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汉魏晋南朝汉人女性的发式
武汉汉服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嗯,无聊,找小度子玩~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1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小度子很调皮···不让我发···好吧···上图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2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一、两汉时期汉人女性的发式
  发式属于礼仪的表现之一,古礼记载了日常起居男女该有的仪行,其中日起而作的首要事项就包含整理头发。妇女,“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梳理头发后结发别笄。又,为容貌姿态之属,能展现女性的姿色。诗人文士歌咏女性之美时,常会将妇女的发型与其状态视为女性颜貌的一部分,烘托出花容月貌、窈窕姣好的美人形象。民间乐府诗等也有描写美发且面貌出众的美女,例如:《诗经》提到“鬒发如云,不屑髢”,表示有乌黑的秀发,就不需要戴假发修饰。楚国诗人宋玉曾借赋讽刺,谈到谁才好色的问题。诗赋里评价美女及丑女的外表,归纳出几点特质;发式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它会给人视觉的初步印象,并且于焉连结到美感的认知。美女,“东家之子,増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而丑女登徒子妻则“蓬头挛耳,齝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
  汉代,妇女发式与美感相连的想法仍可见,“若乃夫郊采桑之妇人兮,袿裼错纡,连袖方路,摩池长髩。便娟数顾,芳温往来接”、“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景曜光起。”、“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裾,紫绮为上襦”。
  依礼古代发式有相对应的等级制度。服制规定的服装、佩饰、发式依等级、礼仪形式而定。实际情况,虽然都有提到皇后嫔妃、民妇奴婢都留意发式的装饰、变化,但据最近考古出土发现依对象限定作何种发式,或规定依身分作该种发式,并非是全面的。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3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一)发髻
  当时流行有堕马髻、瑶台髻、三角髻、三鬟髻、分髾髻。依造型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垂髻”,一为“高髻”。
  1.“垂髻”
  顾名思义,发式作垂于肩膀以下。垂髻实由椎髻演变而来,如云南晋宁石寨山20号墓出土的陶俑,图41的滇族妇女梳的发型就是椎髻。
  战国末西汉初滇国男女皆作椎髻,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交通便利,有官员派任于此,相传其装扮渐渐传入至楚国,使楚国妇女开始留作椎髻,并散播开来。据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图42的“楚国贵族妇女”,她的发型从侧面俯视,如同椎子。
  这发型的做法简单,先将头发正中分出线路,朝脑后梳理,然后在后颈挽成髻。到后来,堕马髻出现,才始向一边倾斜,作垂髻状。
  按文献此出自东汉大将军梁冀妻孙寿,《后汉书.五行志》:“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糚、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所谓愁眉者,细而曲折。啼糚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堕马髻者,作一边。折要步者,足不在体下。龋齿笑者,若齿痛,乐不欣欣。始自大将军梁冀家所为,京都歙然,诸夏皆仿效。”不过,最新考古出土如江陵凤凰山木俑等,时间却都在西汉。时各地可见垂髻的发型。因此,堕马髻出现的时间不是在东汉。据学者高春明考证,发现《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谈到,“汉武帝又令梳十二鬟髻,又梳堕马髻”,对照这些出土陶俑木俑,推定应当在汉武帝时期。东汉时期,反而真正盛行的是倭堕髻、垂髾髻。倭堕髻,由堕马髻演变而来。总发于顶,在颅顶正中挽一发髻,发髻朝一侧倾斜堕落,再用簪固定。其形状可见下图图44(洛阳市郊永宁寺“汉魏故城”出土的泥塑供样人头像),妇女的发式低垂且倾斜、侧在一边。垂髾髻,下图45(四川大邑东汉墓出土画像石)妇女梳髻盘于头顶,髻后垂下一霄。传为汉明帝令宫人梳百合分霄髻、垂霄髻,一说为汉元帝,但见于考古资料,两汉均有垂髾髻,估应不会晚于东汉。依据现有的考古出土,身分高和低者有作垂髾髻的,对象有奴隶主、贵妇、奴婢、舞姬。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4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2.“高髻”
