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发中华历史上的王侯将相+民族英雄】
英雄杀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汗]标题打亮一点,昨天更完25个英雄后觉得多更几个名将也不错,各时代可能有遗漏,随时都可能会tj,龟速慢更
2012年07月25日 06点07分 1
level 15
[瞌睡]
2012年07月25日 06点07分 2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鄙人不才,对历史不是很了解,所以有遗漏请提出来,看了不回帖的起码点个顶吧!
2012年07月25日 06点07分 3
装。
2012年07月26日 11点07分
level 12
嗯,先留
2012年07月25日 06点07分 4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汗]貌似时间搞前面去了。。不好意思
2012年07月25日 06点07分 6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NO.2 赢任好
即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前621)
伯益之后,嬴姓。在位三十九年,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又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后在崤之战中败於晋军,转而向西发展,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并消灭了西方诸戎国,“益国十二,辟地千里”,秦国从此壮大。周襄王因此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死后以贤臣殉葬,遭到后人的贬议。
历史评价
  秦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网兜有话说
秦国的富强,实从穆公开始,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等贤才,唯一让人诟病的是杀了一批贤臣陪葬
2012年07月25日 06点07分 7
秦穆公春秋五霸里说法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君王,虽然不是皇帝,但是非常难得,比秦孝公,秦昭襄王要强些
2012年07月25日 14点07分
@无尽的烦恼♂ 嗯,春秋五霸里的阖闾和勾践存疑,另外宋襄公据说也是
2012年07月25日 14点07分
level 7
[唠叨]
2012年07月25日 06点07分 8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NO.3 姬重耳
即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前697~前628)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叔虞的后代,姬姓。晋献公之子,遭到“骊姬之乱”离开晋国,流亡在诸侯间十九年。前636年,秦穆公护送其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在位时在赵衰、狐偃、先轸、魏武子等人的辅佐下,整顿内政,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使晋国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周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继而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
历史评价
  晋文公,出于曲沃贵族家庭,晋武公长孙,少年好学,善交贤能,颇得士人之心,却因其母出于翟而为庶子。
  后献公废嫡立爱,太子自杀,客观上为重耳除去了继位的最大障碍。献公亡,惠公立,重耳饱受迫害,流亡他国近二十载。
  终于前636年回国即位,启用大量贤能,推行新政,积极改革,晋国力迅速强大。后为周王室平乱,获得了天下的广泛赞誉。
  文公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与荆楚的强势北上战略发生必然冲突。后晋文公率军与楚军决战,大败楚军于城濮,抑制了楚国势力对中原的渗透。周天子册封文公为侯伯,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文公在位只9年而亡,然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后晋襄公接霸;晋景公与楚庄王争霸;晋悼公复霸;直到前506年,正卿范献子依然以霸主之命召集17路诸侯会盟。在此期间,维护着东周天下的秩序及周天子的统治,积极充当着周朝的宪兵。
  然晋文公继续惠公“作爰田、州兵”之国策,激发了郡县制的萌芽,促进了晋国的经济、军事的狂飙式发展,却也在分解周礼宗法制的社会结构。文公用卿族而不纳公族,并作三军六卿,为世卿世禄制在晋国的实施与发展铺平道路,使之成为权臣擅政的温床,后赵盾、栾书、中行偃、韩起、士鞅、赵鞅、知瑶、赵无恤、魏斯一步步颠覆晋国宗庙,且前赴后继。似乎在泱泱大晋鼎盛之时,隐隐浮现出三家分晋的日暮画面。
网兜有话说
晋文公在外漂泊十九年终于修成正果(当然不是去西天取经神马的。。),开创霸业。“退避三舍”等成语故事皆出自于他,春秋五霸之一。(上面的秦穆公也是)
2012年07月25日 06点07分 9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NO。4 熊侣
即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前??~前591)
芈姓,楚成王之孙,其父商臣弑楚成王自立,即楚穆王。楚庄王即位后,三年不理朝政,之后在忠臣劝荐之下决心发愤图强。他任用伍参、苏从、孙叔敖等有才能的文臣武将,对内平定斗越椒之乱,改革政治,对外发兵陈国、郑国,并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之后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国。他前后统治楚国二十三年,使楚国强盛一时,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
历史评价
  楚庄王,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在位初期,“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
