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王晓理引起的“新友邦惊诧论”
天龙八部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4
叹向大海 楼主
1
我看到让球风波的时候,还特地看了一下两人比赛的视频,当场喷饭。
球员都是奇材啊!只是可怜了买票来为她们加油的满场观众了。
可是新华社High了。网上一大群精神外国人High了。羽联作出裁决,取消了于洋王晓理和其他六位运动员的比赛资格。网上群情激愤,说于洋王晓理丢中国的人了,“中国不差这块金牌”。
中国不差这块金牌?放P!
普京说过“俄罗斯领土虽大,但没有一块是多余的。”为什么,因为再大的领土,那也是由小领土一块一块拼接而成的。中国奖牌虽多,有哪块奖牌不是用运动员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汗水浇铸而成的?在以国别来计成绩的奥运会,为了和自己并肩奋战,流血流汗的队友能拿一个好成绩,让个球有什么不对?不让球那才叫奇怪吧?!
这篇评论的标题,我原本想取《于洋,去国外打球吧!》,因为我实在恶心了网上那些自许道德圣人的家伙们。
中国是个很奇怪的地方。
别说于洋她们俩是否有错,就算她们有错,都是一心一意,努力为自己国家争取荣耀的好运动员,为什么不能包容?中国形象受损?连护短都不懂,不去支持自己人,反倒打压自己的运动员————有这么二的国家,有这么二的人吗?这跟出卖自己客户的律师有什么不同?
2
话说回来,在其他赛场上,打默契球很稀罕么?故意输掉以规避强大对手的行为很不可接受么?
日本女足这次比赛放水南非队就不说了吧。1948年伦敦奥运会双人桨冠军贝尔特-布什奈尔和迪克-不纳,在半决赛中为了避开丹麦的的强力组合,故意在第一轮输给了法国组合。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们闯过两关复活赛,最终决赛夺冠。据赛后贝尔特承认:“为了不提早在半决赛中遇到丹麦人,我们应该在第一轮中输掉比赛……”
这样一个没有体育精神的策略,却被英国人誉为 “有冒险精神的” 和 “深思熟虑的”,并被BBC作为欢迎2012年奥运会的电视主题之一宣传。
————天天高喊“友邦惊诧”,高举“奥运精神”的公知们,看看上面那个故事,又有何想法?
所以别给我扯什么奥运会精神。奥运会精神即便真的存在,那也早就在几百年前就死掉了。
这里想讲同时打的另一场比赛:日本队和台北省队在这次奥运会上的小组赛。
女羽双打的日本和台北省队的比赛,因为省队想赢了出线,日本想输了规避中国,结果那一场打得有声有色,最后日本队输,省队赢,观众也高兴,皆大欢喜——当然印度人很郁闷,但无计可施。
为什么印度人会无计可施?申诉人家都不带搭理的?难道是看不出日本在放水?错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内行要想让外行看个热闹,这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但内行想让内行看不出自己是在放水,难于登天。
羽联不受于印度人的申诉,是因为默契球什么的,其实都是规则默认的。小组赛选队友送分是很正常的战斗策略。相比之下,于洋王晓理的性质其实要远好于日本、韩国和印尼的运动员,为什么?因为她们送分不是为了躲避对手,而是为了帮助队友。
怪只能怪于王还有韩国、印尼的运动员们做得太过份了。连个热闹都不给外行们看。那种比烂的比赛,实在是对不起花钱买票为球队加油的上千粉丝。毕竟于王组合乃是世界第一,大家基本上都是冲着她们的名头去看的,看到自己的偶像打成这副鸟样——这是很过份的,对羽毛球这项运动也有着非常坏的影响。所以我一直就说,这场风波,最委屈的还是买票进场的观众。我甚至都无法想象,如果我是现场的观众,我的心情会有多么糟糕。
但问题又回来了,为什么会打得那么水?因为大家不会演戏?错了。因为大家都想输————这才是根本原因。
既然大家都想输,那就成谁脸皮薄谁赢,那还有什么好打的?都躺地上耍赖呗!一个规则制定下,能让三个国家八位球员在两个赛场上“争输”,本身就证明这不是球员问题,而是赛制问题。
归根结底,这并不是羽毛球员们的错。自己制定了有问题的赛制,却让遵守赛制的于洋等人买单,羽联这种做法才是真正的失去了奥运会最基本的“诚实”的精神。
我觉得最
正确的
做法,乃是改变规则,承诺同一国家在决赛前永不相见(如乒乓球比赛),然后取消这两场比赛成绩,重新再比。之前买票的观众可凭票根免费再看一场。当然,于洋等八人,公开向观众们道个歉是应该的。

2012年08月02日 04点08分 1
level 12
奥委会针对中国是关键原因之一
2012年08月02日 04点08分 2
level 12
[大笑]
2012年08月02日 04点08分 3
吧务
level 15
其实我想骂奥组委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5
me too.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level 1
据说这种“潜规则”在国内羽坛早不是新鲜事啦~
啥时候咱们能改一改为了金牌而金牌的态度便好了~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6
这种潜规则在全世界所有小组赛事(足球、蓝球、划船)都不是新鲜事。为金牌而金牌一点错没有。所以不要公知一吹就跟着高潮,公知是生理和心理有双重疾病,不要学样。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回复 @叹向大海 :公知未必都是吹吧~理性的声音还是有的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回复 @193° :一群游不过海的精神外国人。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回复 @叹向大海 :也太偏激了吧~~为了金牌而金牌说的不只是这次羽毛球~还有之前某位拿了银牌向全国人民痛哭流涕道歉的人~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吧务
