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空导弹谱(组图)
世界空军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Su27wxq 楼主
“霹雳”1空空导弹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在引进苏联的К-5М空空导弹基础上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一个空空导弹,由航空工业部所属的、作为总装厂的湖南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以及兵器和电子工业部所属的几家配套工厂共同仿制。1958年10月开始筹建仿制生产线并测绘К-5М导弹,设计代号为7089。1959年10月投入试制生产。1960年3月首枚导弹组装成功,同年6月制造出12枚导弹,全部通过地面试验。随后将其中10枚导弹运往国家空空导弹试验靶场。  1960年7月进行了首枚导弹空中无靶试射,导弹工作完全正常,随后进行了4次对Ла-17靶机的空中试射。由于试验载机上的火控雷达在发射导弹之前未能校准,导至发射的4枚导弹均末命中靶机。1962年10月恢复导弹试制生产。1963年3月总装出24枚导弹,同年11月再次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共发射20枚导弹,其中两次对Ла-17靶机空中试射,均击毁该靶机。1964年5月通过了国家定型委员会的审查,批准生产定型并投入批生产,正式命名为“霹雳”1号空空导弹,编号为PL-1。批生产型导弹随后进入中国空军服役,装备歼6(J-6)战斗机。该弹1974年停产,现已退出现役。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无线电近炸引信和战斗部舱、无线电驾束式制导控制舱、单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内装横滚稳定装置的稳定舱和无线电天线接收机舱共5个舱段组成。2个尾部的无线电定向天线,接收来自机载雷达的照射波束信号,经过弹上计算装置将其转变为与导弹偏离等强信号线的偏移量和偏移速度成比例的制导信号,输给舵机装置,控制鸭式舵面相应运动,从而使导弹沿着机载雷达照射目标的波束方向飞向目标。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机载雷达和导弹本身的性能很差,“三点法”驾束制导方式落后,载机只能从尾后攻击机动性差的敌方轰炸机,不能满足现代空战的需要。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最大射程 4~6km最小射程 1500m最大速度 M2使用高度 2500~16500m最大过载制导系统 雷达驾束式引  信 无线电近炸引信战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3kg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82kg弹  长 2.5m弹  径 200mm翼  展 654mm《中国第1种空空导弹“霹雳1”研制过程》http://bwl.top81.com.cn/military/missile/232.htm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1
level 7
Su27wxq 楼主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空空导弹,其设计思想是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射程、提高精度和杀伤威力,满足新一代战斗机歼8(J-8)的作战使用要求。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于1962年6月开始研制,1968年6月开始首批20枚样弹地面和飞行试验。1969年12月完成第二批30枚样弹的地面试验。1970年开始在国家靶场进行定型试验,直到1974年11月才基本完成试验项目。  此后为进一步考核导弹性能,还进行了多次地面和空中试验,到1980年4月正式定型。1981年生产出50枚导弹,1982年发射8枚导弹用于定型补充试验。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加大弹翼面积和平衡攻角,以提高机动性和高空性能;增加发动机装药量,以增大射程;采用光学浸没红外探测器,以增大导引头作用距离;采用新型战斗部和红外引信,以提高杀伤威力。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最大射程 11.5km最小射程 1300m最大速度 M2使用高度 23000m最大过载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战 斗 部 爆炸破片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93kg弹  长 2.123m弹  径 135mm翼  展 654mm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3
level 7
Su27wxq 楼主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种空空导弹,也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个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以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为主,于1966年3月开始研制,1980年11月完成样机部件地面定型试验。1981年7月转入第二阶段研制,1984年生产出首批整弹样机、发射装置以及地面维护设备。1985年因其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停止研制。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与美国的“麻雀”3A(AIM-7D)相似的气动外形布局,即两对全动式梯形弹翼装在弹体中部,起控制舵和副翼双重作用,4片固定式三角形安定面装在弹体尾部,起纵向稳定作用。