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6
文字均转自: ::弦夜の空间:: http://hi.baidu.com/renzuowei
2007年03月19日 11点03分
2
level 6
文字均转自: ::弦夜の空间:: http://hi.baidu.com/renzuowei 内容简介: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金圣叹批六才子书,第一个就是《南华经》庄子,这样的一个人,嬉笑怒骂,可以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我们也知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 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庄子这个人可以说在一个乱世之中,他从天地大道,直到人间名利生死,看破的、穿越的这一切一切了然于心,留到今天《庄子》这本书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那么,在庄子的这部书里面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其实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着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那么庄子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呢?其实庄子的生活从他的寓言里面,我们也可见一斑,他的生活一直是相当贫困的,但他坚持不出去做官,对送上门来的相位也一口回绝。 那么人活着的时候,名与利两个字最重,到了最后终极大限,你说名利我还可以看得透,但是生死那可就难了。庄子真能看破生死吗?那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庄子自己的结发妻子先他而走了,惠子去吊唁,到了他家一看,庄子敲着盆在那儿唱歌呢,叫做鼓盆而歌。庄子告诉他,说她刚走的时候我心里怎么能不难受呢,但是我现在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叫做“察其始而本无生”。
2007年03月19日 11点03分
3
level 6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人,谁是庄子。庄子这个名字,大家传诵了很久,但是庄子是一个什么人,说法一直很模糊也很矛盾,都知道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画外音]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他的文章嬉笑怒骂尖酸刻薄,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家也都知道,金圣叹批六才子书,第一个就是《南华经》庄子,这样的一个人,嬉笑怒骂,可以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我们也知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但他说自己是谁呢?庄生梦蝶,是耶非耶,谁也不知道庄子这个真人,他的生平究竟有多少故事。[画外音]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庄子名周,字子丘,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人,生卒年未能确定,大约生于公元前369至前286年之间,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施等同时期,他曾经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年,追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这个人可以说,在一个乱世之中,他从天地大道,直到人间名利生死,看破的,穿越的,这一切一切了然于心,留到今天《庄子》这本书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那么,在庄子的这部书里面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其实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首先大家面临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利益的诱惑,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那么,庄子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庄子的生活,从他的寓言里面可见一斑,他的生活一直是相当贫困的。庄子曾经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家里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了,要去借米,等米下锅。他就去找当时叫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看河的,生活比他要好一点,他说你呀,稍微借给我一点粮食吧。那个监河侯就说得非常漂亮,对他非常热情,说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你等着我一旦把租子全收上来,我一下子就借给你300金。这个话说得很漂亮,300两黄金,这多大的一个资产啊。庄子一听,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昨天我也从这个地方过,我听到有人叫我名字,四下看了一下没有看见谁,又找了一圈,最后低头看见,就是车沟轧出来的那个车辙印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在那跳呢。[配音]小鲫鱼:你给我点水喝好吗?庄子:可以,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迎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你明天早到到鱼市场上,买我回去算了。
