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推荐】学友的音乐与电影欣赏与评论的好网站!
张学友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7
icand 楼主
豆瓣:http://www.douban.com/有关学友的地址是:http://www.douban.com/subject_search?search_text=%E5%BC%A0%E5%AD%A6%E5%8F%8B举例:如果·爱的评论350条左右下面贴出部分评论: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1
level 7
icand 楼主
来自: 萤火虫·Exit (北京)如果·爱的评论   本来应该说,没有看完一部电影就对它评头论足,有些不大厚道。不过,当一部电影将我催眠,以至于上半部都没能看完的情况下,这种失望是可想而知的。我承认我很困,但这部电影比我想象的还要空白乏味。    又或者是我一直都很不习惯歌舞片的缘故吧。不论是昔日的宝莱坞,还是数年前的《红磨坊》,那种盛大的载歌载舞的场面一直令我对这种电影形式无法适应。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我会如此不喜欢歌舞片。理由如下:第一,和我喜欢的电影“故事”不相符,在我的印象中,电影是用来讲一个故事的,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人物和情节。第二,歌舞电影兼具电影和歌剧的特质,但我对歌剧,实在是不感冒。第三,歌舞电影有几个在我看来是“问题”的问题,首先是情节的弱化,这得为大段的吟唱让路,其次是人物的平面化,因为情节被弱化,人物在本来就不太接近生活的基础上更加难以进一步展开。    所以,歌舞片看的是什么?看的是布景、看的是服装,看的是明星、看的是歌唱。很多人在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里竟然看出那么多关于爱的领悟,在我看来,挺难理解。一部人物和情节都比较单薄的电影,如果能读出那么多爱的领悟,那大概是从帅哥美女的眼神里自我诠释出一番而已。    换个角度讲,号称中国正儿八经的第一部歌舞电影,竟然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一味模仿国外前人的先验,也很让我失望。花团锦簇间是
小丑
和绅士的服装,是西式歌剧和动作的拿腔

调,这个...是不是和陈导演的西化有关系呢?我睡醒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将来我若是有钱能拍个歌舞片,我会走生活化的路线,让演员都穿着“正常人”应该穿的衣服。最重要的是,音乐会采用中国民间音乐、校园音乐和西方乡村音乐作为主基调,打造成一个平凡人的电影。    歌舞电影并不一定必须是华丽的,华丽的东西,常常幻灭的快。这场大戏的核心是唱段,可我实在没有从旋律中听出多少可听性和流行性来,武断的下一个结论:该片的作曲不是什么好音乐人。而演员的表演......其实我不怎么想说表演,在这种构架下,表演很难真正见出功力。    请原谅我对这部苦心之作如此严厉的批评,主要是因为我很久没有被一部电影催眠过了。而且,在睡着的过程中,我甚至听见了自己打着很响的呼噜。《如果·爱》,让我睡得很香。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10
level 7
icand 楼主
  爱情是要附丽于某种生活图景之上才有生命力的。胭脂红必要美人香腮,云鬓高耸;蚊子血则只需寻常巷弄,被日子熏黄的残墙。    她本来是一盆鄙陋的盆栽,可是劣质的泥胎怎么藏得住她年轻而蓬勃的欲望,一路上的奔波合该被强行忘却,即使伏在他肩上哭泣的时候,也只是一个暂短的休憩和安慰,眼睛里仍然是打不死的未来。    他从繁华湿热的香港来寒风彻骨的北京,圆他的电影梦,可是阴差阳错的,理想始终跟他玩着捉迷藏,而另一个青春的梦竟然在破败荒凉的小屋里暗自孕育,他以为他可以拥有爱情,一份他从不曾想象过的爱情。    当初为了彼此的需要而在一起,可是,没想到我们都要得太多,到了今天,难道说不算就不算吗?怎么样才知道那是爱?也许到不能的时候,也许到不得不分开的时候。我真的羡慕张学友,他的纵身一跃,让爱定格成不蜕色的相片,自己得了解脱,轻松转身又有胃口吃他的阳春面,却把挣扎和心痛留给了另外两个以为彼此爱着的人。一直以为自己痛着、爱着的人不得不放手,一直想要忘掉的人却有了一辈子也打不开的心结。    他那么多年来一直想要拍一部最简单的爱情片,可是每个爱情都有一个场景,他的是青岛,他的是北京,而她的却在青海。      说回电影。导演陈可辛,仍然那么细致入微地把握着爱情的微妙体温,让他们渐渐升温、燃烧,在上海的冬天开出一朵妖艳却又朴素、新鲜却又泛黄的花朵。能把西方的歌舞片元素做了这么成功的移植,如果不是亲眼从屏幕上看见,我绝对不会相信。编剧林爱华,摄影鲍德熹、杜可风,联合导演赵良骏,还有曾志伟和吴君如的客串,叫我不爱它也难。在我个人去年华语片榜单里,除过《孔雀》,就是《如果•爱》。    当然当然当然——还有我最爱的金城武和周迅,在北京的冬天,在冬天里的冰河,在冰河上的拥抱,拥抱里的泪光和温暖,让我怎么能忘?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12
