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波动】《中国文艺榜》于波采访 — 记录
于波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中国文艺榜》的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请来的是现在一线非常有名的一位青年演员,他叫于波。给大家打个招呼。 [于波]: 大家好,我是于波,非常高兴以这种方式和大家见面,在这里我特别要向全球的波迷朋友们问一声好,新年就要到了,我祝大家新年快乐。 [主持人]: 今天你带了好多礼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于波]: 这部戏是《李卫辞官》我在里面演乾隆,这部戏是《神鬼八阵图》我在里面扮演诸葛孔明。为什么带这几部戏呢,我觉得这是我比较有代表性的几部戏。我希望带来之后,能让北京的朋友们,能够注意这几部戏,能够有时间去看一下。 [主持人]: 现在你说了这么多,就是说在于你的这些戏,好像大都是古装戏,那么你觉得自己是更适合古装的那种装扮,还有那种情结吗? [于波]: 其实我拍古装戏,还是从小因为比较喜欢武侠片,到电影学院之后,也没有想到说将来一定会拍古装戏,或者一定去拍现代戏,可是到了中艺公司之后,第一部戏就是《萧十一郎》,这样下来之后,拍了几部古装戏,感觉很不错,时装戏我也非常喜欢去拍。但如果有很适合的角色,就像我后面马上要拍的一部戏就是《让爱情化作珍珠雨》,就是一个时装戏,也是我比较喜欢的。没有特别说比较喜欢古装,就不停地拍古装,或者时装戏,我也会选择去拍。 [主持人]: 好像一般人都认为时装戏比古装戏拍得轻松,你是不是因为这个问题而转去拍时装戏? [于波]: 我不会因为有这个问题而去拍时装戏,我觉得他们都有各自的好看性在里面,古装戏在装扮上各个方面比较麻烦,时装戏更有它的故事性,更容易让观众去理解,这样我觉得看到一个很好的角色,在这一部戏里有很好的发挥,我觉得就会去从这个角色去出发,去选一部时装戏或者是古装戏。 
2007年01月17日 19点01分 1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你刚才提到你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那么你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想做演员呢? [于波]: 其实在小的时候,像我生长在农村那样一个很落后的一个环境当中,只有我家有电视,全村的人有很大一部分人跑到我家去看电视,那个时候,我记得小的时候播的电视是《射雕英雄传》,我看完那部戏之后,我就失落了好几天,一直在想里边的人物,就想见到他们,用现在的角度讲就是追星嘛,那时候我就想自己也做一个演员,在银幕里做一个有故事性的东西,我一直朝着这种理想去走,最后就是到了北京之后,就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然后就开始自己的演员梦吧。 [主持人]: 当时应该说你的家庭在农村,你能够来到北京,考上电影学院,可能也遇到不少的困难,当时家里人支持吗? [于波]: 我开始到北京的时候是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那个时候家里认为我到了这样的一个单位,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也非常地支持我。可是我从来北京之后,我就一直在默默地学习,为考北京电影学院而做准备,那个时候我就想,1998年我在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就是因为文化课没有考上,那个时候我就想下定决心,全身心地来用这么一年的时间来复习文化课,那个时候我就给我爸我妈打电话,我说我想辞掉这个工作去考北京电影学院,我父母就非常不同意,就说你这么好的工作,你要失掉了,你就再没有机会再回来了。那个时候包括我们钓鱼台的领导都不同意我把工作辞掉,我反复跟我做工作,但是那个时候,我就一心想考,因为时间对于我太重要了,我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复习,才能把高中三年级的课程补习完,所以说那一年当中,我就没有告诉家里人,我就辞掉工作,在外面租一间房,补习高中的课程,在1999年的时候就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考上之后,我回到家,我说妈妈你给我4万块钱我去上学,我妈妈说你为什么要去上学,你不是工作挺好的吗,我说我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我上一年之后,我回到家里,我妈妈还不知道我学什么。所以说当大二的时候,我开始出去拍戏我就告诉家里人,我在拍戏了,演什么角色,当一部成品出来的时候,我妈妈看到说,原来我儿子做演员了,是这样的。 [主持人]: 这一切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到现在? [于波]: 对,因为我家里父母完全不做这一行的,所以说并没有在这方面给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真是出于我个人的爱好,那种热爱,那种喜欢,从小到大那种执着而走入这一行的,一直做到现在。
2007年01月17日 19点01分 2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你现在从1999年到现在大概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你拍过十多部电视剧,但是依然做得很低调,在这方面你怎么看? [于波]: 其实我真正拍戏是从2001年,我在拍戏,实际从2001年到2006年是5年的时间拍完10部戏,在工作量上来讲是非常大的,每年一般在8个月的工作量左右,这个时候说低调,其实我这人可能看得比较直接,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你有作品,你一直在工作,拍你自己喜欢的,我觉得就是你想要的,像别人看到就是说,你没有做一些宣传或者是到哪去走秀,我觉得那些当然有机会我也会去参加,可能是还是自己的工作时间比较忙,所以更多的实际上还是在剧组,全身心地在工作,可能很短的时间一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拍10部戏了,所以大家再见到我的时候,你怎么10部戏应该是很老的演员,可是我在很短的时间完成10部戏。 [主持人]: 你现在如果定位自己,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新星呢,还是一个老演员呢? [于波]: 这个问题其实从我的心态来讲,我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新演员,因为到现在为止,我的经验,我的成就各方面还没有达到一个像很多前辈那么有高深的演技,还有对角色的挖掘那么深,那么丰富的经验。对于我来讲,虽然5年当中我拍了10部戏,有一定的经验,有一定的积累,可是我还是用一个很学习的态度在面对我自己以后的事业。能不能作为一个新演员和一个老演员,我觉得我心态上调整得很好是什么,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尽量很谦虚地去学很多东西,比我更晚一些的演员也好,我能给他们指导出什么,或者是能教到他什么,我都会全力以赴地去做,我觉得可能在心态上,我依然会追求一个新人吧。 [主持人]: 你刚才说也是很短的时间拍完了10部戏,在这些戏里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于波]: 其实我觉得艺术这一个行业,它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拍完戏都有一些不足,相比较来讲,我近期拍的《八阵图》,我在里面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诸葛孔明,一个是日照,这两个角色有很大的反差。诸葛孔明跟我的年龄感差距很大的,他是一个54岁左右这样的一个人,在表现上来讲,虽然有几场戏,这几场戏我是用了一周,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这几场戏,因为这决定了整部戏的命脉,我在这个角色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后剪出来之后,反响来看,所有人觉得我是做得比较好的。对我自己的要求来讲,眼前拍戏拍到现在,我觉得我还没有一部真的让我特别满意的一部戏,我自己演的角色,每部戏我都非常满意,但我自己演的角色,我也希望在以后拍戏当中,能找到一个对自己更有挑战性的一个角色,更能把他发挥到淋漓尽致,更是自己想要的感觉当中。 [主持人]: 现在还没有一个自己很满意的角色,如果让你有选择的权利,你希望自己饰演什么样的角色? [于波]: 其实从我演戏到现在,演了10部戏当中,我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有很大变化性的,也不是雷同的那种,我希望自己在以后演戏,在角色方面,也希望自己每一次都能突破自己,突破自己个性当中被压抑住的部分,没有激发出的部分,能让自己更有挑战性的部分,希望自己能让观众,让所有支持我的影迷,或者是喜欢我的影迷朋友们,能够看到另一种不同的于波的形象,和于波的个性能展现给他们看。
2007年01月17日 19点01分 3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新鲜出炉喽~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7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做演员的话,在现场要接触很多幕后的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如果当时没有选择演员这个行业,而是选择幕后的行业,你会选择哪行? [于波]: 其实最直接的当然,我真是一个非常爱演戏的人,我希望做的角色也是希望能跟演员最近的一个职业,比如导演,比如摄影,比如能领导演员的这一部分的职业,比如制片人,或者是类似经纪人的这样的一个职业。因为我这一生来讲,我就一直在靠自己,如果我不做演员,我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尽量就不要脱离,甚至都不要看不到演员这样的一个东西,虽然我不做演员了,那我尽量每天我能看到演员在演戏,或者我能带演员到别的地方去演戏,我也会很开心。 [主持人]: 你的上一部戏是什么时候杀青的? [于波]: 我上一部戏是在2006年的2月。将近一年的时间了。 [网络主持人]: 这段时间在做什么? [于波]: 今年对于我来讲,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休闲的一年,因为对于以往来讲,每年都在不停地开工,今年也是一年都没有拍戏,可能让自己变得更懒散,更放松,但我个人对我自己有要求,有规划,我是从今年的4月份打开我自己的博客,在4月份之前,我一直在写自己的经历跟自传,老板就说你有这个东西,你为什么不发到博客上去呢,那时候我还很白痴地说博客是什么东西,他说就是很多艺人到上面写日记的形式,我说那好,我就把自己写的东西给他,请公司里的人发到博客上面,之后我就开始,就觉得打开博客之后,就觉得是一个责任跟工作,每天如果不写点东西,他们就觉得我没有做事情一样,可是自己也是有不同的东西想写,想让大家来分享,包括从小走到现在每一步每一步的变化跟经历,希望能让大家看到我真正的心里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或者未来在做什么。 [主持人]: 你经常看别人的博客吗? [于波]: 我自己的博客我写过之后我没有看过,但是我写过什么我是知道的,别人的博客我是真的没有看过,很抱歉。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8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没关系。你现在怎么看待炒作这个问题? [于波]: 炒作,我觉得这种东西是现在社会,现在市场上的一种调味品,因为现在这种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它必须有炒作,这种炒作可能让大家更快地、迅速地接受这个商品,或者接受这个人,这种炒作可能就是说,对很多不适应的人接受不了是什么,它来得太快了,或者是它走得也太快了。可能炒作这种东西,它现在在市场上是一个必要的元素,我是这么看的。 [主持人]: 电影学院毕业的,好像都有一种胶片情结,不知道你有没有? [于波]: 其实我个人来讲,是非常喜欢电影的。我觉得在电影里,虽然是导演的艺术,但在演员演戏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你自己,那种感觉会让你觉得真正在创作一个作品,或者是真正让你就是说有纪念性的一个东西,也希望自己在方面能有所发挥,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去完成一个这样的作品。 [主持人]: 这是于波为我们波蜜们准备的一些小礼物,我觉得于波非常有意思,就是一个大男孩,他知道为我们波蜜们想到很多,这是一张照片,这是一个更有新意的非常可爱的钥匙链,就是说他可能不会用语言表述出对波蜜的爱,但是他在自己的行动中默默地对我们的波蜜做出他的回报。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是沈阳人,现在很火的二人转你怎么看? [于波]: 二人转它是地方戏,它讲的是东北话,而且在台词上它有它的,就是说不是大众化的,甚至儿童不宜的那种趣味性在里面,可能很多喜欢二人转的人,就是能够体味到东北的趣味性,像南方人很多听不懂二人转,所以说他也不能体会二人转到底有多好看,多好听,我看二人转的时候,我就很有感触,可能是因为从小就生活在那种环境当中,很容易有一种情结,有一种话语就调动出你以前已经忘记了要说的那样一个顺口溜,那样的一个字眼的话,我觉得二人转它现在之所以慢慢流行,可能也是因为北方人现在已经遍布全中国了吧。 [主持人]: 在你的成长道路中,如果让你对一个人表述最大的感激,你觉得这个人应该是谁? [于波]: 可能说近一点应该就是我公司的两个老板,周鹏先生和蒋雪柔小姐,可能说到每一个阶段,对于我个人来讲,每一个阶段都有我的必要,非常重要的人物。现在我做这一行,对于我帮助最大的可能就是周先生和蒋小姐。因为是我公司的两个老板,他们在我方方面面都给我做了很长远的规划,可能我自己没有看到,但是我生活当中每一步,每一步走过来都是有验证到的。所以说在这里,我是非常感激这两位老板的。比如我从不同的行业转到这个行业,可能对于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比如钓鱼台的总经理陈哲小姐,到了电影学院以后,给我最大启发的就是电影学院的院长就是陈义,还有张会军老师,还有刘之子老师,这几位老师都是我做这一行,在我表演事业上给我很大启发的几个人,所以在这里我也特别地谢谢你们。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9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波波的系列帅图3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11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波波的系列帅图4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12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镜头前突然出现一只手…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14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原来是送照片的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15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让我看看这是什么?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16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你要看哪个呀?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17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现在很多影星的目标都是要进好莱坞,你对这个怎么看? [于波]: 其实我觉得好莱坞并不是我能占领的领地,因为方方面面跟中国都有很大的差异,现在大的环境来讲,好莱坞是整个演艺事业的最高点,所以说自己的能力能看到多远,就朝着那个方向去做,好莱坞当然是所有人的梦想,但是你到底离那个梦想有多大差距,也许我今生我达不到那个地方,所以说我不会想那么远,尽量能在国内,在中国能做好一个好演员就已经很足矣了。 [主持人]: 其实我们《中国文艺榜》在立足点和出发点上面,我们当时考虑的是让全世界的朋友们,都能了解到我们中国内地,中国大陆港台,这些最优秀的演员,让他们能够多方面、多角度的真正地了解我们,这也是我们这次办榜的一个主题,而且我们很意外地发现,波蜜有很多都是来自于海外的,他们对于你的了解,好像比大陆内部的人还要多,这点你是怎么做到的? [于波]: 可能是因为我拍戏的种类的原因吧,因为我一直拍古装戏比较多,像现在的中国市场,也就是真正的古装戏,特别是武侠片才能走一个海外市场,在国外的人,他看到中国的戏,看到中国的演员,他应该会有一个特殊的亲切感在里面,因为毕竟人在他乡,他对中国人的这种相貌,这种演戏,这种个性,这种样子都很容易理解,所以说我觉得可能还是我拍过的戏,大部分是因为古装戏在海外播出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说让他们认识的机会就比较多了。 [现场图片]—就是这个…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18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我想要这个…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19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我还想要这个…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20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给不给,舍得吗?