level 13
有道理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7
level 14
叹向大海 楼主
【人民日报】规则与道德的碰撞(奥运观察 作者:汪大昭 )
  有什么办法让所有运动员都不钻规则的空子,有什么办法让运动员在任何比赛中都百分之百地投入?顾拜旦没有留下话,罗格也没有超人的智慧。处理好参与和争胜的关系始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愿景,一旦面对现实,又成了难解的困惑。
  国际羽联推出奥运会先分组循环,再按照小组赛名次确定淘汰赛对位的新赛制,本意是给竞争力不强的运动员更多机会,不至于只打一场球就回家,这种本意是用制度来体现的。同时,新规则也给了竞争力强的中国和韩国女双运动员选择淘汰赛位置和对手之机,这种客观效果只能用体育道德来限制。两者所具有的约束力度明显不同。
  在竞技比赛中,道德的约束力不是无限的,运动员和其身后的智囊团队有足够多的智慧,研究规则的倡导和约束,打出“擦边球”。中国羽毛球队既在很早就曾指出奥运会新规则有所不妥,又在伦敦奥运会女双小组赛实战中消极比赛,用不正确的做法回应一项有缺陷的赛规,并不可取。
  比赛规则要面对新情况不断修订,所谓完善永远是相对而言。体育道德的追求也有理想化成分,难能脱离现实。只有观众希望运动员总是竭尽全力打出精彩比赛,满足观赏需求。矛盾各方位置不同,都有道理,只能不断调整,而非在一次大赛时就能达到完全统一。
  吃一堑长一智,国际羽联不能将新规则的不智之处作为惩处运动员的理由。中国是世界羽毛球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有顶尖水平的队伍和庞大的羽毛球爱好者大军,理应以更大利益为重,为世界羽毛球运动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主动避免不可为或不可提倡的做法,能夺取金牌,也具有强者的风范和气度,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2012年08月02日 05点08分 8
level 14
叹向大海 楼主
事实是,这些羽毛球选手的行为恰恰符合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这并不是一个为了观众的观赏性比赛,而是一个极其严肃的为了国家荣誉的竞赛。这些选手们应为她们的战术机变而受到褒奖。————————————英国《卫报》
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that the actions of these badminton players are in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Olympics. It is not a spectator sport but a deeply serious competition for national pride. The players should be congratulated on their ingenuity.
2012年08月02日 06点08分 9
level 7
这是一次变革吧…从更高更快,到后面加上参与最重要。但这种道德干预显然是不成熟缺乏理性。这次事件的起因是比赛进级制度的漏洞,为了能让一些弱的球队能多打几场比赛,更能享受乐趣,而改变原来的淘汰制。这种人性化的制度改革却没有考虑到比赛的公平性,因此这次“打假球”可以理解为对比赛制度不公平的反抗吧,毕竟取消资格的队伍都是有望冲金的,利用规则的漏洞得利这也是无可口非的…错的不在运动员身上…不过要是这事能处理圆滑些…结果也不会这样吧…
2012年08月02日 06点08分 10
level 7
上面两个主动输的例子我没了解过,但应该只是单方面想输吧,跟这次情况不同…这次是两方争着去输,看过那几场比赛,实在让人失望,要是不处罚实在说不过去,这事件换了是我,我也会判罚他们…但取消资格实在值得商榷。从大的方面来说,对其处罚是对的,但羽协应该吸取教训,理性修改漏洞,实现公平。不过那几支队,这事处理得实在笨拙,也是考虑不全吧…所以也只能闷声吃哭。
2012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11
狠狠打一节,然后装伤退出比赛或干脆不出力。这样就不会有人说了。。策略上当然还是有问题的。
2012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level 9
我们是仁义之邦,仁义之师,应该号召民众向宋襄公那样的大仁大义学习
2012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12
[Yeah]
2012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这个比较狠。。。。
2012年08月02日 13点08分
level 9
我们是仁义之邦,仁义之师,应该号召民众向宋襄公那样的大仁大义学习
2012年08月02日 07点08分 13
level 10
别激动,我相信国家能处理好的
2012年08月02日 13点08分 14
level 9
痛骂的有没有公知我不知道,至少新华社某记者痛骂了,至少新华社还去采访人家奶奶了,所以请大海以后不要乱扣帽子,划分群类,痛骂的不一定是公知,公知不一定痛骂。
2012年08月02日 15点08分 15
level 9
就像你称记者为妓者,要没记者,你还看得到奥运报道么?不要一句话杀死一片人,大海
2012年08月02日 15点08分 16
我骂的是妓者不是记者,你分不清么?
2012年08月03日 00点08分
说话冲了……收回。我骂的只是该骂的妓者,不是一般有点良心的记者。
2012年08月03日 00点08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