level 7
icand 楼主
来自: Bigteeth (东莞)如果·爱的评论   http://bigteeth.yculblog.com/post.1019663.html    这世界上有一种遗憾,可以让一代乐坛宗师李宗盛在昏暗的灯光下遍地寻找蓝色的小药丸,这种遗憾叫E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于ED,或者说勃起功能障碍的定义是:持续不能达到和维持进行满意性交的勃起。勃起象征着一种力量,所以关于ED的这个定义如果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度,那就是说:软弱无力是不能成事的。    由性这个人类根本出发,我们会碰到女性主义、权力,甚至革命,国家命运等等含义深奥的词汇,但是,天经地义,与“性”这个字关系最为亲近的可能还是 “爱”,弗洛伊德就觉得,所谓爱情就是性本能的表现,说得好听一点是性本能的升华。按照ED给人的启示,如果软弱无力,还会存在爱吗?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教导我们:“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卷,第155页。)如此看来,陈可辛导演最新力作《如果·爱》中的聂文和林见东实在要算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曾经或者正在觉得自己与孙纳恋爱,却不曾被孙纳所爱。他们给予孙纳的绝不止精液的一点热量,但是唤起的却只是孙纳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又进一步的由衷喜悦。     Erich Fromm《爱的艺术》一书1956年在美国出版,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以为不过又是一本“鸡汤读物”。其实,这是一部相当严肃心理学著作。在 Fromm看来,爱与软弱无力无缘,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力量,一种能产生爱的力量。爱应该是奉献和给予,在给予和奉献的过程中让你所爱的人获得新生,而爱人的新生将给自己带来新的希望。聂文和林见东的不幸在于,他们给予和奉献了,也使得孙纳新生了,但是孙纳回赠给他们的却是背叛和羞辱。  孙纳值得同情,从她偷吃林见东吃剩的面条开始,毕竟,“什么爱情故事,可以填饱肚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万恶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鼓吹自由原则,在经济上鼓吹市场原则,老孙是受了他们的毒害了。在她看来,与填饱肚子相比,爱情居于次要地位,老孙如同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一般挣扎于人世,她信奉得是等价交换,互利互惠。所以,她对美国人说“OK”,希望林见东有一天做导演能捧红她,抛弃林见东奔向林的副导演同学的怀抱,最后遇到聂文。爱的定义被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做出不同的书写,是迈向名利的台阶呢,还是相互索取太多的占有呢?或者,是一个十年的心结?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不再有当年张学友自信满满高唱的“如果这都不算爱,我有什么好悲哀”,他如今婉转低回得是:“也许,你是爱我的。”或许,并不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爱,只不过当时我们太匆匆,所以只有在回忆里面,才会想起青海的草原和自己最想演出的那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伴着泪滴说一句“我走了。”这回忆的短暂瞬间让人变得清醒,这短暂的瞬间可以让郝思嘉终于明白她爱白瑞德,自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面对命运和生活的冷硬,即使有了辉瑞公司的帮忙,我们真的就能坚挺火热了么?     很多时候,我们笑着说:“以前真傻”,事后,我们却并没有变得聪明。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13
level 7
icand 楼主
