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时间,有时是你最大的敌人,有时也会是你最好的朋友。 2008年的4月,我第一次见到六六,彼此熟悉了半年后达成合作电视剧的意向。 08年底到09年,六六因为母亲和自己生病,频繁地进出医院、关注医患,后来索性蹲点医院。2010年,她首先推出了小说《心术》,接着改编成电视剧本。当年11月,电视剧《心术》开机,15天后停机。 半年之后,《心术》第二次开机拍摄,导演杨阳,主演吴秀波、海清、张嘉译、翟天临、韩玉芹等。前期拍摄两个半月,后期制作六个月,2012年3月全片完成。5月3日,电视剧《心术》将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天津卫视和搜狐视频、新浪视频首播。 历时四年,铸就《心术》。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2
level 11
2009年,六六并没有写出合约中的剧本,因为她把太多时间花在了医院里。一开始是她母亲生病,母亲痊愈她自己又生病住院,康复了以后她发现自己离不开医院了,因为那里每天都有很多新鲜的故事:生老病死,人间百态。六六从一个病人家属,变成一个病人,又从一个病人变成医生的朋友,最后成为了一个用笔沟通病人与医生的作者。 “仁心仁术”的人与故事,很多都有真实的背景。六六想表达的是:这个社会上并没有这么多坏人,更不可能有那么多不好的医生。每个行业、每个群体,如果你走近,基本会发现95%以上的人,都是如你我一样的平凡人,医生同样如此;大家在工作中都会有失误,对其他人而言,那是意外,但对医生而言,病患往往会认定为事故;看病是否算消费?意外能否当成事故?当病患带着录音笔、不信任进诊室,当医院经常被喷漆、被布置成灵堂,当医生被袭、被害不断发生,我们是否需要审视,社会肌体哪里出了问题?如果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希望当医生,不愿从事当教师,那么我们社会的未来又在哪里? 长江文艺的金丽红与黎波建议六六将这个故事取名“心术”。“心”是价值取向,“术”是技能手段。心在术前,心比术重。心与术的结合,是这个故事最想表达的主题。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4
level 11
走出卫生部,我和六六不约而同地卸下原先的担心和顾虑,但是却扛上了更重的责任和期待。这是一个上上下下都非常关注的题材,这也是一个目前还没有成功剧先例的领域。在中国如果一部电视剧播出收视率高,往往意味着每晚有一亿人次左右的观众在观看,还有二轮、三轮播出和网络播出,36集,几个月中观众可能达百亿人次。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传递先进的认知与理念?永远是电视人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热爱这个行业的最根本原因。我内心对于《心术》的要求,从一开始就不止是平常的年度综合排名前十或前五,我希望做到当年度中最优秀的作品,象《北京人在纽约》和《士兵突击》等那样,刻画今天的现实,承担社会的责任,传递先进的理念,改变更多的人生。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6
level 11
一剧之本,在于剧本。六六早在年初小说刚完稿后,就马上开始将之改编成电视剧本。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剧本,很多源自真实的病情,塑造了刘晨曦、霍思邈、郑艾平三个医生和美小护一个护士作为主线人物,然后靠一个个病例来贯穿成剧。既没有其它电视剧惯有的大事件、大命运,也没有狗血桥段和“三破一苦(广电术语,指:破碎情感、破碎家庭、破碎婚姻,和苦难命运)”。剧本的思想性无须置疑,但是能不能取得高的收视率?却是很多人心里的疑问。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良久,最后豁然开朗:电视剧不管遵循什么规律,采用何种手法,最终衡量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观众爱不爱看?在一个创新的行业,我们不能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局限未来的创造;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作品。由此,我更坚定了《心术》的风格追求,就是“真实”!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7
level 11
真实的现实,是没有那么多出人意料的,也不可能总是充满跌宕起伏。如果处处是戏剧化的情节矛盾冲突,观众就会认为剧情脱离现实而丧失根本的进入感。戏剧两种魅力,一种是造梦,另一种是逼真。《心术》在真实的前提下,来构置人物矛盾冲突,解析现实社会中人的困境,呈现戏剧内在张力,努力实现“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追求。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8
level 11