  庄王亲政后,励精图治,对内分令尹之权,压制若敖氏,任用苏从、蒍贾、伍举等贤臣。后子越政变,庄王沉着应对,一战定乾坤,稳定后方;对外与晋国赵盾、郤缺多次争霸受挫,却能屡败屡战,任用孙叔敖大胆革新,楚国大治。
  邲之战,军令统一的楚军大败政出私门的晋军,宣告着楚庄王霸业的功成名就,其雄才大略使楚国称霸于中原,号令诸侯,打破了晋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矢志不渝的维护着霸业的延续,时刻盯防着晋国的反扑。楚庄王的强势北进,客观上促使着先进的中原文化与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的水**融,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丰功伟绩足以永载史册,千古传颂。
  然而,楚庄王并未将楚国国策法律化,依旧采取人治而非法治,终为时代所局限,其处理后事上的疏忽导致人亡霸灭也就显得胜败有凭。而自楚庄王后期所推行的王族政体也对日后的楚国影响极为深远。此后百余年间,子重、子辛、子囊、子庚、子南、公子围、子皙、子瑕、子常、子西、子国等楚国王室成员先后充当令尹,虽亦一度抑制了卿族势力膨胀,却日渐腐败直至沦丧,成为楚国发展图强的最大毒瘤。
网兜有话说
庄王由不良少主到五好君主实属不易,正如那个成语“一鸣惊人”一样。
2012年07月25日 07点07分 10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狂哭]没人来我不更了
2012年07月25日 07点07分 13
level 8
有人呢,亲,直播
2012年07月25日 07点07分 14
晚上更,春秋战国的都没更完。。目测得好几十个
2012年07月25日 08点07分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NO.7 魏斯
即魏文候,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前340?~前295)
前403年,赵、魏、韩三家被周天子正式承认为诸侯,魏文候即是魏国第一任国君。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他拜子夏为师,把儒学的地位提到了当时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同时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翟璜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攻灭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成为当时中原的霸主。
历史评价
见上
网兜有话说
网兜没什么话说。。

2012年07月25日 10点07分 15
中山国好像是赵武灵王灭了[瞌睡]
2012年07月26日 07点07分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NO。8 李悝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法家代表人物。(前??~前??)
曾担任晋国大臣。晋国分裂后,为魏文候效力,主导了魏文候时期的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超级大国。他创办“平籴法”,控制米价在一定水平程度。又参考各国的法律,综合成为一部法典,名为《法经》,旨在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统治秩序,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体现法家“重刑轻罪”的思想。商鞍变法时曾采用李悝的《法经》,并改法为律,颁行秦国。
历史评价
  战国初期,魏国国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宰相,实行变法。据说,李悝是孔子弟子卜子夏的学生。李悝在任相期间,得到国君的信任和同僚的支持,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国策,主张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对于那些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父祖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官职和俸禄,把这些官职和俸禄授予那些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因此改善了吏治,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第二,编制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等方面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提出了“尽地力”的“重农政策”,革除旧有的阡陌封疆,鼓励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杂种各种粮食作物,要求农户在住宅周围栽树种桑,充分利用空闲地扩大农户农副业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第四,实行“平籴法”。提出一项设置“常平仓”的政策,在年成好的时候,政府以平价收购余粮食作为储备,使粮食价不至于暴跌;荒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保证粮价不至于暴涨。用这种方法限止商人的投机活动,保护农民利益。
第五,任用吴起改革军制,精选武士。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得“秦兵不敢东向”。
意义
  李悝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使魏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的一个强盛的国家。变法同时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各国纷纷变法强国,最终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
网兜有话说
李悝的变法有效的使魏国富强,同时任用吴起等优秀将领,赏罚分明,重农抑商,打开了各国变法的序幕
2012年07月25日 10点07分 16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NO.9 申不害
战国时期韩国大臣,法家代表人物。(前385?~前337?)
