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王天下02
楼主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智力正常或者基本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活动过多,自控能力差,以致影响学习成绩。本病男女比例约为4----9:1,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较大,国外2%---20%、国内1.3%---8.6%不等,原因可能与诊断标准不同有关。本病祖国医学未见专门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当与中医“脏躁”、“失聪”等病证有关。
【病机病因】
(一) 中医认识
本病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调、产伤或外伤等。另外,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生理特点也是多动症发病的重要基础,生长发育迅速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现象,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常常表现“肝常有余”、“肾常虚”、“阴常不足”,因此,病理情况下,最容易出现阴不制阳,阳胜则动的现象。发病机理主要则之于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脏腑功能不足。
1. 阴阳失调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神志状态,是阴阳保持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反之,阴阳失调则是机体神志异常的基本病理之一。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神不安,志无恒,性急躁,为神志异常的表现,其实质则属阴阳失调,具体表现多为阴虚阳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静阳躁”。阴主柔静,阳主刚躁,两者充盛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的调节功能如动和静、兴奋和抑制等协调而无病。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有“纯阳”之称。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表现精、血、津、液物质基础不足即“阴常不足”,因此,若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它病所伤,最易形成阴亏的病理变化,根据阴阳相互消长及相互制约的关系,阴不足则阳有余,阴亏则失制约而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急躁易怒等症状,这种阳动有余的表现,非阳气独盛,而是阴液不足之故。不足为虚,有余为实,从多动症病儿症状看,活动过多,兴奋冲动,似精力充沛之实症,但与健康儿对照,患儿多神思涣散,健忘,动作粗笨,少数病儿还伴遗尿等症状,脉象细软,为形神不足之象。故儿童多动症是本虚标实,阴虚为本,阳盛为标,阴亏阳亢是主要病理机制。
2. 脏腑功能不足
根据以上阴分不足的发病根源及临床征象多与精神、思维、情志有关的特点,分析其脏腑病变,本病主要病变在心肝脾肾。《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主要归属心的生理功能。心阴不足,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则可出现神志飞扬不定,精神不专,反应迟钝,健忘等。肝性动主筋藏魄,其志怒而气急,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若肝体之阴不足,肝用之阳上亢,则见性情执拗,冲动任性,兴奋不安等多动病儿常见症状。脾属土为至阴之脏,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若脾失濡养则静谧不足,而见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言语冒失,意志不理,心猿意马,虽能自悟而不能自制等。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住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盛,临床出现肾气不足病理改变,常见动作笨拙,听觉辨别力差,遗尿等症状。
(二) 西医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是遗传因素、生物化因素、神经生理、脑损伤、食物中毒以及精神因素等。
1. 遗传因素
目前较多的专家认为素质在本病发病中非常重要,且有遗传倾向。家系调查及双生子研究发现,患儿的血缘兄妹中患多动症的明显高于非血缘者。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较高,但目前尚未能在基础试验中发现有确切的特异性病态的遗传改变及遗传方式。
2. 生物化学因素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患儿的血、尿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发现患儿尿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低于正常儿童,血小板内的单胺氧化酶及血浆中的多巴胺-B-羟化酶在多动症伴品行障碍的儿童常会降低。但能否揭示发病机理,还待进一步研究。
2012年07月24日 01点07分
1
【病机病因】
(一) 中医认识
本病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调、产伤或外伤等。另外,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生理特点也是多动症发病的重要基础,生长发育迅速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现象,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常常表现“肝常有余”、“肾常虚”、“阴常不足”,因此,病理情况下,最容易出现阴不制阳,阳胜则动的现象。发病机理主要则之于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脏腑功能不足。
1. 阴阳失调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神志状态,是阴阳保持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反之,阴阳失调则是机体神志异常的基本病理之一。儿童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神不安,志无恒,性急躁,为神志异常的表现,其实质则属阴阳失调,具体表现多为阴虚阳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静阳躁”。阴主柔静,阳主刚躁,两者充盛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的调节功能如动和静、兴奋和抑制等协调而无病。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有“纯阳”之称。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表现精、血、津、液物质基础不足即“阴常不足”,因此,若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它病所伤,最易形成阴亏的病理变化,根据阴阳相互消长及相互制约的关系,阴不足则阳有余,阴亏则失制约而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急躁易怒等症状,这种阳动有余的表现,非阳气独盛,而是阴液不足之故。不足为虚,有余为实,从多动症病儿症状看,活动过多,兴奋冲动,似精力充沛之实症,但与健康儿对照,患儿多神思涣散,健忘,动作粗笨,少数病儿还伴遗尿等症状,脉象细软,为形神不足之象。故儿童多动症是本虚标实,阴虚为本,阳盛为标,阴亏阳亢是主要病理机制。
2. 脏腑功能不足
根据以上阴分不足的发病根源及临床征象多与精神、思维、情志有关的特点,分析其脏腑病变,本病主要病变在心肝脾肾。《素问.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主要归属心的生理功能。心阴不足,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则可出现神志飞扬不定,精神不专,反应迟钝,健忘等。肝性动主筋藏魄,其志怒而气急,肝主人体生发之气,若肝体之阴不足,肝用之阳上亢,则见性情执拗,冲动任性,兴奋不安等多动病儿常见症状。脾属土为至阴之脏,其性静藏意,在志为思,若脾失濡养则静谧不足,而见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言语冒失,意志不理,心猿意马,虽能自悟而不能自制等。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住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盛,临床出现肾气不足病理改变,常见动作笨拙,听觉辨别力差,遗尿等症状。
(二) 西医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是遗传因素、生物化因素、神经生理、脑损伤、食物中毒以及精神因素等。
1. 遗传因素
目前较多的专家认为素质在本病发病中非常重要,且有遗传倾向。家系调查及双生子研究发现,患儿的血缘兄妹中患多动症的明显高于非血缘者。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较高,但目前尚未能在基础试验中发现有确切的特异性病态的遗传改变及遗传方式。
2. 生物化学因素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患儿的血、尿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发现患儿尿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低于正常儿童,血小板内的单胺氧化酶及血浆中的多巴胺-B-羟化酶在多动症伴品行障碍的儿童常会降低。但能否揭示发病机理,还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