  如果..  如果没有媒体大肆宣传所谓国内首部歌舞片的预设,或许它的歌舞部分还能算是一处亮点.除开影片开头以那位韩国演员扮演的拾起记忆碎片的神秘人为中心的群舞还有一点歌舞片的欢愉和热情外,其他部分的歌曲/舞蹈实在很难让人满意.金帅哥和周小妹的唱功就不计较了,学友大哥的好嗓子算是被陈大导浪费了.不过我们也可以视作这是国内模仿百老汇式歌舞类型片的前奏,明天会更好吧    如果不是这繁多的线索,影片的故事应该能够叙述得更加充分.故事的现实部分-电影拍摄现场,回忆部分-十年前的北京,影射部分-影片中拍摄的那部歌舞片已经在重复叙述,又加入一个捡拾记忆碎片得神秘人作为故事发展的引导,在短短的篇幅中,使得故事没有办法充分的展开,也使得歌舞的部分非常有限.其实这是一个简单普通的爱情故事,导演却花了太多力气在一些无谓的形式上,让人觉得空泛.而观众跟随导演在过去和现在/现实和虚幻中来回跳跃的思维中只能疲于奔命,失却了欣赏一个委婉爱情故事和静静思考的机会.想想那部娓娓的 甜蜜蜜 吧,安静,舒缓,,藏在多少人的心底    如果不是金帅哥,这部片子会少掉30%女性观众,包括我  周讯,气质真是符合那个北京邋遢小妞,怎么看怎么像她自己,喜欢  无论如何,制作班底的强大使得这部片子镜头和氛围都营造得相当好,张大哥那张饱经沧桑得脸被拍得特别真实  第一次觉得北京的冬天的美  还有那辆破上海公交,真是难为他们找出来了    爱  每个人看爱情故事,都会夹杂自己的情绪和故事,世界上得爱情都相似,又都各不相同,故事的优劣,只看个人的共鸣与否吧.    如果 爱  帅哥依旧很帅  周讯居然也能唱高八度  陈导 搞花头 小样 新学的吧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16
level 7
icand 楼主
来自: 素衣如果·爱的评论   『每个人的一生就好象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  有时候他们会以为他们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但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  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悲欢离合戏一场  短,不过一瞬  长,不过永远    现在有多近,回忆有多远  回忆有多重,现在有多倦  现在没有爱,回忆往哪里伸延    开头是难忘  结局是忘记  失去的,多回肠荡气  记不记得也是福气  男的拥有美丽回忆  那女的幸福在不懂叹息  他曾经有一个伤感故事  得不到大团圆,才死心塌地  火热的爱情只出于暂时  又何必固执于偶然的事  忘了吧忘了吧爱情故事  不如醉生梦死一无所知  再提起再提起无补于事  知道了又怎样重新开始    屏幕上近乎疯狂的敲打,爱恨不过一念之间。这样的爱情故事,不是在讲述,而更像是在催毁,实在不是个应该冬天来看的故事。    华丽,歌舞,以及片中学友在高处向下的镜头,看到的时候想起三部片子:《雨中曲》、《红磨坊》、《柏林的苍穹下》。  而时钟,旧电车想起了《阿飞正传》、《罗拉快跑》、《半生缘》。  带了太多的联系,多少对看片有些影响。  可最难忍受的,是易趣的广告。实在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仿佛将正泡在热水中半睡半醒,放着音乐享受的人突然拉到室外的冷空气里,突兀而又难受。    “最浪漫的月份陪女孩看最好的电影。”  看到中凯的封皮上这句话,忍不住怀疑,为何看不出一点浪漫和温馨。  开场是超越真实世界的歌舞,华美炫目,渲染的浓彩重墨,更像是被生活压抑后的逃离。  之后漫天漫地的大雪,湮没青春,单纯,爱恋,拥抱以及守候。  也许他们从不曾爱过。  他与她,或者,她与他。    学友的那句话,直接刺穿了一切:你需要一个导演,而我需要一个人陪。  到后来没有分开,想想,不过是还有继续互相利用的价值,而且是日久共存的熟悉感。  无关于爱。  而金城武的角色同那个曾经鬼灵精怪,为美好生活不惜一切的女孩子也是从互相利用开始。  他为她提供一碗面。  她为他提供一张床。  无关于爱。    大段水下的画面有点触动。  这是向往的,是属于梦的,是远离周围生存条件的,是心底纯美的。  画面很静,气泡缓慢的升腾,又像是许多希望,不断升空,接近梦想,再破碎。  他吻她,粗糙而生硬,是索取。  她拒绝他,挣扎而又被心底勾起一丝温暖的旧回忆,是偿还。  澄碧清透的蓝,折射出明净的白光,打在他们的脸上,是所有从单纯到繁复的岁月。  他的梭角分明,是不可靠近的绝色。  她的粉底明了,是多年为生活奔劳的辛酸。  她与他,只是旧时不可磨灭,无法舍弃的回忆。    后来的后来。  他对她说: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他对她说:我走了,不要忘记北京。  她松手了。  她说不会。  一个人要走,没理由让另一个人留下。  戏散了,无论戏里还是戏外。    他们都是青春岁月里挣扎与拼打的缩影,是生活中无声游动的鱼,随波而逐。  这样的片子,实在无关爱情,也不温暖。    ——  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音乐声起。  所有的过往高高坠下,重重落在雪地上,无声无息的流出血,在白雪上氲染往事的痛与迷茫。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18