2007年03月19日 11点03分
4
level 6
他说,那个小鲫鱼听了以后,就淡淡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有一升水,现在就能救了我的命。要等到你把你把那么远的水都调来,你去看看,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着我。庄子说完这个话就走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可以说他的生活促襟见肘,他要处处求人,他要等米下锅,这种生活的窘境,可能在一般常人之下。那大家可能更奇怪了,这样一个人,有什么资格逍遥游呢?一个人当他衣食不能保温饱的时候,他怎么还能有更高的追求呢?这里面其实有一个秘密,真正能够挡住人心的,永远是他最看重的标准(于丹心语)。庄子那天去见梁惠王,他穿着那种大麻布,补丁摞补丁的衣裳,鞋子也没有鞋带,随便拿根草绳一绑,就这样去了。[配音]梁惠王:先生,你怎么这般困苦?庄子:这是贫穷而不是困苦啊,有大智慧而不能化行天下,这才是困苦啊!看猿猴在楠子树上,盘旋跳跃、唯我独尊,后羿对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在荆棘丛中,猿猴就得小心翼翼,不敢乱跑乱跳了,而我现在就是生不逢时,处在荆棘丛中啊。他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有多重会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庄子自己对这个利字看重吗?他周围有的是有钱人啊,所以他自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就在他们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这个人有一天很荣幸,带着国家使命去出使秦国。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走的时候国家给他配了几乘车马,到了那儿不辱使命,把事情办完了,特别得到秦王的欢心。回来的时候浩浩荡荡,带着上百乘的车马回来了。这个人回来以后就趾高气扬,很骄矜地对大家夸海口,他说我这样一个人啊,要是论能力论本事呢,让我住在一个破房子里,让我黄连瘪境地每天织草鞋,做手工,这样来生活的话,我恐怕没有那种能力。我的能力是什么呢?就是一看到国君,在高位上的人,我几句话就可以能讨得他的欢心,然后我可以换来这样的财富。他说我的能力大概也就是这样了。他这么夸耀完以后,庄子是什么态度呢?他淡淡地跟这个人说,他说我也听说了,这个秦王有时候,他自己有疾患的时候,遍求天下名医,长疮,长疖子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为他破一个脓疮,就可以赏他一辆车马,如果有人肯低三下四去为他舔痔疮,就赏他五乘车马。他说曹商,你是不是给秦王治痔疮去了吧?要不然你怎么能带回这么多车马呢?说你还是去吧,你这些东西我心里根本就不会稀罕。其实你看这样一个极尽辛辣讽刺之能事的语言,说明什么呢?说明“利”这个字,困不住庄子的心。[画外音]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于丹教授认为,庄子的文章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尖酸刻薄的讽刺与挖苦。但是,庄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2007年03月19日 11点03分
5
level 6
其实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名。当然大家可能说,这是一个顺道的事,他本来也不贪图那个相位,而且梁国是那么一个小国,他可能也不在乎。但其实还有更大的相位送上门去。大家知道楚国大吧,我们刚才说齐国大,楚国大,秦国大,这是战国里面最大的三国了。那么,楚王派自己的大臣去到庄子那里亲自找他,希望把楚国的相位授给他。庄子当时在干什么呢?当时,他逍逍遥遥在蒲水上钓鱼呢。这个时候来了两个大臣,毕恭毕敬地跟他讲,说想要我们国家的事,劳烦劳烦您。说得很客气,想要请他出山为相。庄子又开始讲故事,绕得很远啊。[配音]庄子:我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头还被放在宗庙里,用做占卜。你说,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好啊,还是情愿活在烂泥巴里打滚好呢?大臣: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滚。庄子:那么你们回去吧,我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庄子当时就一笑告诉他们,说你还让我拖着尾巴在泥里活着,你们就请回吧。其实这就是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如此态度而已。大家说他看得破吗?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其实,人这一生只有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可以真正拘束住。所以,人生的劳顿有很多时候,要先问一问目的是什么?很多事是一个循环,也许你眼下的起点,对自己的交待,是一种很高尚的回答,比如说,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对社会的贡献。说的是一个很好的名声,但是,潜在背后的动机呢?我们每个人都问问内心,这是不是我们给名和利,找的一个堂而皇之的托辞?有时候,就是因为被名利在前面一步一步地牵引着,人会沦陷进一种无事忙的人生循环(于丹心语)。