2007年01月17日 20点01分 21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现在很多人对古装戏都有很多的界定,你怎么认为呢? [于波]: 其实这种界定可能也是暂时的,如果一窝蜂地做一件事情,一窝蜂地做一种东西,这种东西肯定是供大于求的,可能就是因为这种政策一出来,整个对市场的一个调和,可能短时间调和之后,大家觉得市场又缺这个东西了,再一放宽,可能大家对古装片的认识,古装片包括做戏的风格,水准,质量,要求会有一个新的表现,将来再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是一个更高水准的东西,如果现在要再做一个东西,还不如以前的东西的话,可能谁都不会去做。因为现在毕竟是市场经济,大家都会追求一个我付出得到,会得到这么多东西吗,所以说他会有一个很具体的考虑的。 [主持人]: 您现在也接过很多戏,您现在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的权利的时候,你对一部戏,一个角色选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标准吗? [于波]: 我当然有标准,这种标准还是自己,首先这个角色我能不能掌握住,能不能把握得很好,如果这个角色离我很遥远的话,甚至就是说你是完全掌握不住的这样的一个个性,我觉得我不会去碰,因为我觉得每一个人,在表现一个角色的时候都很有限,其实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一直培养,一个演员要能演各种角色,实际这种角色的定位,实际是在舞台上能完成的,真正在剧情当中,在画面里,用电视剧的屏幕,电视显现的时候,人第一直觉看你是不是这个人,如果是的,你做的每一步,你的各方面都已经认定了,如果不是,你做的各方面的努力可能在观众心目中就已经没有了50%了。那天看到一个导演说,他说现在选演员至少要80%的像,我是一个导演,我花20%的努力就可以导出来了,如果再有功力,他不像,那导演累死也导不出来。话说回来,可能在父母的眼里看他永远是儿子,就像我演任何角色,在我母亲,我爸爸眼里看,永远是我,他不会觉得我儿子怎么会演这样的东西,他不会觉得,所以说除非对你不了解的,他会看出你方方面面的,这种诠释还是在你能凌驾于基础之上发挥出来的。[现场图片]—让我想想…
2007年01月17日 21点01分 22
level 8
5101955 楼主
[现场图片]—终于到手了~~YE!