  战国至西汉作高髻打扮的人并不多,都是歌舞艺人为主,出自表演演出的用途。从宴乐图,可看到女舞者的长袖妙舞以及其柔美柳腰的体态,表达出当时的审美观。
  西汉初年,“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成帝时的赵飞燕“纤便轻细,举止翩然”,身材娇柔体态飘逸。舞者发式的打扮其实不限高髻,也有作垂髾髻,与曼妙的舞姿、华丽的服饰一体,成为诗人眼中仪态万千的佳人,意境唯美又高雅,气质焕发。就如傅毅《舞赋》描写:“姣服极丽,姁褕致态。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涕而横波。珠翠的烁而炤燿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红颜光鲜亮丽的衣着,随音乐悠然起舞,灵活的动作,容貌逼人,令旁观者心旷神怡。不只是表演舞蹈的场合,据文献纪录汉武帝时期有许多宫人作高髻。唐代段成式《髻鬟品》载九环髻、飞仙髻,成帝时赵合德梳欣愁髻。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载十二鬟髻。西汉汉武帝至成帝、元帝这段时间的出土文物尚不多,因此有学者认为此皆出自后人的揣度,高髻的流行自东汉才开始。不过,佐野史等资料,却发现这些发式与仙界仙女有关。如三角髻,下图47西王母旁的上元夫人领仙女,“女子皆十八九许,形容明逸,多服青衣,光彩耀目,真灵官也。夫人年可二十余,天姿精耀,灵眸绝朗,服清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至腰,戴九云夜光之冠”,连西王母也“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察壁画,则画中的西王母、天女的服饰打扮近似真实世界的汉代妇女。下页图48“西王母像”(山东沂南汉墓出土)、图49“天女像”(浙江绍兴出土铜镜纹饰),前者容貌如后妃贵妇,戴两貹;后者产生的时间约在汉魏之际,然舞姿飘然摇曳,细腰长袖状,衣着同汉代服饰。
  虽说反映了神仙信仰的盛行,然配合文物来看,也有出自时人想像的可能。到底妃嫔是否因此信仰或传说而做发式,尚待更多史料文物考证。不过,以发式为展现“美”、“色”此一举止的确存在后妃间。例如:成帝时的赵合德,“合德新沐,膏九曲,沐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东汉明帝皇后马皇后作“四起大髻”高髻,“后长七尺二寸,青白色,方口美发。为四起大髻,但以发成,尚有余,绕髻三匝”。又,选拔后妃的标准包含美发。建和年间选宫女,故大将军乘商女“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姁寻脱莹步摇,伸髻度发,如黝髹可鉴。”。东汉马严曾上书给光烈帝,求让马援女进宫;提到“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态发肤,上中以上,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从此角度或可以理解后妃何以重视发式,并将之当作姿色的展演。
  东汉,不只后宫后妃作高髻打扮,贵妇也作此发式。山东微山两城镇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石,汉顺帝永和四年(西元139年)所画,如图50,将发挽成高髻盘旋于顶。又如山东金乡朱鲔墓出土,图51的贵妇在髻上又插花钗。
  然而,东汉末年某些宴乐场合,却可见到舞女或婢妾梳高髻别花钗(图52)。原本依礼制只有皇后才能“副笄六珈”,但如今身分低微者却也能插花钗。
  若以出现频率与穿着来说,一般情况仆婢、家属晚辈有头绑巾加横插二钗,也有单裹巾,不另加钗饰。一方面由钗环来看,它的数量还是有限制。因此,此情形并不常见。
  至于平民妇女,文献纪录有作“椎髻”者。东汉隐士梁鸿妻孟氏,嫁梁鸿时盛装入门。过了七天,梁鸿不搭话。他说:“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认为粗食淡饭、简朴不加虚饰才是隐逸的生活,于是孟氏“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或作简单的发式,将头发向左右平分,或直接露髻不加发饰。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5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二、魏晋南朝汉人女性的发式
