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分析红楼梦中的美男子现象
舞在风中的叶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9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这是贾宝玉的至尊名言。它通过区分男女的构成要素来赞美女性特有的美。通过阅读全书明显地看出贾宝玉只有心思在美女身上下功夫。例如借机会关心平儿,欲讨鸳鸯欢心而不得的不快等等,所以事实上这里的“女儿“特指的是美女尤其是妩媚的美女。    有趣的问题在于如果一个男子的相貌恰好拥有女性的美又怎么样呢?这里实际上隐含了中国对男子的审美情趣自古至今都是相貌女性化的美男子。从潘安宋玉到贾宝玉哪一个不是玉面红唇(甚至在许多古诗词中用玉面来指代美男子),从红楼梦中北静郡王到柳湘莲秦仲甚至贾蔷无处不在赞颂他们阴柔俊俏的相貌(秦仲得到贾母的喜爱,贾蔷受到贾珍贾荣的特殊照顾)。《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总是强调一个美字: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审美观,在此我想从分析我国的古典道家文化来得出结论。因为我对哲学没有专门的知识也正因为此我所知道哲学名言更加反映它深入世俗社会的事实。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物我两忘(道家冲虚自然的人生态度)。我想至少这是中国古代以陶渊明诸葛亮等众多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它在于强调个人内心修养的“清静”,这也指引出了中国道家哲学另一个概括性特点----被动性。可以说国人喜清静不喜动---宁静而志远,喜无为而厌恶破坏----无为而治。道家审美情趣投射到艺术上则形成了中国山水幽远意境(我认为道家思想在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上更被国人认同而儒家学说则在其它方面占统治地位)。由于这种审美思想更多和更有机会被中国的男子所接受,这直接导致中国的阴性美男子观念。因为在一定意义上阳代表动,而阴则代表静。同时为了依附这种审美情趣中国的女儿从小的教育目标就是成为淑女,在经过了上千年的习惯影响和教育之后中国女性自然就具有了典雅含蓄的美。其实淑女是很美的遗憾的是随着中国文化的破坏,现在的我们已经很难在当今的女孩子身上找到这样的一种静态的美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至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家给女孩儿起叫“静”,范围之广恐怕我们没有人不认识叫“静”的女孩。在前一阵的南方周末上(我不看电视)意外的看到好男儿节目正热的发烫,这更加让我确信国人的男子审美观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2007年02月14日 04点02分 1
level 1
什么时候可以在线直接聊一下啊?
2007年02月14日 10点02分 2
level 1
你除了邮箱还有什么联系方式啊?这里太费劲啦!
2007年02月14日 10点02分 3
level 9
呵呵~我再和你联系吧~
2007年02月16日 03点02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