郑国人,韩国灭郑二十五年后,申不害作为亡国之臣被韩昭侯起用为相,进行改革,为相十五年,使韩国致治,诸侯不敢侵韩。他继承了管子、李悝、慎到等人的学术理论,其哲学思想与慎到有极相似之处,而以“术”为其核心,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家。其著作《申子》,已失传。
历史评价
 申不害以术治国,对韩政权的巩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世帝王在其统治政策中,也或多或少地用申不害的术去治御臣下,从而加强帝王的权力。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申不害的变法成绩做出了肯定,说申不害在韩国变法的十几年里,国家太平、富强,兵力也非常强大,使得别的国家对韩国不敢有吞并之心。而且,韩国还扩大了自己的疆土。公元前353年,韩国攻打东周,占领了好几个城池,公元前346年,韩国又和魏国联合出兵,占领了楚国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因此,申不害是历史上一个不容忽略的改革家,尤其是他提出的官员考核制度,给后代的君主选拔官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网兜有话说
申哥推行法治不坚决。。相反他的君主倒是很坚决。。
2012年07月25日 10点07分 17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NO.10 赢渠梁
即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81~前338)
秦穆公之后代,嬴姓。秦国自秦穆公称霸西戎,之后两百多年默默无闻,在诸侯国中地位很低。秦孝公以振兴为己任,颁布“求贤令”。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视,经过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前350年,他迁都咸阳,进一步实行变法。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传六代至秦始皇而统一六国。
历史评价
 秦孝公是秦国在危急存亡之秋适时而生的天才领袖,是秦国国政变法图强的最大推动力,是夯实整个大秦帝国的基石君主,坚决的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取用军功爵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征战热情,较为彻底完成了对秦国的封建体制改革和封建制度的完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使秦国国势蒸蒸日上,为其后代秦始皇赵政[3-4>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秦孝公初立,对穆公以后秦国的落后现状痛心疾首,他能顺应时代潮流,知人善用,大胆改革,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网兜有话说
其实我发的这些君主啊,大臣啊。。都有好多共同点。。
2012年07月25日 10点07分 18
先秦时代男子称氏不称姓吧,赵渠梁还差不多
2012年11月21日 10点11分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狂哭]进了此贴就插一下吧,不插就点个顶吧。。
2012年07月25日 10点07分 19
level 13
[打酱油]
2012年07月25日 10点07分 20
[Yeah]
2012年07月25日 10点07分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预告。。NO.14 吴起
不来人不更了
2012年07月25日 11点07分 25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NO.14 吴起
战国时期卫国人。(前440?~前381)
早年学於曾参,因母亡不归而被逐。继而杀妻求将,为鲁国将军,打败齐国。之后来到魏国,魏文候用其为将守西河之地,创立了魏武卒,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千里。前389年,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於已的秦军。魏武候时期遭到陷害,去魏至楚,被任命为相,主导了楚国的政治改革,又大败自己训练的魏军。但因改革触犯了旧贵族利益,楚悼王死后被杀害。吴起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统帅、军事理论家,被称为兵家亚圣。
历史评价(**这是作文。。)
