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28】天时地利人和三无 后备人才匮乏威胁英格兰足球
洛杉矶银河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天时地利人和三无 后备人才匮乏威胁英格兰足球 2007年02月28日 08时53分 体坛周报 郭磊 天时地利人和三无记者郭磊述评 “在与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较量中,我们正在丢失阵地,如果不及时弥补,8到12年后,我们的目标将是世界杯出线,而不是世界杯夺冠。”这盛世危言出于足总发展总监布鲁金之口,后备人才匮乏正在威胁英格兰足球的未来。自足总提出青训新思想、给出一本成才路线图后,英格兰十年来投入青训的资金已达3亿镑。然而,如今英超每轮首发220名球员中,只有25到30人是23岁以下的英格兰人,切尔西整支球队都找不出这样一个人。如此的低回报,使得一些青年学院关张大吉。为什么本土新秀成才率不高?老生常谈的原因有两条,一是外援大量涌入;二是战绩压力使教练不敢提拔新人。然而,这只是站在一线队视角看问题,在英格兰青训工作者们看来,还有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制约梯队的发展。首先,是孩子们没地方踢球。比如伦敦朗伯斯区,方圆几里找不到一块可以踢球的草皮。富勒姆青年学院日前新招收了3个孩子进入U14队。他们有速度、有力量、有技术,但从没踢过11人制比赛。同时,学校体育教学也在萎缩,布鲁金的调查显示,六成11岁小学毕业生,都是“体育文盲”,不具备柔韧性、平衡等基本素质。阿森纳青训总监布拉迪也指出,社会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踢球机会,“我们通过寻找外国球员的方式弥补了这点不足,但如果本土有球员,我们根本不会去国外找。”其次,是小学徒训练时间不够。英格兰球会不缺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南安普敦青年学院有口皆碑,从马赛青年队跳槽至此的教练普罗斯特对圣徒基地赞叹不已,但他到训练场却看不到最该看见的——球员。马赛和多数欧洲球会的青年队每周训练5次,但英格兰是3次。瑞典赫尔辛堡代表团上个月造访英超3支球队,同样被硬件折服,但一听说一周3练讶异不已:“我们那有些青年队会一周训练6次,都把训练搞到学校去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竟是英格兰的教育制度。在德国,孩子们下午2点就可以放学,而在英格兰,3点半才是孩子们解放的时间。所以,青年队训练难以展开。怎么解决?让英格兰教育体系大变革?难!俱乐部建寄宿学校?贵!普罗斯特认为,一周3练直接造成英格兰球员比欧陆球员“活糙”,十三四岁正是磨练技术的黄金年龄,错过就难以弥补,“但英格兰球员到17岁才可以天天训练。”另外,青年队教练的育人思想也存在问题。谢联青年队教练塞拉斯指出,现在青年队普遍存在重视球队成绩、忽视球员发展的倾向。对青少年足球,挑那些发育快、身体壮的球员,在同龄组吃香。于是,一大批技术好、体格差的苗子被过早淘汰。足总教练、球探培训班上,一个鲜活的教案是:讲师展示一张照片,上面是个骨瘦如柴的毛头小子,讲师告诉大家,对年轻球员,请看重技术,别只看身体——这孩子叫杰拉德。因此,足总一番苦心,对U18以下年龄组比赛成绩不予记录。而富勒姆青年学院也会每年开一次家长会,教导家长别看比赛没赢就对孩子发飙。然而,一个微妙的问题是,青年学院总监大多是退役球星,这些人往往摆脱不了对成绩的渴求:他们要么把青年学院当成执教一线队的跳板,需要政绩;要么是踢球时培养的求胜激情仍在燃烧…… (责编:冀超) 
2007年02月28日 01点02分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