  此时期妇女发式尚高髻,延续两汉发髻的基础,更进一步编造更多新型的发式。曹魏有灵蛇髻、反绾髻、百花髻、惊鹤髻、芙蓉归云髻、涵烟髻。东西晋有缬子髻、流苏髻、芙蓉髻。南朝刘宋有飞天紒,梁有回心髻、归心髻,陈有凌云髻。鬓发也转向流动,营造清新飘逸的造型。此时期发式的取法仍有仙道信仰的力量存在。一方面后宫后妃宫人的发式,可见于文士诗赋对仕女的描写,同时某些作品还保存前朝以来“仙女”的形象。南朝,有些女诗人书写自身周遭事物、对外界的感怀时,也触及容仪。她们对颜貌的重视与打扮,反应了女性对美感的追求,更披露传统以来有重视女貌观念的存在,也突显出行为背后的动机。里面就提到发式是其姿色容仪的一部分。至于发式流传的范围或程度上,史书则强调由中宫开始散播至民间这一途径,而出土文物考民妇有作这些发式,再与诗歌文集对照来看,可知当时仕女民女尚美进而追求美感的风潮。
  (一)发髻
  倭堕髻于汉魏之际曾风靡一阵子,后改变成盘桓髻。盘桓髻,发髻堆集在头顶,如层层叠云一样,侧面观看,有弯曲的线条,故以此称之。晋人崔豹《古今注》提到盘桓髻的出处来自古都长安,“长安妇人好为盘桓髻,到于今其法不绝。堕马髻今无复作者。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曹魏出现的发髻也都来自京都,与宫女后妃有关。百花髻、反绾髻传由魏武帝命令,百花髻、芙蓉归云髻由魏文帝命令宫女梳的发型。涵烟髻传为魏明帝宫女所创。
  惊鹤髻,“魏宫人好画长眉,今多作翠眉惊鹤髻”,也是来自宫女。灵蛇髻则传为魏文帝后甄宓所创,引起宫女争相模仿。做法是将头发梳到头顶,一股或双股,再盘成各种形状。按传说,甄氏是因“宫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间接传达出此发式的多变特质。东晋顾恺之曾拟想此发式,所画《洛神赋图》的洛神即作灵蛇髻。
  洛神的身影轻飘,衣袖曳风,凌波微步,衣裙俱垂,乃顾恺之据曹植《洛神赋》而画的。“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面容姿态“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峩峩,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云髻,形容发髻高耸如云。至南朝,灵蛇髻发展成为飞天髻,与云髻同流行。西晋,另有缬子髻出现。不同其他高髻,髻上有另加发饰修饰,如图58安岳高句丽古墓壁画上的妇女,缯带反而是系于发髻的底部,斜垂下来。
  文献指是贾后所作,“缬子”音同“截子”,隐射谋害太子。《晋书》的《五行志》遂将之当作“服妖”;不过,在《搜神记》、《晋令》里却都提到“天下歙然化之”,对照出土壁画与地点,虽说不知仿效的妇女有多少,然的确有民妇接受这种发式。此外,太平髻、芙蓉髻也兴于后宫,芙蓉髻至南朝仍可见。另外,梁朝还流行其他发式;回心髻、归真髻、总郁髻、罗光髻,也都来自宫中,传为梁武帝命宫女所作。陈朝则有随云髻。由后世文人笔记,可知诸多发式出于妃嫔、宫女,甚至为帝皇的发想。不过,当中有忖度的成分。然一方面,依南朝诗文的描述,可知南朝确实流行高髻,也显现出时人的审美观。例如有诗说,“厥初在鞠,王质华繁。玄发倏曜,蛾眉连娟。清颅横流,明眸朗鲜”、“低枝拂绣领,微步动摇瑛。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
  现实生活里的“美女”,也如神女般的体态轻盈、皮肤白皙、唇红齿白,有双明朗透彻的眼睛。予人的观感却是多面的,有妩媚娇柔的,有艳丽迷人的。例如有诗说,“望江南兮清且空,对荷花兮丹复红。卧莲叶而覆水,乱高房而出丛。楚王暇日之欢,丽人妖艳之质。且弃垂钓之鱼,未论芳萍之实,唯欲回渡轻船,共采新莲”、“狭斜才女,铜街丽人。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价,思尚衣巾。芳逾散麝,色茂开莲。陆离羽佩,杂错花钿”。
  不管是何种风貌的女性美,“妍姿媚貌,形色不齐,而悦情可均。”,都能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姿容的观赏由外至内,想像、连结,投射出审美的观感。这种强烈诉求视觉上的感官,除了男性以外,也有来自女性的认同。特别在女性诗人的作品里,也能见到她们重视“貌”、“色”,用之来表示青春年华,以及在与男性两性情爱间占有重要地位的想法。例如,“英英丽质,禀气灵和,春茂翠叶,秋耀金华”、“东家挺奇丽,南国擅容辉。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还看镜中色,比艳似知非。摛词徒妙好,连类顿乖违。智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表示女诗人有才华文章,然而也担心花样年华不再,姿色不足于人前。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7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二)鬟发
