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http://post.baidu.com/f?kz=110441553 (淑丫头原创) 丫头近日在红吧游荡,竟发现推崇宝钗之风日盛,如今宝姐姐不但取得伟人支持,其为人处事方式更成为当代楷模。相关帖子的大意是:讨厌宝姐姐的都是假清高、毛主席最喜欢宝姐姐、宝姐姐是完美老婆、女生模范等等。看到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帖子,丫头实在心痛不已。 心痛的是什么?林mm才貌双全却失宠于世人?不是;宝姐姐虚伪冷漠却没人发现?也不是。心痛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指向已经走入误区。 人是万物之灵,丫头对“灵”的理解是灵性、灵气和诗意的生活、热情的生命。生命应该是充满灵性的,用灵性热情地追求诗意的生活。丫头小时总是不明白,明知太阳追不到,夸父为什么还要追日,现在看来,不过是一种朴素的欲求观——因为想,所以做。看不明白的原因很简单,读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读坏了,以为所有的故事都是宣扬道德的,一看到追求理想的就觉得不知所云。大家回想早期教育的书可以发现,赞扬友爱谦让、勤俭节约、诚实勇敢的题材,远远多于教育人们要为理想而奋斗的题材。如果你问一个孩子,怎样才是好孩子,十之八九会回答:诚实、友爱、团结、学习成绩好……,总之几乎没有人第一时间想到:为自己和全人类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它总是强调那些虚无缥缈的层面上的教育,所谓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为了自己和他人过得更美满。比如老师,一天到晚说怎样做人的话,却很少见他说怎样做事,怎样做学问。说怎样做学问,就是传授认识世界的方法,说怎样做事,就是教习改造世界的技能。如今的学生读书,不过是为了应试,考到好成绩,就是好学生,说到底,学习还是停留在做人(做好学生)的层面上,又有几个是为了改造世界而学习的?所以丫头说,这个世界大家都在推崇怎样做人,而不是怎样做事。或者说,推崇的是所谓的人情练达,而不是最根本的追求所欲。 人的欲求从个体的角度分为物质欲求和精神欲求,而从历史的层面可以分为个人欲求和社会欲求。精神欲求的满足使人的心灵得到满足,有精神欲求的满足才有所谓的诗意的生活,而物质欲求的满足是人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物质还是精神生活的载体。虽然说,有时需要个人顾全大局,牺牲自身的利益以使整个社会取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从本源的角度看,无个体欲求的满足,就无所谓的社会欲求的满足。所以当多数人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时候,人们应该拷问的是哪个社会的秩序,而不是自身。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本源上来说就是对欲求的追逐,而不是对某种道德的坚守。所谓的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所谓的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所谓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不正正说明了这一点吗?人们都读马经,但是不见得有多少人理解马经,这种悲哀又是读书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做好孩子的例证。 丫头看世界,从来都是以一种直接的、纯粹的方式。对于各种道德和法律,丫头认为只不过是为了人们过得更祥和;对于不懈奋斗发展生产力,丫头认为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自己和他人过得更好。人需要道德、需要秩序,但是道德和秩序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平衡人们追逐利益时产生的矛盾,使人们更好地去追逐利益。人活着不是为了成为范本或者楷模,人要的是生活、理想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这样看来,那些把自己的思想和道德规范统一起来的人们是多么可笑,多么的可怜。人们是要做道德和法律的奴隶呢,还是它们的主人?人们制定道德和法律到底是为了臣服于它们呢还是利用它们?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人用工具呢还是工具用人?显然,工具是为人所用的。而人却羁縻于工具,是不是可怜可笑?所以,虽然说孙行者的形象俏皮可爱,仍然有其可杀之处。当初的美猴王是何等逍遥自在,何等恣意妄为,但是到头来他还是屈服了,因为他希望位列仙班,希望得到世界的承认,所以他只有妥协。第一次是从美猴王到弼马温,弼马温不是官,他的争取没有成功。第二次是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齐天大圣是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大闹天宫。第三次,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终于修成正果。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矛盾中,各方面的力量对这个叛逆者进行形形色色的教化,直到他出卖了自己自由的灵魂,最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佛。当美猴王在如来的手心打跟斗的时候,丫头是多么希望他能够逃出生天,但是他失败了。原因当然是因为如来法力无边,而寓意,则是因为美猴王一直以来都想得到如来主宰的国度的认可,所以他才会落入如来的掌控。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5 回复此发言
2007年02月22日 02点02分
1
level 8
http://post.baidu.com/f?kz=110441553 (淑丫头原创) 丫头近日在红吧游荡,竟发现推崇宝钗之风日盛,如今宝姐姐不但取得伟人支持,其为人处事方式更成为当代楷模。相关帖子的大意是:讨厌宝姐姐的都是假清高、毛主席最喜欢宝姐姐、宝姐姐是完美老婆、女生模范等等。看到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帖子,丫头实在心痛不已。 心痛的是什么?林mm才貌双全却失宠于世人?不是;宝姐姐虚伪冷漠却没人发现?也不是。心痛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指向已经走入误区。 人是万物之灵,丫头对“灵”的理解是灵性、灵气和诗意的生活、热情的生命。生命应该是充满灵性的,用灵性热情地追求诗意的生活。丫头小时总是不明白,明知太阳追不到,夸父为什么还要追日,现在看来,不过是一种朴素的欲求观——因为想,所以做。看不明白的原因很简单,读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读坏了,以为所有的故事都是宣扬道德的,一看到追求理想的就觉得不知所云。大家回想早期教育的书可以发现,赞扬友爱谦让、勤俭节约、诚实勇敢的题材,远远多于教育人们要为理想而奋斗的题材。