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vel 1
       
      
	
	
	  尘封湮没的古城最后一刻   父母拉着孩子在街上狂奔;   全家人挤在房间的一角;   一对情侣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一只大狗,尽量地伸展着身体,覆盖在一个孩子身上,试图在为他遮挡住从天而降的炽热的火山灰;孩子则蜷伏在大狗的身下,一只手紧搂着狗的脖子。而狗脖子上挂着的铜牌,刻印着这只忠实的家犬曾经三次成功救过孩子父亲的命。在最后一次灾难降临的时候,它没有惊慌逃命,而是尽其所能来保护它的小主人。尽管这一次它没有能够成功,但是它毕竟用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它所热爱的人……   这是一个个石膏制成的令所有参观者动容和震撼的雕像和场景——考古学家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了的尸体空壳,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当时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他们的恐惧都栩栩如生。   这些临死前的姿势,像是一具具雕塑,无声地诉说着那个灭顶之灾的故事。在那个天崩地裂时刻,到处充满了恐惧与慌乱,所有的人都在争相逃命。 庞贝末日   庞贝,曾经是古罗马一座繁华而喧嚣的城市,在1900多年前因维苏威火山的爆发而被火山灰深深地掩埋。火山喷发的壮观和人们绝处求生的惨烈,被当时著名的博物学家大普利牛斯的侄子小普利牛斯记载于信函,并流传至今。   这座几乎被人遗忘的消失的古城和临近的赫库兰尼姆古城、奥普隆蒂斯古城,在近200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中逐渐开始重见天日。近些年的挖掘研究不仅基于考古学,还综合了火山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点,科学地分析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记录,使得古城居民的逃难行为日渐清晰。随着大型建筑群遗址的发掘,珍宝、绘画和雕塑的发现,被火山灰所凝固的遇难者的遗骸的出土,这些掩埋在地下的荣华与瞬间陨落的历史一一重现在世人眼前。1997年,庞贝考古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2月15日至5月7日,中国的观众将有幸目睹轰动世界的庞贝遗珍。包含了众多学者考古与研究成果的《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世界巡展,曾在意大利、比利时、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获得热烈反响。此次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的展出,将以489件庞贝古城的文物,娓娓叙说发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在火山爆发时庞贝遭到埋没前最后片刻的故事。这些“故事”经由展览被重新构建起来,以包括壁画、雕塑、绘画、珍宝、饰物、日常器物这些展出内容作为故事讲述的“道具”,提供了一幅关于庞贝末日的这一天古城被毁灭时的震撼图景。庞贝——这个考古史上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将以精彩的展览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本展力求展现古代艺术之美和火山喷发造成的悲剧,让观众再次体察人类亘古不变的本能。   该展在北京展出之后,还将于6月1日至8月31日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出。 
	
	2007年02月16日 09点02分
	1
	
       
     
    
    
      
	 
	
	level 1
       
      
	
	
	  文人的感叹     玛尔梯阿利斯『埃皮古兰玛塔』Ⅳ,44   这里曾是葡萄园绿荫覆盖的维苏威山,   这里才是葡萄琼浆溢满木桶的地方。   这里的山峰是酒神巴库斯的最爱,胜过他的家乡纽萨,   这里的山间、就在不久前、奇人萨丘罗斯和他的伙伴们在欢歌劲舞。   这里有美丽女神维努斯的宫殿,女神爱这里胜过圣地拉肯黛伊默。   这里的名称是赫拉克雷斯神意所在,   这里的一切竟被烈火和尘暴淹没。   天上的神灵们啊!你们是否知道这里的一切!     余秋雨:南方的毁灭   我到庞贝古城废墟,已经是第二次了。奇怪的是,两次都深感劳累。平平的路,小小的城,却累过跋山涉水,居然。   开始还不大在意,后来,当腿脚越来越沉重的时候停步寻找可坐下的地方,突然想起,上次也在这里找过。岂止这时在,举头朝前看,一段段路全是最疲倦的图像,一颠一颠地晃动在前年和今年的阳光下。   想来想去,惟一的原因是,心累。   心累,不是累在废墟,也不是累在死亡。庞贝古城被火山灰掩埋,发生在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了。一千九百多
年下
来,即便从来没有遇到过火山爆发的城市也都变成了废墟,因此很难再让我们劳于愁思、累于感慨。   但是,有一种震撼却穿过一千九百多年来的时间直接抵达我们身上,而且显然还会震撼下去,那就是人类群体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集体死亡、霎时毁灭。   日常生活中的单个死亡、渐次毁灭各有具体原因,而庞贝则干净利落地洗掉了一切具体原因。不管这个人是否……     刘墉:忍着不死   上帝在创造万物之前,先创造了爱!   爱,可以使人忍着不死!!   考古学家,在被火山岩浆淹埋的庞贝古城,找到那似乎中空的岩层,凿出一个孔,灌进石膏,等凝结之后挖出来,竟呈现一个母亲紧紧俯身在幼儿身上的石膏像。   于是那一千九百年前,降临了灾难的庞贝,也便在我眼前出现,瞬息掩至的滚滚熔岩,吞噬了不及逃跑的人们。一个母亲眼看无路可走,屈身下来,以自己的背、自己的头,与紧紧环着幼子的四肢,抗拒明知无法抗拒的火般的岩浆。   于是母子都凝固了,凝固在火成岩之间。   那石膏像是什么?是凝固的、伟大的、永恒的母爱,让千百年后的人们,凭吊哀伤……。   上帝创作的最伟大的东西,不是万物,不是宇宙,而是爱!我十分不合逻辑,甚至执着地认为,上帝在创造一切之前,先创造了爱,而那爱中最崇高的则是——母爱。   何止人类有母爱啊!?每一种生物,都有着母爱!
	