剧本创作进入后期,开始物色主创人选。第一个确定的是导演何念。何念是六六看好并推荐的“80后”导演,虽然年轻,却已执导过几十部话剧和三部电视剧,充满才华。何念进入后,他的团队,加上文学编辑梁馨月、责任编辑陈倏盈,开始和六六紧张地讨论修改剧本。他们时而默契得如一家人,时而又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同的阅历与认知经常碰撞,剧本在这种反复推敲下越来越完善。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9
level 11
幕后团队同样强大:摄影是张国立团队的刘飙,一直以来都是我和何念非常好的朋友;美术邀请到卫宁,他和张建栋导演合作过三部医疗剧;造型设计邀请到许晓蓁,我希望她能呈现《泡沫之夏》般的时尚水准;剪辑是和吴秀波合作过多次的苏杰轩;制片主任是《蜗居》的曹钢;监制是《成长》的孙昊。 2010年11月8日,《心术》开机。拍摄几天后,剧组出现了很多问题:有演员部门的问题,也有导演部门的问题,还有不少是由于医疗题材本身的敏感性所产生的问题。我意识到自己忽视了《心术》拍摄 的难度。我想拍一个90分以上的电视剧,但当时的现状是这样拍下去,我们最多只能达到70分。我和主创想了很多办法,尝试了各种解决的方案,但是收效甚微。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1
level 11
我必须思考:是继续拍摄?还是暂停调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困难的决策。继续拍摄,就得降低期望与标准。而暂停拍摄进行调整,则意味着损失至少600万元,并且不确定何时能重上正轨。这个时候,我的领导,这个剧的出品人——上影集团任仲伦总裁,传达了他的信任并且支持我的判断。另一位投资人黄晖也从美国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同舟共济,一切以做好作品为追求。感谢他们支持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停机,调整,重新拍摄。那段时间我一直听到内心有一个声音:这是一部具备做到最好可能的电视剧,一个制片人的职业生涯中不会有太多这样的机会,我不能让这部剧流于一般。 人生,总有失去,也总有收获。《心术》停机,失去了可能轻而易举获取的成功,但却收获了历经锤炼的正确方向;失去了名利流言的牵绊,但却收获了同道者之间真正的友谊。在失去与收获之间,内心的力量在不断增强。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2
level 11
2011年的上半年,中国电视剧产业突然遭遇了一场资本的盛宴。短短几年,华谊、华策、华录等影视公司先后上市融资,排队瞄准创业板的影视公司多达50余家;PE、VC、各方投资者争相进入这个行业,原本国产电视剧年产1.3万集到1.5万集,一下子增长到了年产1.5万集到1.7万集;一个月出一个剧本,三个月拍两个剧的,比比皆是。除了不差钱,这个行业“差”编剧、“差”导演、“差”演员,样样“差”。争抢演员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年初某演员身价还是8万/集,没过几个月就成30万/集了,还不断有40万/集、50万/集的新冒出来。在这些热闹和浮躁之外,《心术》剧组在安安静静地反思、切切实实地调整,努力提升,一切重新来过。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3
level 11
六六再次修改她的剧本。原本有些专家、创作人员、卫生部门的意见,没有来得及消化,这次时间充裕了,六六一一修改。我欣赏她的一句话:只要给我时间,剧本永远有提升的空间。 秀波和海清,一直在准备,等待重新开机。2010年底,随着《黎明之前》的热播,吴秀波一下子成为电视剧界人气最旺的明星,很多剧组的邀约纷至沓来。这期间,除了零星几天去客串帮忙朋友的戏,秀波一直在等待霍思邈。海清除了去演《后厨》,就是在医院深入生活。两个一线当红的演员,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放着许多热钱不挣,为的是彼此的一个约定:要把《心术》拍到最好。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4
level 11
后来,当我读《史蒂夫·乔布斯传》,看到了他谈产品与赚钱关系的时候,我对这种约定有了更深的理解。乔布斯说,他设计Ipod、Iphone、Ipad,永远是先想如何把产品做到完美,再去想怎么用这些产品去赚钱——先想产品,再想赚钱。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商人,是先想赚钱,再想产品——什么能够赚钱,就生产什么产品。思维顺序的不同,决定了人生态度与结果的完全不同。做艺术创新领域的事业,同样如此。我们如果过分看重金钱,金钱也许就会离我们很远;而当我们很纯粹地投入去做好一部作品的时候,好的结果就会离我们很近。这其实也是“心”“术”对创作者人生的指引。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5
level 11
因为时间、档期等各方面原因,有些人走了,有些人来了。何念要去美国留学,因此只能暂别这个团队,他的心里和我一样充满了无限的遗憾。我们把剧本发给了杨阳导演,还未看完,孙昊就转给我杨阳导演的一条短信:“不管是否合作,都请向吕超和六六致敬,在这个时代,做这样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片子是需要勇气的。”在当时艰难的情况下,杨阳的这个短信,给了我很强的温暖。我想,杨阳导演会是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6