同时,该弹还采用与前苏联/俄罗斯在空空导弹设计上常用的方案,即“一弹、两头”方案,通过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不同导引头的互换,形成半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导弹型号,代号分别为“霹雳”4甲(PL-4A)和“霹雳”4乙(PL-4B)。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最大射程 18km(PL-4A)     8km(PL-4B)最小射程 1500m最大速度 M2.2使用高度 300~21000m最大过载 40g制导系统 半主动雷达(PL-4A)     被动红外(PL-4B)引  信 无线电引信和压电引信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30kg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150kg(PL-4A)     148kg(PL-4B)弹  长 3.235m(PL-4A)     3.128m(PL-4B)弹  径 190mm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4
level 7
Su27wxq 楼主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三个空空导弹,分为半主动雷达型和被动红外型,名称和代号分别为“霹雳”5甲(PL-5A)和“霹雳”5乙(PL- 5B),主要研制单位为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半主动雷达型于1966年4月开始研制首批样弹,1971年7月开始首次载飞试验,1972年9月进行空中模拟弹发射试验,1981年4月研制第二批样弹研制,同年8月开始进行空中靶试,直到1982年3月结束发射试验, 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被动红外型于1966年4月开始研制首批样弹,1967年初开始首批地面和空中载飞试验,随后经过多批样弹研制和各种地面和空中发射试验,因受国内形势影响直到1986年9月才通过国家定型委员会审查,获准设计定型并投入批生产,进入中国空/海军服役。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制导控制组件、战斗部、红外近炸引信或无线电近炸引信、固体火箭发动机、鸭式舵面和三角形弹翼组成。红外导引头采用压缩空气致冷,灵敏度高,具有抗背景辐射干扰的能力。战斗部采用高爆炸药,有杀伤破片型和连续杆型,前者配用红外近炸引信,后者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两种类型的战斗部及其近炸引信,可以互换使用。战斗部有效杀伤半径10m。红外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强,起爆可靠性高。该弹的最大脱靶量9m。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最大射程 10km(PL-5A)     16km(PL-5B)最小射程 1300m最大速度 M2.2使用高度 1000~18000m(PL-5A)     500~21500m(PL-5B)最大过载 30G制导系统 半主动雷达(PL-5A)     被动红外(PL-5B)引  信 无线电引信或红外光学引信战 斗 部 高爆炸药,重30kg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150kg(PL-4A)     148kg(PL-4B)弹  长 3.235m(PL-4A)     3.128m(PL-4B)弹  径 190mm翼  展 657mm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5
level 7
Su27wxq 楼主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空空导弹,是具有大过载机动能力的格斗型空空导弹,以满足新一代战斗机的作战使用要求。由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 (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于1975年开始研制,1978年研制出首批模拟弹,1979年进行空中发射试验,1981年底转入预研项目,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空空导弹,是具有大过载机动能力的格斗型空空导弹,以满足新一代战斗机的作战使用要求。由航空工业部所属第六一二所 (现为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于1975年开始研制,1978年研制出首批模拟弹,1979年进行空中发射试验,1981年底转入预研项目,1983年在航空工业型号调整中停止研制生产。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最大射程 11.5km最小射程 1300m最大速度 M2使用高度 23000m最大过载 29g(单道通)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战 斗 部 爆炸破片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93kg弹  长 2.123m弹  径 135mm翼  展 654mm难见的PL-6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6
level 7
Su27wxq 楼主