	2007年02月16日 09点02分
	2
	
       
     
    
    
      
	 
	
	level 1
       
      
	
	
	  2月6日,《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世界巡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箱布展,此次展览包括壁画、雕塑、绘画、珍宝、饰物、日常器物等489件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文物,将向人们讲述发生在公元79年8月24日在火山爆发时庞贝遭到埋没前最后片刻的故事。图为专家小心的将“罹难者一家遗骸”中的孩子模型从箱子中取出。
	
	2007年02月16日 10点02分
	9
	
       
     
    
    
      
	 
	
	level 1
       
      
	
	
	  “这里的山峰是酒神巴库斯的最爱,胜过他的家乡纽萨,这里的山间、就在不久前、奇人萨丘罗斯和他的伙伴们在欢歌劲舞……这里的一切竟被烈火和尘暴淹没。天上的神灵们啊!你们是否知道这里的一切!”诗中咏叹的正是庞贝这座繁华而喧嚣的城市。然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由于接触相关文物、知识的机会少,“庞贝”显得遥远而神秘。   今年春节前夕,亲密接触庞贝遗珍已经不再是梦想。2月15日至5月7日,包含了众多学者考古与研究成果的“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世界巡展将以489件庞贝古城文物的庞大阵容,游至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该展览曾在意大利、比利时、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获得强烈反响,也是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2007年度的最重要展览,还是意大利文化年的闭幕展。壁画、雕塑、绘画、珍宝、饰物、日常器物……这些展出内容作为故事讲述的“道具”,将把观众带回公元79年8月24日在火山爆发时庞贝遭到埋没前那悲壮的最后一刻。
	
	2007年02月16日 10点02分
	10
	
       
     
    
    
      
	 
	
	level 1
       
      
	
	
	  震撼观众·遗骸模型再现灾难瞬间   虽然以前顶尖世界艺术展前来北京的次数并不算少,但所有的展品都是独立、静止的,没有一个展览能如庞贝展将时间、空间在瞬间凝固。“文学家们尽管用他们的想象力,复活了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古埃及人、古迦太基人,但在维苏威山麓,却不需要文学大师的雕琢,任何有感情的人,都可以通过因火山灰窒息而死的不幸的人们遗骸的姿态,复活当时的故事。”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庞贝考古局局长彼得罗·乔巴尼·古佐这样说。展品中除了壁画“弹竖琴的阿波罗”、“大理石的赫拉全身石雕像”、重量超过600克的纯金“蛇形手镯”等珍贵艺术作品外,还将展出罹难者的遗骸模型,再现了人们濒死时痛苦的瞬间。观展分析·中国观众普遍为猎奇   “当你要去庞贝时,哪怕仅仅是走马观花,也需要事先进行充分准备。因为你必须清楚你可以安排多少时间,你有怎样的热情,以便通过可行的手段,设定你能够达到的目标。”彼得罗·乔巴尼·古佐说。同样,由于489件庞贝古城的文物涉及文化、历史、科学、自然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所以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准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观展目标。   “在国外,在观看展览开幕前,仔细了解展览相关背景、知识,研究展览图录,然后反复地前来观展,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良好习惯。”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副馆长冯光生说,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中国观众还处于简单的猎奇的层面,譬如关注展品的价值。这种心态可以理解,存在也很合理,但不应该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曾举办的‘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昂贵的引进展。如果用这种天价来进行宣传,可能能‘忽悠’来一些看热闹的观众,但并不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举办意大利文艺复兴展时,我们曾通过相关调查、留言簿,来研究观众心态。结果发现,一些观众对于为什么展览里没有自己印象中熟悉的文艺复兴三杰那几件代表作,表示很失望。对此,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解释,其实当前中国业内的专家对文艺复兴的了解都很有限,更何况普通观众。”冯光生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西方艺术的储存太少,事先也没有做任何准备,观看展览的时候自然会有心理落差,就会回过头来说展览不好。 专家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做准备   目前,有关专家搜集了不少涉及庞贝的书籍、影片、电子图书等资料,方便观众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准备。余秋雨在他的《南方的毁灭》中曾这样描绘自己的庞贝之行:“我到庞贝古城废墟,已经是第二次了。奇怪的是,两次都深感劳累。平平的路,小小的城,却累过跋山涉水,居然……想来想去,惟一的原因是,心累。心累,不是累在废墟,也不是累在死亡。庞贝古城被火山灰淹埋,发生在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今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了。一千九百多年下来,即便从来没有遇到过火山爆发的城市也都变成了废墟,因此很难再让我们劳于愁思、累于感慨。”   刘墉在《忍着不死》的文中写道:“上帝在创造万物之前,先创造了爱!爱,可以使人忍着不死!考古学家,在被火山岩浆淹埋的庞贝古城,找到那似乎中空的岩层,凿出一个孔,灌进石膏,等凝结之后挖出来,竟呈现一个母亲紧紧俯身在幼儿身上的石膏像。……那石膏像是什么?是凝固的、伟大的、永恒的母爱,让千百年后的人们,凭吊哀伤……” (记者:孙玉洁)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供图
	
	2007年02月16日 10点02分
	11
	
       
     
    
    
      
	 
	
	level 7
       
      
	
	
	  公元前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时冲天的水气到达高空后,成为暴雨,裹胁火山灰而下,将庞贝城埋于火山灰下.
	
	2007年02月17日 05点02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