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曾流传下了许多雅称和佳话。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传奇色彩的雅称和佳话,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至今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2012年06月13日 09点06分
1
level 11
【岐黄之术】黄帝,是中原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姓姬,号轩辕。岐伯,是传说中的古代著名医家,黄帝的臣子。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术《黄帝内经》,汇聚了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的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这本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医学名著,托名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写成。后世有感于这一医学名著的巨大影响,便将中医学称为“岐黄之道”、“岐黄之术”。
2012年06月13日 09点06分
2
level 11
【苍生大医】唐代药王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不但对医学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经史百家学说,兼通佛典。他医德高尚,堪称医界楷模。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他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并被后世视为行医的道德标准。他主张“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生命。深心凄抢,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他身体力行、积德行善,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后人将医德高尚的医生均称为“苍生大医”。
2012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4
嗯,师傅这是在教我们医贵有德
2012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baomin蓝蜻蜓 医生没有医德,就是强盗——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2012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level 11
【悬壶济世】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用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引起人们注意。经过悄悄地观察,人们发现这个神奇的老人每到落市关门后,就会跳入到装药的葫芦中去。于是,人们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一种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以葫芦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根据济世救人的职业特点,人们便将开业行医者通称为“悬壶济世”之人。其实,葫芦本身也是一味中药,其性味甘、淡、平,有利水通淋之功,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黄疸,腹满等症。
2012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5
level 11
【誉满杏林】三国时的名医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为人治病有个特点,既不受谢又不受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痊愈者种五棵,轻症痊愈者则种一棵。数年后,住处杏树蔚然成林,红杏累累。处方开药需要杏果时,他嘱咐病家不用付钱,只要拿一斗谷子换一斗杏果即可。这样一来,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等到灾年的时候,他再用这些谷子救济灾民。当地的人们非常感谢他,送给他的匾额上写着“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话语。这些赞誉之词久经流传,便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2012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6
level 11
【再世华佗】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施针用药简而有效。行医各地,声名颇著。一次出诊的途中,华佗碰到有人家出殡。他看见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还像活人的血。凭着医生的本能,他断定病人尚未死亡,决定立即开棺救人。经过抢救,终于救活了棺材里尚未死亡的休克产妇,本人们誉为“神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则有他为曹操开头颅治其头疼病的故事。后来,华佗这一名字就成了医术高明的代名词。人们在赞扬某位医生医术高明时,常会情不自禁的伸出大拇指说道:“你真是再世华佗啊”。
2012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7
level 11
【橘井泉香】现在的一些中药店内,仍在显眼处悬有“橘井泉香”匾额。据《辞海》“橘井”条释:相传汉代苏仙公得道仙去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一升,檐边橘叶一枚,可疗一人。”第二年,果然发生疫病,远近皆求治,果然痊愈。后因以“橘井”为良药之典故。《药海拾奇》一书中也介绍了苏仙公成仙、其母以井水橘叶治疗疫病的故事,此后世人便以“橘井泉香”颂救人功绩,医者将之书写匾额以明志。
2012年06月13日 10点06分
8
怪不得中医吧有人叫‘橘井甘泉’,只是觉得这名字挺神秘的,现在终于明白咋回事了
2012年06月13日 11点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