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枯荷听雨A
楼主
历史上老子对孔子的批判 黎 鸣孔子想把他编著的书籍藏入西部周室王家的图书馆。子路出主意说:“听说周室王家图书馆的管理官员中有位叫老聃的,现在已退休在家。夫子想藏书,何不找他帮帮忙?”孔子说:“好主意。”于是孔子去拜访老聃。不料老聃不愿以私情干预公事,不肯应承。孔子不得不耐着性子,展开自己编著的十二经,逐篇介绍,希望能说动老聃。老聃中止孔子的絮叨,说:“太繁琐,请说得扼要一点。”孔子说:“要点就是‘仁义’。” 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么?”孔子说:“是的。君子不仁,成不了君子;为人不义,则不能生存。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老聃说:“请问,什么是‘仁义’呢?”孔子说:“心灵乐观,兼爱无私,这就是‘仁义’的情感。”老聃说:“啊,这差不多是近世迂儒的说法。兼爱,这太夸张点了吧?无私,其实是有私啊!你宣扬这样一套‘仁义’,莫非是希望天下从此不再失去控制吧?(注意,老子在这里已经意识到,孔子的这套“仁义”之说,将很有可能会给后来的中华民族带来全面的极权专制——译者注)可是天地有其常道,日月有其常明,星辰有其常行,禽兽有其常群,树木有其常立,就是夫子您,也不能不做事依德,行为遵道啊,这不就已经很好了吗?又何必卖那么大力气去鼓吹什么‘仁义’呢?那不是有点像敲着鼓去追寻逃跑的奴隶(越追越没了影子了)么?唉,您这是反而把人性给弄乱了啊!”以上是我对【庄子】书中【天道篇】中的一章的古文今译。从孔子的【论语】的思想和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来看,上述故事比较可信。孔子相信“仁义”是人的本性,老子认为这种说法夸张不实,而更相信万事万物的“常道”,也即规律。老子更指出,孔子违背常道而去鼓吹夸张的“仁义”,反而把人们对人性的真实的认识给弄乱了,而且在未来有可能会给后人带来极权专制的大麻烦。现在看来,老子是
正确的
。我在拙著【问人性】一书中,用整整七十万字的篇幅对此作了更充分的证明。人具有向善的愿望,但绝对不具有自身生来即善的本性。孔子实际上是把人们向善的良好的愿望当作了人本性即善的“真理”来鼓吹,这种鼓吹最后在孟子那里获得了最终的认定——“人性本善”,以后又一直被宋、明儒家的伪哲学继承了下来,而且更增加了许多伪装的东西,比如“天理”。这种把良好的愿望当作“真理”来鼓吹的伪学说——儒学,蒙蔽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使得一直到今天,中国人还依然缺乏对真假事物、真假事理的判断能力。我坚定地认为,这种伪学的传统,正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的最关键的历史根源之一。
2007年03月21日 09点03分
1
正确的
。我在拙著【问人性】一书中,用整整七十万字的篇幅对此作了更充分的证明。人具有向善的愿望,但绝对不具有自身生来即善的本性。孔子实际上是把人们向善的良好的愿望当作了人本性即善的“真理”来鼓吹,这种鼓吹最后在孟子那里获得了最终的认定——“人性本善”,以后又一直被宋、明儒家的伪哲学继承了下来,而且更增加了许多伪装的东西,比如“天理”。这种把良好的愿望当作“真理”来鼓吹的伪学说——儒学,蒙蔽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使得一直到今天,中国人还依然缺乏对真假事物、真假事理的判断能力。我坚定地认为,这种伪学的传统,正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的最关键的历史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