level 7
icand 楼主
来自: 赤叶青枫 (北京)如果·爱的评论   赤叶青枫/文    之所以选择去看《如果·爱》,不光因为它是“30年来最盛大的中国歌舞片”,也不仅仅因为它有张学友、金城武、周迅、池珍熙等大牌明星的倾力加盟,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陈可辛。    回首这些年来,无论是《双城故事》,还是《风尘三侠》;亦无论是《金枝玉叶I、II》,还是《甜蜜蜜》……只要是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就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因此对于《如果·爱》这部电影,我个人对它的期望值,甚至超过了《无极》。然而一场电影看下来,我却突然发觉,它带给我的感慨竟远远大于感动。    只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因为影片拍的不好——恰恰相反,我个人认为影片拍的不错,甚至堪称精致。片中那华丽眩目的服装造型,与故事水乳交融的轻歌曼舞,甚为养眼的俊男美女,高超娴熟的剪辑技巧……一部影片能拍成这样,看的出陈可辛确实是下了一番苦功的;而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又是他所驾轻就熟的都市三角恋题材,再加上有张学友等好戏之人的倾力演出,因此在其质量上更是有了相当的保证。    但我却始终无法感动。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这个爱情故事与之前的《甜蜜蜜》等相比,太过于现实所致。如果说后者是凭借蕴涵于其平淡之中的真爱的隽永来温暖人心的话,那么《如果·爱》向我们展现的则是一幅冰天雪地里血肉模糊的残酷风景。    纵观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他们其实都在爱,但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却十分令人玩味。    “北漂”女生孙纳(周迅饰)为了出人头地,一次又一次地狠心抛弃真心爱她的落魄学生林见东(金城武饰),并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不择手段费尽心计“力争上游”,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影视红星。她不是不爱,亦不是不懂得应去珍惜爱,但爱情对她而言,只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热腾腾的汤面,而她又不仅仅满足于此,她真正想要的,是有美酒佳肴的饕餮大餐,于是爱情在她手里,最后成了筹码,成了跳板,成了随时可以换掉的旧衣服。    导演聂文(张学友饰)与孙纳相处多年,事业上,两人是配合默契的工作搭档,他一手将她捧红;生活上,两人相依相伴,是互相慰藉的情人关系—— 然而也仅此而已,各取所需,没有承诺,没有未来,只有“现在”。一切就如聂文所说:“当时,你需要一个导演,我需要一个伴。我以为戏一拍完我们就会分开,没有想到我们会在一起这么久,戏一部接一部的拍……”虽然当他知道后者有了外遇之后,也曾嫉妒,也曾逃避,甚至也曾伤心流泪……但到最后,他依旧能全身而退。爱情对他而言,是占有,是习惯,是排遣寂寞时所需要的一个伴。    而林见东呢,这个拥有俊朗面容、挺拔身材的痴情男子对于爱情,之前的他爱的炽烈执著,义无返顾。即使在遭遇爱人的背叛之后,当其被人抛弃时,他依旧愿意拥其入怀中,这份深情,颇令人动容。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男子,在遭遇爱人的再次背叛之后,爱情,也曾一度成为报复的工具。    ……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情?如果爱,孙纳就不该因贪慕虚荣而离开林见东,亦不该对聂文那么冷淡,好像自己只是他手里的一枚棋子;如果爱,聂文就该给孙纳一个承诺及名分;如果爱,林见东就不会那么处心积虑地报复孙纳,事后又与她抱头痛哭……    ——可是对于这样的三个人,我们又怎么忍心过多责怪?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我们或许能比他们做的更好,但也仅仅是“或许”而已。    其实,我们最爱的人,始终都是自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物质年代,爱情早已不再纯粹,亦不复我们想象中那样重要和美好,更不是生命中的必须。虽不至于完全逢场作戏(多少总还是有点真心的),但也谈不上什么生死相许。没有什么爱与不爱,也没有什么该与不该,只剩下一个假设:如果。    如果……爱,梦醒时分就让我们相依为命;如果……不爱,就让我们悄悄地转过身,平静地来面对这场分离。至于其他,无需再提。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20
