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常见逻辑谬误
爱国者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0.8*0.8*0.8*0.8<50%这叫滑坡谬误。
1+2=3,3=1+2=1+1+1=1.5+1.5同样的结果,不一样的过程。
以上是用来玩一楼的。 - -
2012年08月25日 08点08分 1
level 6
常见逻辑谬误
令霸贤
在当前中国的网络上,各种论战的狼烟从未消散过。然而,很大一部分论战都陷入胡说八道、纠缠不清、鸡同鸭讲的境地,让人感到十分无奈。论战者的信息与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逻辑思维混乱,从而导致了各种逻辑谬误与诡辩的出现。之前写了一篇分析归谬式诡辩的文章(链接),而在本文中,笔者想对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进行盘点。
逻辑谬误分为形式逻辑谬误与非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是指不依据形式逻辑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演绎、论证而导致的逻辑谬误:
否定前件谬误:“如果A那么B;非A;所以非B。”
例:“如果是鸟类,那么终将死亡;人不是鸟类;所以人不会死亡。”
这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直言三段论的正确形式应该是:“如果A那么B;A;所以B。”
肯定后件谬误:“如果A那么B;B;所以A;”
例:“如果是油条,那么是好吃的;面包是好吃的;因此面包是油条。”
这同样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
假两难推理:“A或B或C;非A;所以B。”
这是对选言三段论的误用。选言三段论的形式是:“A或B;非A;所以B。”,级联起来则是这种形式:“P1或P2或P3……或Pn;非P2且非P3……且非Pn;所以P1。”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则是:“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它就是真相,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
之所以将这种谬误叫做假两难推理,是因为诡辩者常常以这类形式表述:“支持中国或支持美国;你不支持中国;所以你支持美国。”诡辩者在表述上刻意将“中立”这个选项隐去,造成选言三段论的假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倾向于将假两难推理归入非形式逻辑谬误。
形式逻辑谬误还有很多,大部分还没正式命名,在此不一一表述,下面重点说一下非形式逻辑谬误:
诉诸无知:断定一件事物是正确,只是因为它未被证明是错误;或断定一件事物是错误,只因为它未被证明是正确。
比如很多阴谋论者的逻辑是这样的:你不能证伪我的理论,所以我的理论就是
正确的

再比如一些“中医粉”的逻辑:科学不能证伪中医理论,所以中医理论是正确的。(似乎要捅马蜂窝了。)
当然“中医粉”也会攻击不接受中医者是诉诸无知:“在当前中医理论还不能得到科学上的证明,但不代表中医是错的。”其实这并非诉诸无知,因为人们在医疗这种性命攸关的事情上,人们不但不接受被证伪的理论,也不接受未被证实且未被证伪的理论,而只接受已被证实的理论。
循环论证。又称“预期理由”、“乞辞魔术”。这是用假设去证明假设的逻辑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P那么Q,如果Q那么R,如果R那么P;假设P;所以P。”
例:“《XX》说神是存在的;由于《XX》是神的话语,所以《XX》肯定不会错;所以神是存在的。”
当然,诡辩者使用循环论证的时候,会绕一个大圈子,使得看起来毫无破绽。
提到循环论证,就顺便提一下循环定义。一个真实的例子是,以前(似乎是十九世纪)学界对千克的定义是“于标准大气压时,一升的水的质量”,而对标准大气压的定义是101325 Pa,而对压强单位Pa的定义是“牛顿每平方米” (N/(m^2)),而对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是“使质量一千克的物体产生一米每秒平方的加速度的力” (kg·m/(s^2)) ,这样就造成了循环定义。后来,为了避免循环定义,千克改成使用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去定义。
滑坡谬误。一种将“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的逻辑谬误。
使用滑坡谬误的诡辩者,往往使用很长的一串级联在一起的推理。而这些推理中,很多都只是概率性的(甚至会是小到可以忽略的概率),而诡辩者故意说成是必然性的,于是可以从一件事最终“推理”出几乎毫无联系的结果。
2012年08月25日 08点08分 2
level 10
[滑稽]这吧本来就没有辩论的气氛,辩论太吃力了
2012年08月25日 16点08分 5
level 13
[鲁拉]辩论不如拍脸
拍脸不如 一图流
可以让你跑断腿
2012年08月25日 17点08分 6
level 9
狗有四条腿,一条尾巴,假设猫不是狗,那么猫就没有四条腿和一条尾巴,但是猫有四条腿和一条尾巴,所以:猫是狗!用反证法时拿共性当个性使用的结果。
2012年08月25日 23点08分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