大家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吗?说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人人有时候有无名火,你不能跟别人说,我是因一个什么样的官没当上,或者我挣钱没挣到,人总有他堂而皇之的理由,变成了无名火,这个无名火循环往复地出现。有这么一个说法:说一个公司,一个机构,可能最有资格高高在上的人,就是那个老板。这个人位置最高,所以他可以随意呵斥任何一个下属,指责他,这个工作你怎么就做不好,你做不好我就没有政绩,做不好这个单位就没有好名誉,所有过错全在你一个人操作的能力上。你想想你的执行力是怎么回事,回去好好反省。作为他的下属,只能是唯唯诺诺,点头称是。回家以后,这无名火就发在老婆身上,对着老婆大喊大叫,我辛辛苦苦在外挣钱,撑着这个家的名分,你才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但你没把家没管好,没把孩子管好,你就让我过这样的生活吗?把老婆臭骂了一顿,老婆也只好点头哈腰,因为每个月要从丈夫手里拿线。但是,回过头来心里又不平衡,就去训孩子,说你看看我为你这么辛苦,我这一生都付出了,如此操劳,你学习还不努力,你现在的这个成绩,你对得起我吗?这个孩子呢,也只好点头哈腰,但回过头就更愤怒,这孩子就开始骂他们家的小狗,说看看你这么不懂事,上头这么多大人欺负我,我回到家你还不跟我好好的,把这狗给打一顿。狗呢,必须得听主人的,它知道它得住在这儿,它也有无名火,它在家不敢说什么,等一出去,无名火就发在野猫身上,就出去不停地追着野猫咬这个猫。猫知道也打不过狗,它也只好忍气吞声,然后这个猫就拼命地去找耗子。因为只有在耗子身上,猫的愤怒才能得到宣泄。其实我们如果如此这般的说下去,一个老板的愤怒,跟一个耗子的委曲之间到底还差多少环节呢?这就是我们人世间的一种潜规则。其实,我们人人心里都有无名火,我们真的想让自己平息,就回过头来看看庄子,看一看是不是有内心的原因:是别人给我们的这么多委曲,还是我们自己看不破名与利这两条船?
2007年03月19日 11点03分
7
level 6
我们社会上有许多抗癌俱乐部,有很多的抗癌明星。其实过去一听说得了癌症,那几乎就是判了死刑了。可是现在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活很多年?因为他有一种内心的调理,他乐观。他自己不惧怕死亡时候,奈何以死惧之。这个死亡是你心里的一种暗示,其实庄子从来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他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这个观点呢,跟儒家的思想也会不谋而合,这就是孔夫子回答他学生的那六个字,叫做“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儒道相通,给我们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永远是这四个字。人是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甚至不俱生死,那我们的心灵空间能有多大啊!这是一份大境界(于丹心语)。大家会说庄子看破了这么多,这个人是不是很消极啊?对他来讲,已经无所挂碍了,那他还在乎什么呢?其实,庄子在他那个时代,是一个内心有所判断,但不一定要转化为行动的人。民间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两个人在田头,一个人在烈日炎炎下努力地种麦子,干活干得汗流浃背。另个一个人就躺在树荫底下喝着茶,哼着小曲。然后干活的人当然会觉得自己是勤勉的,在道德上一定是有资格去训戒那个懒汉的,所以他就说:你看你你这么懒惰,你以后吃什么喝什么啊,你怎么能每天就这样浪费大好时光呢?然后乘凉的那个人就悠悠闲闲的说:我问问你,你现在这么卖命吃苦受累,你又为了什么呀?他说我为了丰收啊;他说你丰收又为了什么呀?他说丰收以后我就可以用粮食去卖钱;乘凉的人又问他,你卖了钱以后你想干什么?种麦人说,等我卖了钱,我衣食无忧了,再遇上这样的炎炎夏日,我就可以不下地干活,找一个树荫躺着喝茶哼曲,我就可以悠悠闲闲地享受生活了。然后现在在乘凉的那个人告诉他说,我现在就已经在过这种生活了。所以,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未来的梦想。其实大家想一想,这仅仅是一个笑话吗?有很多时候,我们随手可得的事情,但是被我们观念上一个误区给遮蔽了。可以说庄子在他的一本书里,留下了很多隐约的他生活的影子,在这里有很多判断跟儒家彼此呼应。只不过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看中的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这样一种成全;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上人的精神的自由,他看中的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可以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于丹心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看过庄子很多的故事,你会打通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这不简简单单以积极或消极而论,而是在我们生命不同的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参照系统。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真正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翻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
2007年03月19日 11点03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