2007年01月17日 21点01分 23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那么你比较希望和哪位导演合作呢? [于波]: 其实我觉得在国内现在有很多好导演,像我大部分合作的都是香港导演,包括台湾导演,国内导演我也希望能跟陈家林导演合作,另外像电影也希望能跟冯小刚导演,还有张艺谋导演,这都是以前一直所追求的梦想。 [主持人]: 你喜欢看电影吗? [于波]: 我非常喜欢看电影。 [主持人]: 现在院线上面上映的电影,你都会去看吗,如果有时间。 [于波]: 我会去看,像《黄金甲》我也看过。 [主持人]: 评价一下呢? [于波]: 如果比张艺谋导演的三部巨作来讲,我更喜欢《英雄》,因为那部戏跟我所演过的角色,风格,很容易掌握住。我又有一些很多的感触在里面,所以说像刚拍的《黄金甲》,我看了之后,我觉得在方方面面有很大突破,也有很多的新的东西,但是在剧情当中,那种剧情我不大能理解,自己也不是说很容易能接受的一种风格,所以说我更喜欢像《英雄》那样的一个剧情。 [主持人]: 就先说最近的吧,先说《黄金甲》,如果你自己想象中,在这个剧情当中去饰演一个角色,你觉得自己更像哪一个角色? [于波]: 其实如果以我的个性来讲,我觉得那天我看完,我的确有很多感触,我说如果刘烨这个角色让我去演,可能就有我于波式的风格呈现在观众前,刘烨也有他的风格,在整部戏当中,那个角色是我喜欢的,我也希望能演这个角色,我看过之后,可能对那个角色比较着重的有一点想法在里面,所以说更偏重那个角色。 [主持人]: 于波式的风格怎么样去概括呢? [于波]: 其实这就是我在演一部戏,对一个角色的诠释和理解,于波式我会把自己的个性,自己对情感的理解放入里面,就是这样的一个。 [主持人]: 就是把自己真正地融入那个角色当中,就是独一无二的于波。 [于波]: 对。
2007年01月17日 21点01分 24
level 8
5101955 楼主
[主持人]: 刚刚聊到《黄金甲》,我们知道它的剧本是来自于《雷雨》,在北京上学的时候,有没有演过这个剧本呢? [于波]: 在北电的时候,没有演过《雷雨》,我演的是《小井胡同》,那也算是一个每届必演的一个剧目,那时候我刚去拍戏,刚去拍第一部戏《萧十一郎》的时候,回来,我们那个大戏已经架起来了,所有的演员已经定位了,我说老师你必须给我安排一个角色,因为这一部话剧对我很重要,因为马上这个话剧演完,所有的同学就面临到外面去拍戏了,我说我非常珍惜,能不能有一次机会来演,因为可能我们在离演出只有10天的时间,那个时候我就说,我说老师你随便给我安排一个角色,希望我能有一点挑战的,然后那个老师就跟我说,这样吧,你说你长得这么帅,让你演一个比较挑战性的,那就演个疤拉眼大哥吧,当时我一看到那个角色,包括一听这个名字,我说是最丑的一个吧,他说是的,这样对你来说才是最有挑战性的。当时我自己看都没有信心,演下来之后还是挺不错的,因为至少我自己敢演那样一个角色。 [主持人]: 你当时心里有没有想过,影响了自己的形象? [于波]: 因为在舞台上不会吧,因为没有摄像机的记录,你演过就演过了,可能观众会记得你,或者台下的人会记得你,你眼睛有一块疤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可能我那几天过得也不是很好,每天就是说,赶紧上场了,演疤拉眼大哥了,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已经演过好几场戏了,其中有一天,一个演员上场之后,他就说错台词了,他说疤拉眼大哥死了,我刚一想上场的时候,他说疤拉眼大哥死了,我就没法上去了,然后他又冲上去说,疤拉眼大哥又活了,弄得我挺尴尬的。 [主持人]: 你有没有想继续留在话剧的舞台上? [于波]: 我觉得演话剧感觉跟演电视剧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演电视剧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创作,比如说我在拍这个戏的时候,你可能跟我一起演,拍别的时候,你可能就休息了,舞台剧就不同,是所有人都在演,大家是为一个戏着想的,缺一个人都不行,那种战斗力可能是让每个演员有过那样的经历,有过那样的底子,更好地在拍电视剧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很好的艺德吧,所以说能有机会演舞台剧更大于演电视剧方方面面的那种精神。 [主持人]: 但是我们都知道,舞台剧可能相对于电视剧,因为电视剧更多地被称为快餐艺术,一个非常精致的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时候,可能收益并不大,那么如果你真的有这样的机会,你也会放弃电视剧,走到舞台上吗? [于波]: 其实我当然希望能有机会演舞台剧,像我现在的同班同学,好多都当老师了,然后也说于波你能不能回来帮我们排练一个小品,我说可以,只要你们安排时间,我就可以排,其实自己走到现在,还是对舞台有一种热爱在里边,也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演一场很好的舞台剧,对自己的方方面面,能有一个更大的提高,其实我演戏跟舞台剧,跟电视剧以收入来讲,肯定不如电视剧,但是舞台剧它给你带来的那种感觉,那种享受,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是别人不能够去想到的那种很爽的感觉。是很过瘾的。 [主持人]: 其实一个很大的舞台上,自己演绎一个角色,那种过瘾是无法表达的。 [于波]: 对。
2007年01月17日 21点01分 25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