基本情况  该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一代空空导弹,是具有大过载机动能力的格斗型空空导弹,以满足新一代战斗机的作战使用要求。由航空工业部所属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于1982年开始研制,1984年研制出首批样弹,同年底在国家靶场进行首批空中发射试验。1986年底在国家靶场进行鉴定靶试,取得成功。 1987年通过航空工业部技术鉴定委员会审查,获准投入批生产。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十字形双鸭式气动外形布局,鸭式舵面位于导弹重心之前,同装在尾部的大翼展、大面积弹翼相配合,可减少舵面偏转响应时间,提高导弹的机动性,并提供导弹最大平衡攻角,提高近距格斗时的安全性。此外,旋转式尾翼可提高舵面横滚控制效率;固定式前翼可增大舵面效应,减少偏航力矩。该弹在结构上的另一特点,是将导弹分为前、后2个舱段,以利于维护使用,而不是按导弹各部件分为多个舱段。该弹的性能特点,是具有自动搜索截获能力、大机动过载和离轴发射能力、以及高的毁伤目标能力。基本战术技术性能最大射程 14km最小射程 500m最大速度 M2使用高度 21000m最大过载 35g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引  信 红外近炸引信战 斗 部 爆炸破片,重12kg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弹  重 90kg弹  长 2.75m弹  径 157mm翼  展 660mm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7
level 7
Su27wxq 楼主
中国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和美AIM-7"麻雀"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性能. 可以说是中国版的“蝮蛇”(意大利版的“麻雀”,又音译“阿斯派德”),半主动雷达制导,总体性能优于AIM-7E,配备于J-8II。《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大利“阿斯派德”空空导弹》http://www.afwing.com/intro/aspide/1.htm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10
level 7
Su27wxq 楼主
中国自行研发的霹雳十二型(PL-12,外贸型称SD-10)导弹,可在雷达导引下进行视距外攻击。  PL-12采用正常气动布局,全长3850毫米,直径203毫米,翼展674毫米,弹重180千克,最大发射距离70千米,最大速度4马赫,最大使用过载38G,作战高度25千米,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和很好的下视下射能力。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PL-12的性能指标已达到著名的AIM-120、R-77等先进中距空空导弹的水平。由于制导方式为先进的主动雷达加捷联惯导系统,PL-12具有了“发射后不用管”的能力,其高达38G的使用过载,也可保证导弹能跟踪拦截实施9G过载机动的空中目标,对F-16这类目标的不可逃逸攻击区大约为载机前方35千米~45千米范围内,与AIM-120差不多。PL- 12的战斗部为高效能杆式杀伤战斗部,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等大小目标均有良好的毁伤效果。此外,PL-12的抗干扰能力很强,能有效对抗数种电子干扰形式,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常见的电子干扰方式。专家认为,国产PL-12的性能已超越美国AIM-120A/B、俄罗斯R-77和法国“米卡”早期型等,略逊于AIM- 120C。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12
level 7
Su27wxq 楼主
  TY-90导弹主要配挂在武装直升机上,是目前世界上第一种专门为武装直升机开发的空空导弹,用于夺取超低空制空权,完成空中格斗、编队护航和战场拦截等作战任务。    天燕—90导弹采用多元红外导引头,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和全向攻击能力,进入角为0度—360度,迎头攻击无死角,具有自主发射能力,发射后不管。最大使用过载达20g,最大飞行速度大于2马赫,在低空、超低空具有优良的近距格斗能力。  天燕—90采用激光近炸引信的连续杆战斗部,战斗部重量3千克,杀伤威力大,这种战斗部在攻击离地数米悬停的直升机时,可有效地切断悬翼叶片。其单发杀伤概率为80%。  天燕—90导弹具有较大的动力射程,攻击范围为500—6000米,作战高度为0—6000米。天燕—90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  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兰德公司指出,天燕—90导弹可以有效对付以AH—64、Mi—28、Ka—50/52、 “虎”式、A129等为代表的当代武装直升机,还可以有效对付低空飞行的苏—25、A—10等攻击机。和从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而来的直升机用空空导弹相比,天燕—90具有更远的射程、更大的作战高度和威力更大的战斗部,作战效能更高。此外,天燕—90还能作为地空导弹使用,应用范围广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007年03月17日 11点03分 13
level 7
Su27wxq 楼主
在美国技术支持下台湾自行研制的,1994年定型,1995年服役。弹重185公斤,直径19厘米,弹长3.59米,主要用于装备台湾空军的IDF“经国”号战斗机。它的设计以美国空军的AIM-7M“麻雀”导弹为蓝本,具有仰射及俯射的功能,对于在战机上方与下方的目标,均可进行攻击。 “天剑Ⅱ”型空空导弹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首批40枚已交付,现正在生产经过局部修改的第二批40枚导弹,预计总共将生产400枚以上。目前IDF 战斗机所装备的“天剑Ⅱ”型空空导弹发展有IIA型,最大有效射程已由原来的74.1公里提高到92.6公里。此外,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目前还进行了“天剑Ⅱ”弹的舰射型/陆射型及反辐射型的研制工作,舰射型/陆射型将可能采用燃气舵式推力矢量控制系统。
2007年03月18日 04点03分 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