如果你问一个孩子,怎样才是好孩子,十之八九会回答:诚实、友爱、团结、学习成绩好……,总之几乎没有人第一时间想到:为自己和全人类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它总是强调那些虚无缥缈的层面上的教育,所谓的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而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为了自己和他人过得更美满。比如老师,一天到晚说怎样做人的话,却很少见他说怎样做事,怎样做学问。说怎样做学问,就是传授认识世界的方法,说怎样做事,就是教习改造世界的技能。如今的学生读书,不过是为了应试,考到好成绩,就是好学生,说到底,学习还是停留在做人(做好学生)的层面上,又有几个是为了改造世界而学习的?所以丫头说,这个世界大家都在推崇怎样做人,而不是怎样做事。或者说,推崇的是所谓的人情练达,而不是最根本的追求所欲。 人的欲求从个体的角度分为物质欲求和精神欲求,而从历史的层面可以分为个人欲求和社会欲求。精神欲求的满足使人的心灵得到满足,有精神欲求的满足才有所谓的诗意的生活,而物质欲求的满足是人继续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物质还是精神生活的载体。虽然说,有时需要个人顾全大局,牺牲自身的利益以使整个社会取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从本源的角度看,无个体欲求的满足,就无所谓的社会欲求的满足。所以当多数人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时候,人们应该拷问的是哪个社会的秩序,而不是自身。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本源上来说就是对欲求的追逐,而不是对某种道德的坚守。所谓的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所谓的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所谓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不正正说明了这一点吗?人们都读马经,但是不见得有多少人理解马经,这种悲哀又是读书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做好孩子的例证。 丫头看世界,从来都是以一种直接的、纯粹的方式。对于各种道德和法律,丫头认为只不过是为了人们过得更祥和;对于不懈奋斗发展生产力,丫头认为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自己和他人过得更好。人需要道德、需要秩序,但是道德和秩序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平衡人们追逐利益时产生的矛盾,使人们更好地去追逐利益。人活着不是为了成为范本或者楷模,人要的是生活、理想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这样看来,那些把自己的思想和道德规范统一起来的人们是多么可笑,多么的可怜。人们是要做道德和法律的奴隶呢,还是它们的主人?人们制定道德和法律到底是为了臣服于它们呢还是利用它们?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人用工具呢还是工具用人?显然,工具是为人所用的。而人却羁縻于工具,是不是可怜可笑?所以,虽然说孙行者的形象俏皮可爱,仍然有其可杀之处。当初的美猴王是何等逍遥自在,何等恣意妄为,但是到头来他还是屈服了,因为他希望位列仙班,希望得到世界的承认,所以他只有妥协。第一次是从美猴王到弼马温,弼马温不是官,他的争取没有成功。第二次是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齐天大圣是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大闹天宫。第三次,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终于修成正果。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矛盾中,各方面的力量对这个叛逆者进行形形色色的教化,直到他出卖了自己自由的灵魂,最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佛。当美猴王在如来的手心打跟斗的时候,丫头是多么希望他能够逃出生天,但是他失败了。原因当然是因为如来法力无边,而寓意,则是因为美猴王一直以来都想得到如来主宰的国度的认可,所以他才会落入如来的掌控。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5 回复此发言 >>>>>>>>>>>>>>>>>>>>>>>>>>>>>>>>>>>>>一楼总是被莫名删除,再备一次。
2007年02月22日 02点02分
2
level 8
2 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这就是丫头认为红楼梦高于西游记的地方。她的主人翁贾宝玉和林黛玉,并不是生来的破坏王,也不是后来的妥协者。他们一直都只是为自己的追求而活。林黛玉最大的希望是和贾宝玉一起过上风花雪月的生活,而贾宝玉则希望在大观园中,和姐妹们一起终老此生。比起林妹妹,贾宝玉表现出更明显的叛逆性,他鄙视这个污浊的世道,所以他不读书,不从仕,这种行为的性质类似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林妹妹则并无任何明显的抵触和反感情绪,仅仅是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的天性,任性行事。薛宝钗跟这两个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她自觉地成为社会规范的拥护者,把自己的思想和社会道德完完全全地统一起来。林不如薛的就是那种圆滑世故,处事得体。人谓薛宝钗是大家闺秀的楷模,我厌恶的是她从分随时。她明明知道世道的黑暗,明明有骂世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宝玉学习仕途经济,考取功名,是不是很矛盾?反正社会规范说是对的,宝钗就会去做,并不加以思考和判断。除了道理、礼数,其他的她一概不管。因此她会一面稿劳伙计一面对恩人的失踪若无其事,一面送衣服给人家装裹一面说人家死了不值什么。更为可笑的是,贾宝玉并非她理想的夫婿,但是她却默默认同长辈安排的金玉良缘。所以对黛玉的冷嘲热讽她可以置若罔闻,但是对宝黛联盟的嘲笑却要狠狠地还击,以致有时让人产生错觉,以为她很爱宝玉。事实上只是因为长辈给她安排了金玉良缘,所以她认同了金玉良缘,所以她无法忍受宝玉对她的轻慢。 薛宝钗的可笑就在于,明知矛盾突兀,却仍然墨守成规。当然,宝钗有自己的无奈,读者不能对她有太多的苛求,何况她的性格在当时还是有存在意义的。但是时至今日,还有人奉人情练达为至高无上,认为圆滑世故是比真情真性更得赞扬的,就显得落后无稽了。薛林之争,实际上就是欲求为本还是道德为本之争,是做人为本还是做事为本之争。所以说,扬薛抑林,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一直以来教育的落后和无稽。相信在这种无稽的教育低下,有的读者还会振振有词地说:“当然是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对此丫头只能说,“先”与“本”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各位还是心平气和地看看丫头的想法吧。因为很少写文章,思路一点乱。 作者: 淑丫头 2006-6-29 05:19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5 回复此发言 删除
