同比多增39.7亿元;中期流动性贷款新增37.94亿元,同比多增34.1亿元;私营和个体贷款增加44.14亿元,同比多增45亿元;工业和商业中长期贷款新增46.9亿元,同比多增44亿元;银行贷款新增37.05亿元,同比多增3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速居高不下,从一个侧面表明投资较为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和贷款存在潜在反弹压力。 (三)短期融资券业务快速发展 2006年,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和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省共有12家企业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134亿元(阳煤集团10亿元,美锦能源12亿元,太钢40亿元,运城制版5亿元,山西大土和焦化7亿元,中铁三局5亿元,太原煤气化5亿元,晋城无烟煤集团24亿元,无脊化工9亿元,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5亿元,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5亿元,山西漳泽电力7亿元),期限为一年,募集资金总量占到山西省新增短期贷款的67.43%,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国第6位。 短期融资券业务的快速发展,有效满足了发债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对银行短期贷款形成了有力的补充。短期融资券业务综合费用率低于银行贷款利率2%左右,直接为发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2.5亿元。同时,短期融资券业务推动了银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在实现商业银行与大型优势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加大了信贷结构调整的空间,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服务于中小企业。 
2007年03月23日 10点03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