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5
我爱林夕
楼主
生生如是:文字的流域明日报地下逗阵新闻网:http://move.to/poetry去年我看了很多内地作家的作品,今年则是主攻台湾文学。倒也不是故意的,只是碰见甚麼就看甚麼,顺籐摸瓜地阅读那些著名或无名的篇章。身为香港人,如果说我一点不了解出生地文坛的状况,想来不会惹来很多人的意外。翻箱倒柜也只找得到亦舒李碧华还有几年前不小心买回家的张小嫺,连金庸卫斯理都欠奉。诗歌呢研究呢散文呢?好像有小思吧董桥吧迈克吧林奕华吧蔡澜吧…… 他们的作品能算是文学吗?大概我仍是逗留在热血青年的阶段,总认为能冠上「文学」的文字、书籍、篇章应该是严肃的,内里引章据典目不暇给,字字铿锵句句有力,掩卷後还能回味个三五七载。对香港文坛所知的一鳞半爪是从中学教科书上得来的。但印象实在淡薄,倒是甚麼《孔己乙》、《背影》、《渐》,连《出师表》都依旧在脑海中鲜活地畅游,至於货真价实的香港作家——到底有在课程中出现过吗?所以不能怪我迷恋林夕,还暗地里跟Wyman有一腿。他大概想不到有多少中学生是靠他笔下的文字吸取养份成长的。我们对爱情或人生的认识何止是第二手的,你知道加州红每天能卖出多少午饭晚饭套餐吗?一个个疑问都沉入大海。我看见许多人在网上小心翼翼的展览短诗、散文、生活散记、小说,内容五花八门不乏有趣巧妙,却总有一种惘然之感——我们他们在干嘛?求的是甚麼?不会是那两位数字的点击吧。一味写写写,长年累月的自言自语,很容易惹上「患得患失又卑又亢网络综合症」的。大家都需要一个EXIT。我的确有地域性偏见。我等不及香港文坛大鸣大放的那天,哪怕跑出一个「香港宝贝」也好。我渴望在内地和台湾bbs里看见人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某香港作家的书的诗的文,要患得患失的是他们,要苦苦期待的是他们,要欲仙欲死的是他们。在这种情况发生以前,林夕,辛苦你了。在文字流域中孤舟独行,我知道不容易。
2005年06月02日 11点06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