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照片惹的祸
幻影城创刊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幻影城主 楼主
8月26日凌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包茂高速安塞服务区附近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卧铺客车与一辆运送甲醇的重型罐车追尾,导致36人死亡,3人受伤(本报曾跟踪报道)。 昨天,35位遇难者身份得到确认,其中1人浙江籍。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备受关注的同时,网友发现,事故现场照片中,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竟露出笑容。随后,网友指出,杨达才在公共场合至少佩戴过5块手表,估价至少30多万元。
这事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地耳闻了吧。。。

2012年08月31日 05点08分 1
level 11
幻影城主 楼主
我的瞎评《都是照片惹的祸》
据报道,8月26日,延安市发生了一起两车追尾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导致36人遇难。本次事故我且不去管它,这类事故天底下要多少有多少,无非死难人数的有别罢了。我这个好事者,比较在意的是一张事故现场的照片,这照片现在大约是路人皆知了。该照片的左边为一辆重型罐车,右边为两三个**,画面正中心的人物则是陕西安监局局长。只见他侧对着镜头,脑子里不知在想着什么,总之忽然“嫣然一笑”,被眼尖的摄影师抓个正着,虽然远不能与倾国倾城相媲美(更何况他还挺着个大肚子),但公众在报上一见到此充满喜感的摸样就拍手鼓掌、起哄不已。
另几张翻出来的照片同样被认为充满违和的亮点,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局长的同一只左手手腕上戴着好几块手表(在不同场合下)。或许是这表太扎眼,又联系到他那迷人的微笑,外界的专家纷纷表示那都是上万的名表。人如其职,这果然是位爱露声笑的大人物,恐怕不止这几块吧?面对质疑,这位局长承认道:“这10多年来,我确实买过5块手表。”(我真替他没加上“只”字遗憾,那样效果本会更出色的)不论是否如网友搜索后所称的他还有第7、第8块名表,单说一人拥有5块价值不菲的名表(据估计少说得有近十万),就够让我们这群乡下人大开眼界的了(他以后退休不开家名表店真亏了)。
2012年08月31日 05点08分 3
level 11
幻影城主 楼主

看来,我们的这位局长大人,快要被公众的口水淹没了,其中肯定多少有些失实,所以我在此稍稍替他叫屈,揣摩着说几句他的心里话,不至于触犯众怒吧?首先,人家正是估计到自己很可能要成为一个小小的焦点,才会刻意用戴表和发笑来使自己上镜些,若在平时,关灯睡觉会无故戴表发笑?其次,戴表是身份(以及风度)的表示,你不戴有档次的名表,到下面去视察,别人就不太会把你放在眼里,导致工作开展不力谁负责?(总得对不住自己的脸面)此外,一表在手,说起话来(以及说出的话)也能不由的给人以很有品味和分量的感觉。何况其他同僚也有不少戴块名表的,只是局长对表更情有独钟些(一不小心混出了名),倘若他喜欢的不是表而是钱,那谁还晓得?
再次,我要批评那替我照相的摄影师了,这照相水平实在堪忧,明明身在事故现场,你不去拍死难者或其家属,专来拍局长的笑脸和名表干嘛,这不成了英国的狗仔队了么?再再次,这照片居然未经本人同意(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就明目张胆地放到报上,而且还被一班不明事理的“热心”网友随意转发,对此(以及当事人的解释)加以臆测和污蔑,这位局长的公民声誉到底还有没有?再再再次,退一步说,从外界的反应来看,在事故现场发笑,在镜头面前戴表都是不容姑息的,那为何“这10多年来”,你们(主要指之前就接触过局长的人,应该为数不少吧)一直不去善意地提醒他,偏偏到这紧要关头才一并揭露、落井下石?(不是有个见死不救罪吗,那也应该有个符合此类情况的知情不报罪才是)最后,从一系列含有笑脸和戴表的照片看,这位局长镜头感蛮强的(这在“首先”里提到过),从中还可以看出他一直以来都是习惯这么干的。只是不料经媒体和公众这么一折腾,局长的大好心情早飞到九霄云外了。当他面对着自己被偷拍(大约是偷拍)的笑脸以及他那一组名表的照片时,哪里还笑得出来,都要哭出来都不好说呢!此外,以后再到事故现场去(如果他还有机会的话),这笑脸和名表还得事先在家里的化妆镜面前收好,“这10多年来”早已不由自主地习惯了的局长大人(以前是戴不起,现在戴得起了为何还要藏着掖着?),心里不得闹别扭?哎,说来说去,都是照片惹的祸,这该死的摄影师!
2012年08月31日 06点08分 4
level 11
幻影城主 楼主
[瞌睡]再发篇都市快报8月30日的评论《表与笑》(徐迅雷 本报首席评论)
“人民知道得越多,(证)(辅)官YUAN才可能更加负责任。”这是一个基本常识。问题是好多官YUAN对这些基本常识“知道得不多”,结果拧巴的事情就多了。 杨达才吸取了周久耕的教训,在8月29日通过微博互动,回答了“表”与“笑”这两个关键问题。 作为陕西省安监局的局长,在延安发生致死36、致伤3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抵达事故现场的他,竟然在那里笑——抓住这表情的照片在网络传开后,真可谓“一笑引众怒”。答问时,杨达才的解释是:有些基层同志介绍情况时,特别紧张,“我(为了)让他们放松些,可能一不留神,神情上有些放松”。“笑”的解释权,目前只在杨达才自己一个人那里。那么,旁证会怎么说?

2012年08月31日 06点08分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