名利,可能是人最大的欲望。也难怪,名利给人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它的诱惑之大,足可以改变每个人的分子结构。好人变坏人,坏人变好人,正常人发疯,疯子变正常,都少不了名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名利是如此美妙,自然有不少人对它极其热衷。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名利有好处,当然也有坏处。一方面,竞争激烈下,市场规律决定了失败的人总是占大部分。想想那种费尽心机到头来却两手空空的人必然痛苦得要命。佛曰人有8种苦,“求不得苦”就是特别苦的一种。
另一方面,“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又或“枪打出头鸟”就算你名利双收了,也并不是万事如意。其他不用说,单是那些从背后射过来成捆成捆的暗箭就够受的了。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招架,避免这些暗箭,迟早会反受名利之害。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名利正是这块“璧”。
说到吴起,可能有很多人一时反应不过来,但是说起《孙吴兵法》这本奇书,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本书,就是孙武的〈孙子兵法〉和吴起的〈吴子兵法〉组合而成。
吴起是一代名将,是一流的谋略家,更是最典型的名利狂。为了求名,他不择手段。终于名扬四海,然而每次名成利就,却又遭小人暗算,跌下神坛。如是者,三起三落。
他起伏跌宕的一生,淋漓尽至地证明了名利的两面性。因此他特别值得一书。
男儿当自强!吴起年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又博览群书。到十八岁时,已成为文武双全,胸藏百万甲兵的将才。
“治世出贤臣,末世出小人,乱世出英雄”什么样的世道出什么样的人物。
战国初期诸侯混战,正好给吴起这样的将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演舞台。他决定离开家乡去求一番大功名。
临行前,他对母亲说:“我此去若不能名扬天下,食邑万户,誓不敢回!”说罢,狠狠地从自己手臂上咬下一大块肉,以明其志。(这种决心,可不是现在某些人剃个光头意思意思就能比拟的)
他遍走各国,为求得帝王们的赏识,把所有的钱都用来做“敲门砖”去贿赂那些近侍,宠臣。但一点结果也没有。不久,他盘缠用尽,连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
“落难英雄总遇富家千金”历史总在不停地制造英雄美人的浪漫诗篇。怪不得有人说,整部历史就是由无数英雄美人所演绎而成的故事。
一个富有的齐女爱上吴起,并摆脱家族的阻挠,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和吴起私奔而去。
吴起时来运转,不但美人在抱,而且通过这些钱,很快在鲁国当上了一个小官。因此,他很感激妻子。不过说老实话,吴起是不会满足这样一个小官的。他始终在等待机会。
这样过了四年,齐鲁两国大战。齐国很强,把鲁国打得落花流水。危难时刻,方现英雄本色!吴起一见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马上面见鲁王,要求统帅大军抗击齐国。
鲁王被他的才能谋略所打动,便要把大将军的金印给他。这时,边上有人奏道:“大王,吴起的妻子是齐人,恐怕他不能一心一意为鲁国效命!”
鲁王顿时犹豫了,任凭吴起怎样解释,他只说了句:“容朕再考虑考虑。”
回家的路上,吴起越想越气。他知道,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齐鲁大战中扭转局势,反败为胜。而这一仗,将是他名扬天下的一仗。他这几年来一直在求的是什么,一直在等的又是什么?就是像今天这样的机会!

2012年07月25日 11点07分 27
兵家四圣之一,和白起韩信等齐名。顶了!
2012年07月25日 14点07分
@无尽的烦恼♂ 排名是这样的,孙吴韩白,李岳霍卫,李二徐达,曹操刘裕,李牧项籍。。。其中孙吴主要是对后世的影响力加分高
2012年07月25日 15点07分
这有两大争议的地方,一个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孙吴韩白 还有一个是韩白李岳,没有孙吴,这里是孙子一般指的是孙吴,有些人是认为孙吴对后世影响太大了,而韩白则是天才的军事家,跨世纪的不出世的名将 所以后面的李岳位置有点尴尬,虽然也是名将,可是毕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的 所以
2012年07月25日 15点07分
@无尽的烦恼♂ 其实把这些武将按出生年从低到高排就是没争议了。。。
2012年07月25日 15点07分
level 11
最爱网兜 楼主
预告NO。15 白起
先休息去
2012年07月25日 11点07分 30
1 2 3 4 5 6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