level 7
icand 楼主
 “每个人都想明白  谁是自己生命不该错过的真爱  特别在午夜醒来更是会感慨  心动埋怨还有不能释怀  都是因为你触碰了爱”    ——《如果·爱》    这是我第一次在豆瓣上评论,我总是喜欢默默的看,悄悄的写。但是今天看到这里的评论,真的有点惊诧,对于一部电影原来真的有那么不一样的读解。不过能让人多角度的读解的电影才能说是一部有价值的电影。    坦白说,我喜欢这部电影,我甚至能说,这是一部可以作为精品收藏的电影。尽管有人说了,它在抄西方的百老汇歌舞片,但是就我看来,我觉得我们这部《如果·爱》比起《芝加哥》和《红磨坊》更加精彩。当然也许这也跟文化背景有关。    画面很美,转接精巧,台词蕴涵深意,甚至里面的每一首歌,不能不说是经过精心打造。演员的演技很好,戏剧感很强。看到张学友唱“男人就该妒嫉”,看到他唱“也许你是爱我的。”情节和情绪跟歌声如此的完美配合,这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如果这些都不能让它成为精品,还有什么?    是的,如果看故事片的话,它简单。没有曲折没有荡气回肠,甚至它的结局也不如我们所想那般,让小纳顿悟真爱高于一切,苦等多年的向东的执著也有所交待。没有。他们选择放弃。班主选择放弃成全自己的所爱,小纳放弃过去重新审视现在,向东放弃回忆去往将来。他们各自明白自己要的是怎么样的爱,而爱在哪里。    如果一早就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爱,是怎么样的,人就不需要经历痛苦。就是因为不知道,人才需要千百次的徘徊追问自己,这,就是爱吗?  也许只有到了那一刻,当你经过痛苦犹豫失望怨恨妒嫉等等煎熬之后,你才终于明白,爱,向你展示的面孔到底是什么。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21
level 7
icand 楼主
以下还有男人四十: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22
level 7
icand 楼主
 在一种比较瞌睡的状态下看完了《男人四十》,中间竟没有睡着,至少说明它还是好看的。  许鞍华的电影总是文艺气息浓厚,影片开头从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开始,在一个海滩,夕阳西下,一个中年男子同他的孩子。据说《万历十五年》是一部重新回过头来审视历史,改写历史的书。那么这部电影是不是也可以算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人对过往岁月的重新审视和解读呢?    一个男人,人近中年,事业上平平淡淡,比起他的那些同学来说甚至可以叫碌碌无为。他在课堂上十分精彩生动的讲解课文,台下的学生却嘈杂声一片。他努力想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却收效甚微。下课走出教室门,夹着一摞书本,面无表情,这才是他本来的面目。  人们常说,生命是一种轮回。二十年前那一场师生恋(他现在的妻子和他过去的国文老师)现在却发生在他的身上(他和他的彩蓝)。他紧张,不安,但却又为这个小女孩吸引。他是知道这一切后果的,但是依旧挡不住诱惑。彩蓝我行我素,率真大胆,她早已将自己的未来打算的妥妥帖帖,她的老师不过是她打发学校单调生活中的一丝点缀。没有道德批判,也没有浪漫写实。这次我们见到的是一个故事的简单叙述。    妻子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也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当彩蓝在毕业晚会上把画有很多头像的课本交给他的时候,当他们一家三口在盛的病床前背诵《前赤壁赋》的时候,当他搂着妻子说我们一起去看长江的时候。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二十年和一个人在一起,除了爱情之外,会有更多的感情。    我还是很喜欢张学友,林嘉欣和许鞍华的。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31
level 7
icand 楼主
以下是 江湖: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37
level 7
icand 楼主