  待嫁的妙龄女子有作ㄚ鬟以外,此时期较多梳ㄚ鬟的是侍女。图59出土于江苏常州戚家村六朝墓,出身平民,梳两ㄚ鬟,并在尾端系上带子。江苏扬州邗江南朝墓出土,图60为南朝梁武帝时期的侍女画像,画中人皆梳双鬟,头发盘成两个硕大的圆环,圆环的方向与面部正相一致。
  也有打破礼俗,已为人妇者作发鬟。“恨鬟前之大空,嫌金钿之转旧。顾影丹墀,弄此娇姿,洞开春牖,四卷罗帷,春风吹梅落尽,贱妾为此敛娥眉”,道尽了妇女感叹年华老去,为情伤感的心情。
  (三)鬓发
  魏晋以降,鬓发的修饰朝往流动、摇曳的风格。曹魏,相传魏文帝的宫人薛夜来等四人创“蝉鬓”,因其色黑且薄片如蝉翼,故以此称之。后因六朝流行缓鬓倾髻,鬓发往两边扩大展开,图61所示,形状就像蒲扇。此外,还有“薄鬓”、“云鬓”,顾名思义,鬓发轻薄,两种发式皆始于魏晋,延续至唐不坠。
  六朝时,鬓发长度变长,下垂不仅过耳,长到颈部,甚至被搭在两肩。也有作“鸦鬓”的妇女,江苏南京西善桥晋墓出土的陶俑,图62中的妇女发髻窄而高,鬓发向两侧伸展,两头高翘弯曲,形似鸦翅。
  相对汉代,魏晋南朝有多种鬓发发式,而在对象方面,民女亦可见其注意鬓发的修饰。“俗之妇人,八月旦,多以锦翠珠宝为眼明囊,因竟凌晨取露以拭目,聊为此赋。尔乃裁金镂,制此妖饰。缉濯锦之龙光,剪轻羁之蝉翼”。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8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一、两汉时期汉人女性的发饰
  入汉之后,从服饰上可清楚见到男女之别,女性所使用的发饰凸显出性别与社会文化期待“婉约”、“姣容”、“美好”的价值。
  (一)冠
  式样不同男子所戴的冠。上面有金银箔、纱罗等制成的花状、珠翠。传始于秦汉,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提到秦始皇令三妃九嫔戴“芙蓉冠子”;考其他史料,描述汉代后妃戴冠情形较多,而且与实物模样类似。《二仪实录》:“爰自黄帝为冠冕,而妇人首饰无文。至周亦不过幅笄而已。汉宫掖承恩者,始赐碧或绯蓉冠子,则其物自汉始也”。在神话传奇里,西王母戴“太真冠”、“晨缨之冠”,上元夫人戴“九云夜光之冠”。最直接载后妃使用冠见于《西京杂记》,赵昭德恭贺赵飞燕被封为皇后而送礼,礼单上罗列各式各样贡品、发饰、绫罗绸缎。“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金华紫轮帽。金华紫罗面衣。织成上襦,织成下裳。五色文绶。鸳鸯襦、鸳鸯被、鸳鸯褥,金错绣裆。七宝綦履。五色文玉环。同心七宝钗。黄金步摇。合欢圆璫。……。’”,金花紫轮冠即是花、珠宝等饰成的冠。
  (二)簪
  对映冠,上自后妃贵妇,下自民妇奴婢使用簪来的普及。玉簪,在汉代一直是妇女的主要首饰。又叫“玉搔头”,“(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其实不只上层社会可使用玉簪,在各地的墓葬品也可见到民间妇女保留许多玉簪。同样情况,金簪的使用也是如此。
  特别在男女交换定情物时,簪钗常是女方交付给男方,表示情投意合的信物。“何以结相于,金薄尽搔头。”,见诸士人名媛、一般平民之间。不过,从簪雕塑的精细度、簪首的纹、材质,仍可见其社会经济地位。如玳瑁簪、如意形簪首、凤凰等吉祥兽纹常为后妃贵妇使用。在东汉服制里有详细的规定:后妃者,“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簂簪珥。簪以王毒瑁为适,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簂。诸簪珥皆同制,其适有等级焉”,“皇后谒庙,假结,步摇,簪珥”,“贵人助蚕制,大手结,墨王毒瑁,又加簪珥”。“长公主加步摇,公主大手结,皆有簪珥”。公卿夫人,“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簂,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适,长一尺,为簪珥”。
  后妃的发饰华丽早在殷周时已是如此,诗曰:“副笄六珈”,据郑玄注“珈之言加也。副,旣笄而加饰”。穿着,“每有讌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珥光采,跬裳鲜明……”,相对庶民,经济地位低下者使用竹笄或荆笄,竹笄是笄的早期形式,以竹片削成,而荆笄甚至成为贫者的代称。“荆钗布裙”,后汉梁鸿隐居,妻孟光常荆钗布裙,后人借用譬喻为贫户家居。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10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九)其他:
  1.“花钿”,钿又称磸,以金银、珠翠制成的鬓花,是钗类的一种。花钿,即是制成花状的发钗。
