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及唐婉
陆思畅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6
这是宁老师提到过的,放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後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後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於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後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於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徵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後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後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後,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後,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於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世情恶 人情薄 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个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询问 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不久便郁闷成病而死。 陆游得知唐婉的死讯,痛不欲生。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隐痛,他後来曾多次来到沈园题词怀念唐婉。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秀。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缡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意想投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恶感,逼令陆游休弃唐氏。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势下,二人终于被迫仳离,唐氏改适"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音息也就隔绝无闻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加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遣致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百虑翻腾,遂乘醉吟赋是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词中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    起首三句为上片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全写,所以只选取了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是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致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蜜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和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色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和谐和的色彩感。  
2005年05月20日 09点05分 1
level 6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至此实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突地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如果它狂吹乱扫,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一种严重后果,故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在其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用权他们感情上蒙受巨大的折磨,几年来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字,奔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是,到底谁错了?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高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云云,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不达意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被迫离异的深哀巨痛,也分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番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如今,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她憔悴,消瘦了。"人空瘦"句,早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何至于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常用手法,但瘦则瘦矣,句间何以著一"空"字?"使用权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古诗。陌上桑》)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必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 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可感。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肯见她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的痛苦情状。由于这一层所写都从词人眼里看出,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亦且深于言情。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遥相照应,又突入景语。虽系景语,但也是的变化却更甚于斯。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从词不达意人自己的心境来说,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折而兼有二意,却又不着痕迹,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思索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早只寥寥八字,却实从千回万转中来。虽说自己情如山石,永永如斯,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被子救、难以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全词也就在这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转绕着沈园这个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见,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是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强烈的感情对比。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鲜明的形象对比中,充分地展示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秦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总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2005年05月20日 09点05分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