江湖溜子(嘉兴) 溜子  记得较早以前在看电影上看到江湖的评论,似乎是 一个女子的江湖? 现在看来真是感觉牛头不对马嘴。这本杂志,真是有待商榷,有些偏离话题了。。。暂且不谈        看江湖的故事大纲上,这个故事有三大块:    1翼仔和铁臂在成名前的一段经历    2就哥和左手两人友谊的回归    3插曲翼仔和游游的爱情故事    其中1,2过程是相互穿插起来,看完片子之后我还以为我智商降低了,因为几乎是在就哥和左手两人在餐厅快吃完,铁臂断手之后,才发觉原来翼仔就是就哥,铁臂就是左手。后来想想,估计是编剧水平变高了?哑然,呵呵。如果最后监狱那一段是为了点明这个情节,那么真是多余一笔。    江湖就像是教父1中的大清理那一段情节的放大版,但是穿插了青年部分,还有感人的部分,绝大的部分情节都在一家餐馆两人对话间发生,但是青年部分的回忆中对这家餐馆却没有着手太多的笔墨去描绘,让我对这两人吃饭时某些话有生硬的感觉。此外,片子中那段感人的爱情故事让我有些难忘,当游游拥抱着翼仔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否一次刻骨铭心的感动,一辈子就足够了。但是当我看完整部片子之后,发现这段故事同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之所以我说江湖 是就哥与左手两人友谊的回归,是因为在餐厅两人吃完饭时,左手打电话说,叫那帮小混混来(这里是我没有看懂的地方,叫人来杀就哥?我这样认为)然后他出来给就哥他的兄弟撑伞,然后小混混杀了出来,两人拼力厮杀,最终倒地,两个在一起死去。在成名成为大哥以后,两人多年表面上热情与骨子里友谊的淡化,在这次谈话与厮杀中得到了回归,两人又回到了以前的那种状态:雨夜,拿刀的少年从高坡上奔下。。。     正如有位仁兄说的,这片只能算是中规中矩。部分情节多余或者说莫名的累赘,结构上尚不严谨,当然镜头,氛围的感觉已经很到位了。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43
level 7
icand 楼主
兄弟·江湖·爱2006-06-24 05:42:28   来自: 改之 (泸州)江湖的评论   兄弟·江湖·爱    做兄弟,有今生,没来世,而且还是一辈子的事。  一踏入江湖,一切就已开始,想改变都没办法改变。为兄弟付出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开始失去;得到权力金钱的时候则表示着你注定绝望。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说得好。雨夜的刀光和发梢上是悲凉一点一点地书写着兄弟情刻画着江湖义。  可惜,江湖根本就是一个巨大深邃的黑洞,从你一开始踏足之时就已经写好了答案,这是谁都无力改变的宿命。翼仔和turbo、洪仁就和左手命中注定了要相忘于江湖。  《江湖》的英文名字是《brothers》(兄弟),前者写实后者人性;翼仔干练turbo怕死;洪仁就隐忍左手张扬;一切冥冥中自有天定。江湖的色调永远都是阴郁的,江湖头上的那片天空也永远是见不得光的,虽然兄弟间血性的情义可以画出一道红色的彩虹,可惜那道红色红得太深了,有一些发紫、发黑。  纵观全片,红色鲜血似乎只有turbo的右手受伤时才流淌出来,但当影片结尾处出现在夜雨中那两具瘫倒街边的身体时,血性的红色仍旧冲击心头,让人感觉红色鲜血那残酷的美。一刹那,兄弟情义和黑紫血迹为江湖为人生写下了一个个激越的感叹号,任夜和雨的侵蚀和冲刷却宁折不弯。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江湖就是这样,为了扬名立万为了出人头地,情与义、爱与恨都可以放在一边。  YoYo在翼仔的肩头写下地址和电话然后说:“如果你能活着回来,就来找我。”我不知道翼仔的眼神中究竟有些什么,我只知道我许久不曾感动的心头有一些酸楚,那根本就是一种对爱情的镌刻,对未来的期许。只可惜大家都是江湖儿女,我有人要杀,你有泪要流。把悲伤都留给自己吧!因此,号码和地址都写在了转回头也看不见的肩头,转回头只有看见虚无。  年轻的时候,兄弟间是可以为对方做任何的事情的,哪怕是牺牲自己的一只手;等到了中年成了大哥,为了权力可以找死士来做掉兄弟,心痛心寒心伤。  然后,就哥说:下棋嘛,不一定非要吃完所有的棋。  然后,就哥又对左手说:讲你又不听,听你又不懂,懂你又不做,做你又做错,错你又不认,认你又不改,改你又不服,不服你又不出声。  最后兵不血刃兄弟俩街中被砍......  江湖只是一部电影,有开始就有结束。只不过哪样的结局是我们想要的呢?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来用我的身体,去挡你挥的刺刀,绝口不计以死相见似白费,方知这江湖中全无义的惯例;用我的身体再挡你挥的刺刀,绝口不计我也只盼到下世,恳请各位朋友能明白什么叫手足兄弟。”片尾曲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兄弟;而爵士版的女声独唱《把悲伤留给自己》则讲了一个苦涩的爱情片段。  这就是现实的江湖,有爱有恨有情有义有兄弟,还有雨水冲不走的无奈......  
2007年01月19日 19点01分 44
level 7
icand 楼主
……体力劳动啊……如此好的网站竟然没人响应……
2007年01月20日 17点01分 4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