level 11
因为档期关系,方中信也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了。最后一次聚餐,他说最舍不得的是剧组的番茄炒蛋。这句话当时让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我永远记得他说那番话的感觉,记得在心里为他保留一份“番茄炒蛋”。后来,“刘晨曦”找了张嘉译。原本剧组也找过嘉译,因为档期原因没有合作成。这次听说剧组的情况,嘉译没有二话,答应出演大师兄刘晨曦。见面的时候,嘉译对我说,这是一个他内心一直想演的角色,几近完美,仁心仁术,代表着他对人生的憧憬。现实中的张嘉译,是一个真正德艺双馨的人。张萌因为新戏拍摄来不了,新的VIP选定了韩雨芹;陈赫也是因为档期,“郑艾平”换成了翟天临;胡可则是因为生孩子,“孤美人”成了王琳;此外,王诗槐、姚安濂、郑昊、杨紫、缪婷茹、于毅……陆续加入到了《心术》的大家庭。拍摄电视剧,犹如一场大型的现场直播,在剧本、制作确定的情况下,演员的表演就是决定胜负的最重要砝码。我总希望尽可能地请到更多演技精湛的演员。其他部门需要控制预算,对演员部门我往往会增加投入。绝不让捉襟见肘来制约屏幕的呈现效果,一定让精益求精成为整个团队共同的追求。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7
level 11
新的幕后团队也非常给力。摄影指导林泽君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摄影,请他是希望给医疗剧多一些动感,减少一些沉重;音乐刘思军,是《媳妇的美好时代》的作曲,请他是希望能给《心术》多些阳光,多些有力量的东西;制片主任余洪是国内最好的副导演之一,却是第一次做制片主任,我每个剧都会给一些年轻人类似“第一次”的机会。美术卫宁、剪辑苏杰轩都继续留守,“老班底”还有一个造型许晓蓁,第一次开机时她身怀六甲,第二次开机时则已经荣升为妈咪,心情愉悦地归队。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8
level 11
在大半年的调整期中,我们更加清晰了制作追求的风格——真实,不单是剧本,更将会是整部剧;不单是要求,更是一种风格。这意味着我们将舍弃惯常的情节剧套路,而去探索一条更直接与观众对话的新路。我们也更加坚定了拍这个剧最需要具备的——情怀,医院确实有黑幕,医生也确实有无良,但是一个电视剧不应停留在简单的揭露和快意恩仇上,简单粗暴也未必能通得过审查。我们希望通过艺术的表现,来帮助整个社会走出简单的二元对立,在面对生命的地方多一些信任、希望与友爱。由此,我们也更加感觉到了肩头所承担的,重重的——责任,这是有追求的团队希望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而努力实现的自我价值。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19
level 11
2011年5月,《心术》第二次建组筹备,各部门陆续开展工作。6月,导演修改拍摄台本,主演进医院体验,编排拍摄计划。7月6日,按惯例开全组大会,杨阳做导演阐述,我做开拍前动员。7月8日,正式拍摄。 作为制片人,我的工作一大半在开机之前。开机之后,我的角色更象一个观察者,在旁边看着主创团队,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20
level 11
剧组的核心,是导演杨阳。这个剧的情怀,很多来自她的内心。因为她的很多亲人是医生,所以她比别人更早地接近这个题材;因为她的宗教信仰,所以她能比别人更好地诠释“信望爱”的主题;因为她的胸襟,所以她给了演员最大的信任和表演空间。剧组经常流传,今天导演在监视器前又流泪了。她在心术中,会时不时被剧情打动,被演员打动,这份感动最终凝聚成打动更多人的力量。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21
level 11
张嘉译在心术中,显示出了一种通透。刘晨曦的戏量没有霍思邈的多,很多人不理解张嘉译的选择。嘉译说他更看重的是角色与内心,所以他选择了刘晨曦。无论戏里戏外,他都像一个兄长一样照顾所有人;帮助导演协调现场,帮助制片部门提高效率,帮助其他演员理解人物,抽空还能去球场挥几杆。说到高尔夫,球如其人——虽然嘉译的击球动作未必最佳,但是因为他总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所以总能收获到好的成绩。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22
level 11
海清很执着。一进剧组,首先要求把宾馆房间的电视机搬走,拍戏期间只看剧本,不看别的。每天要拍的戏份台词,她都有习惯要在前一天抄写一遍,非如此就感觉不到入脑入心。一旦在镜头前,就像一台开足马力的发动机,无论导演要求演几遍,都能一次次地释放。有时导演都OK了,她还会给自己加码,再来一遍、又一遍……电视剧最好的女演员,就是这样炼成的。
2012年05月28日 07点05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