  2.“珠翠”,也有用珠宝直接佩簪在头发上,“珠翠的铄而炤燿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描写舞者翩翩起舞而头发飞扬、珠宝闪亮夺目,正在舞蹈的画面。
  3.“镊”,本来是夹子,妇女拿来作脸部修容的工具,后也用来夹发。镊子头上有其他饰物或雕塑。
  4.“面衣”,为妇女遮蔽脸孔的布巾。为男女有别,女子位于“内”以家庭为重的社会责任,《礼记》载西周已经有贵族妇人戴面衣出门。西汉,后妃贵妇使用华美精致的面衣,民妇则使用布幅宽大的“蔽膝”。赵昭德祝贺姊飞燕册封为后所送的礼物有“金华紫罗面衣”。至于蔽膝,则是出外工作妇女使用的大巾、巨巾,据西汉刘熙《释名》注,蔽膝乃蔽膝前,“齐人谓之巨巾。田家妇女出至田野,以覆其头,故因以为名也”。
  5.“梳”,梳子的使用甚早,但用在装饰上则是女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品里有梳子出土,而在人体尸骨头部甚至还连附着梳子。
  春秋战国时期仍可见妇女插梳,但秦汉时期并不多也不普遍,要到魏晋以后才开始流行起来。
  这些发饰都是用来插戴头发上,来衬托或展现发型美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然而,一方面也有实用性质,用来固定头发。梳理、穿戴是“妇容”应有的行为,“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平居时即如此,脱去发饰或乱了发型反而非常态。如:馆陶公主向汉武帝请罪,“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周宣姜后,齐侯之女也。宣王尝夜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旣出,乃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起,以见君王乐色望德……。’”,去簪变成另一种涵义。“长枕横施,大被竟床。莞蒻和软,茵褥调良。粉黛弛落,发乱钗脱”,为男女婚礼洞房的描写。对照男性,妇女的梳理发式别发饰,更有美貌的寓意在内,这点在魏晋南朝诗文作品里更多。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13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十)其他:
  1.“金翠”,珠翠金饰等物,用来点缀发稍或发际。采菱女,“江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桂棹容与歌采菱”。
  2.“花胜”,汉代时流行玉胜、金胜,取其辟邪吉祥之意。又有织物制成的织胜,彩帛、色纸、金箔等作成花朵的花胜。此时期织胜、花胜等仍受妇女喜爱,为重要的发饰之一。“杂花胜而成疏,依步摇而相逼。明金乱杂,细宝交陈”。荆楚地区,新年时妇女也会戴胜,“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以色纸裁成华胜别在发上。
  3.“钗符”,钗符以五彩缯帛剪制成符牌,于端午节男女插在髻上,以避邪。荆楚地区在端午节则有将艾草编织成虎形,或以剪彩帛为虎,插在髻上来驱邪避恶。
  (东吴大学历史学系2005年硕士论文:洪子婷《汉魏晋南北朝汉人发式、发饰之研究》第81-126页。)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17
level 5
我最爱的魏晋南北朝丫 ,顶一个,八宝酱,幸苦啦[KISS]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18
level 8
穆羽西 楼主
[亲亲]亲爱的,偶不辛苦,来香一个,哈哈~
2012年06月06日 15点06分 19
level 10
.....光天化日之下 搞基 成何体统
2012年06月07日 05点06分 20
level 13
其实你是在羡慕嫉妒恨么?话说,我们玩玩试试吧~
2012年06月07日 07点06分 21
level 13
是玩头发什么的……梳头发……咳%……发现掉了几个字,意思读起来都有惦怪……
2012年06月07日 07点06分 22
level 10
[寒] 我不是随便的人!!!
2012年06月07日 10点06分 23
level 10
吓死我了 !!!![吃惊]
2012年06月07日 10点06分 24
level 13
回复24楼:我也是打掉了几个字以后发现有点怪……
2012年06月07日 10点06分 25
level 10
[鲁拉] 其实如果是其他的单身妹纸 我不会介意 (这货随便起来不是人
2012年06月07日 10点06分 26
level 13
回复26楼:╭∩╮()^))╭∩╮鄙视你!
2012年06月07日 11点06分 27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