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9
http://ent.qq.com/a/20060412/000148.htm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有点像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影视工业的运作机制趋于成熟。无线电视台就像一个梦工厂,而一期又一期的艺员训练班就像一条流水生产线,把出身平庸的孩子们带到幻想中天堂的门口,经过种种工序打磨之后,在合格产品上盖一个“明星制造”的大印,包装面世。 这些做梦的孩子们中有黄日华、汤镇业、梁朝伟、刘德华,还有苗侨伟。
2007年01月23日 16点01分
1
level 9
辉煌“五虎” 这五个出身平凡的小孩几乎是占据了80年代香港的电视圈半壁江山,被人称为“无线五虎将”。 苗侨伟回忆:“1983年9月,无线举办一个大型综合性节目‘星光熠熠劲争辉’。节目中的一个环节是由我们五人表演杂技以及刘德华表演心口碎大石。为了增添环节的噱头,无线打出‘五虎将’旗帜,这个名称一叫便响,从此‘五虎将’的说法就一直被沿用下来。其实‘五虎’是一个媒体给予的概念,我们五个人其实并没有这个概念。当然,私底下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五虎”在电视圈最光辉的一页,可算是始于1980年的《过客》而止于1985年的《杨家将》。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五虎”迅速取代了郑少秋、周润发在电视圈的地位,而这个时期实际上也是港剧的全盛时期。《过客》播映后的十年,五虎将拍了一部意味深长的影片《五虎将之决裂》,这标志着“五虎”时代的结束。而五虎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香港武侠剧黄金时代的结束。从1980年到1990年,正好是整个80年代。 “80年代的香港经济刚开始起飞,各行各业都开始蓬勃发展,那个年代对香港人来说是一个很开心的记忆,而同一时期又正好是‘五虎’鼎盛时期。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于‘五虎’的怀念我认为其实是对那个年代的怀念。我觉得自己真的非常幸运,能成为这个代表中的一员。”
2007年01月23日 16点01分
2
level 9
从演员到商人 “在80年代末我接拍了很多我不喜欢的电影电视,而且这种状况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很灰心,于是慢慢就淡出了这个圈子。” 1987年,苗侨伟创立了一家眼镜公司,此后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演员到商人的转变。“做老板面对的是生意人,要卖自己的产品给客户。和一套剧的监制或老板差不多,制作和销售都要做,肯定比单纯只是拍戏辛苦得多,做艺员只需集中精神演戏。当然做生意的成功感比做演员强很多,那种成功和自豪,从中得到的享受都比做演员多,可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过做演员过瘾的地方,就是变化很多,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你今天可以演百万富翁,明天可以扮潦倒在街头,那种极端的乐趣又很过瘾。” 也许是始终无法割舍心中作为演员的一分眷恋,2002年,苗侨伟将走上正轨的眼镜公司卖掉,重新开始接拍影视作品。“老板始终比演员的压力大,演员拍戏没日没夜,但老板就要24小时上班。当时决定结束生意,还有一个私心:以前我朝九晚五回公司,一对儿女能天天见到我,好像不太珍惜和我相处的时间。回来拍剧之后,儿女发觉经常见不到我,无形中珍惜了大家相处的时间,现在说到要和爸爸一起上街,他们都踊跃叫好。”
2007年01月23日 16点01分
4
level 1
从前翩翩风流的浊世佳公子——少年“杨康”渐行渐远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时兼具王者风范及沉稳内敛两种气质,举手投足都魅力无穷令人惊叹的“乔正初”啊!
2007年01月23日 19点01分
7
level 6
从前翩翩风流的浊世佳公子——少年“杨康”渐行渐远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时兼具王者风范及沉稳内敛两种气质,举手投足都魅力无穷令人惊叹的“乔正初”啊! 作者: 飞云巾 2007-1-24 03:19 回复此发言 ---------------------------------------------------------恩,三哥越来越有味道了
2007年01月23日 23点01分
8
level 9
这篇报道非顶不可啊~~关于三哥所有人生的体会和幸福~~
2007年01月24日 01点01分
10
level 1
现在的苗三哥不要太帅了。否则后辈们会把你给忌妒死了,留点余地给后辈们一点耍帅的机会吧
2007年01月24日 01点01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