2007年02月22日 02点02分
3
level 8
3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喜欢林 喜欢薛 各人有各人的缘由 也源于各人的生活环境和所经历的人事物 各人的选择自有他的一番道理 非要扬这个抑那个 一定要把一个狠狠踩在脚下才可以突显另一个无限美好 还要上升到民族的高度 我不得不很不客气的说 这种做法和贾政逼宝玉读书 殊途同归 作者: 218.80.127.* 2006-6-29 07:50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5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4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太棒了!不加精都奇怪了!应该置顶才对! 作者: 清芳仙女 2006-6-29 08:01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6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5 回复 3: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good 作者: 218.64.178.* 2006-6-29 08:04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6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6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淑丫头 2006-6-29 05:19 丫头是通宵未眠还是起了个大早?注意身体哦! 从头看过了,今天来不急评论.希望吧主能置顶一下,让大家评论评论,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呢!(有理说理,漫骂者免进!) 作者: 黛奁 2006-6-29 08:20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6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7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薛林各有所长 何必褒一个贬一个呢? 绝对的赞美与绝对的批判都是可笑的,要是这样的话,和琼瑶阿姨的小说又有什么区别 公平地说,我们的社会号召林的真性情,但是缺乏了薛的处世能力也难立足 作者: 弓刀有雪 2006-6-29 09:43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6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8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我不理解为何人们都说宝钗虚伪 我在前80回中可没见她陷害过黛玉呀? 若是因为续书而说她虚伪 呵呵 那可不是曹公本意呀!!! 作者: Oo秋晨oO 2006-6-29 09:50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6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9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大概是最近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贝! 是个男人,谁不是特怀恋宝姐姐三从四德、温柔和顺的啊?林妹妹灵牙利齿的,不好驾驭,我脆弱的的心啊,怎么受得了? 作者: 58.51.71.* 2006-6-29 10:52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10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大概是最近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贝! 女人们都翻身做主了贝! 是个男人,谁不是特怀恋宝姐姐三从四德、温柔和顺的啊?林妹妹灵牙利齿的,不好驾驭,我脆弱的的心啊,怎么受得了? 作者: 58.51.71.* 2006-6-29 11:56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11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之所以现在都说宝钗好,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这么虚伪。要的不是个性,而是盲从,要的不是突出,而是合众。要别人说你好,你就得遵从别人的标准,宝钗就是最好的例子。她是个人吗?不,她是一本封建道德读本啊~ 作者: 61.53.133.* 2006-6-29 12:12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12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热闹啊,呵呵,看看大家的看法也很有意思呢。 ——宝钗是最具争议的角色看来是不容置疑的了。丫头你说呢? 作者: 222.83.211.* 2006-6-29 13:04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13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薛宝钗如果真的是一个完全的社会规范的拥护者,又怎么有莺儿这样不懂事的丫头?丫头们跟小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多少会受小姐的影响。 莺儿天真无知的性格虽然不可能受宝钗熏陶,至少是宝的放纵。 作者: 222.68.190.* 2006-6-29 16:56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14 回复:扬薛之短,抑林之优,实为民族悲哀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果因为你喜欢黛玉就不准别人喜欢宝钗,那是你个人的悲哀。宝钗身上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许多传统美德,比如仁爱大度,宽厚容人,温良谦恭让……喜欢宝钗不但不是民族悲哀,反而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发扬。 你们喜欢黛玉,钗迷可曾反对过了?何必如此不能容人! 作者: 知己莫如宝卿 2006-6-29 17:35 回复此发言 作者: 淑丫头 2006-6-30 00:0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2007年02月22日 02点02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