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0
qq745207000
楼主
合院电子系包括三大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这些专业还有中外合作的)具体介绍如下:
自动化专业(本科)
本专业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控制与自动化装置、电气控制与工程、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熟悉本专业领域国内外工程与应用技术发展前沿和应用水平,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研究与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秀学生可到德国、韩国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工程应用数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控制系统、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功率变换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工程基础、控制理论与仿真、电气工程、供电技术、过程控制与仪表、DCS系统与现场总线、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各课程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本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 德国合作共建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与生产的工程与应用型技术人才。优秀学生可申请到德国或韩国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学习模块:工程应用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计算机技术系列、信号与系统、电磁学基础、通信基础系列、现代电子设计、信号处理技术和传感检测等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各模块的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认知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
本专业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通信工程领域内获得专业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国家加速信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电子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信息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及控制的基本技能,能在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营以及能跟踪专业领域内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信息产业部门、国防工业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通信、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到德国和韩国的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各课程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最后还有一个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专业, 这个专业是与德国合作培养,学制2
+3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同学可以报考,家庭经济实力不够的不建议报考,毕竟国外生活花费比较多。授予学位:国内工学学士 德国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办学协议,以“双校园、两段式、双文凭”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东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发挥中、德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扎实系统地掌握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高级技术人才,使之具备从事信号处理、传输、交换及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微波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开发工作的能力。 实施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合肥学院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两校合作办学协议制定,实行“ 2+3 ”双文凭人才培养模式,修完两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两校颁发的学历证书,符合两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可授予双方学士学位。本专业学生前两年在合肥学院完成一定的德语学习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德方专家组织的德语及专业课考核后,后三年在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完成其余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按照德方要求实施完成。后三年赴德可在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媒体技术三个相近专业方向中任选一个继续完成学业。优秀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在德国继续申请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国内部分):德语、对德物理、对德高等数学、英语、电路理论系列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2012年07月12日 08点07分
1
自动化专业(本科)
本专业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学制: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过程控制与自动化装置、电气控制与工程、计算机及应用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熟悉本专业领域国内外工程与应用技术发展前沿和应用水平,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研究与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秀学生可到德国、韩国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工程应用数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与控制系统、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功率变换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工程基础、控制理论与仿真、电气工程、供电技术、过程控制与仪表、DCS系统与现场总线、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各课程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本专业是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 德国合作共建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可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与生产的工程与应用型技术人才。优秀学生可申请到德国或韩国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学习模块:工程应用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计算机技术系列、信号与系统、电磁学基础、通信基础系列、现代电子设计、信号处理技术和传感检测等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各模块的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认知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
本专业为与德国合作共建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在通信工程领域内获得专业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国家加速信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电子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信息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及控制的基本技能,能在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营以及能跟踪专业领域内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信息产业部门、国防工业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通信、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到德国和韩国的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习、各课程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最后还有一个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专业, 这个专业是与德国合作培养,学制2
+3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同学可以报考,家庭经济实力不够的不建议报考,毕竟国外生活花费比较多。授予学位:国内工学学士 德国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办学协议,以“双校园、两段式、双文凭”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东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发挥中、德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扎实系统地掌握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高级技术人才,使之具备从事信号处理、传输、交换及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微波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开发工作的能力。 实施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合肥学院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两校合作办学协议制定,实行“ 2+3 ”双文凭人才培养模式,修完两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可获得两校颁发的学历证书,符合两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可授予双方学士学位。本专业学生前两年在合肥学院完成一定的德语学习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德方专家组织的德语及专业课考核后,后三年在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学大学完成其余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按照德方要求实施完成。后三年赴德可在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媒体技术三个相近专业方向中任选一个继续完成学业。优秀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在德国继续申请攻读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国内部分):德语、对德物理、对德高等数学、英语、电路理论系列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