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我家的老寿星
谦哥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作者,保密
嗯,大家猜吧。
是非常好的文章。我要为谦哥保存下来。作为资料。
2012年05月15日 02点05分 1
level 11
文章比较长,请大家不要插楼。谢谢
2012年05月15日 02点05分 2
level 11
婆婆一九一零年生,今年已满94周岁了。在度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以后,她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各部位都很健康,在老家的塬上,她仍能上上下下,步履矫健;去万里长城,她爬到顶峰似乎还余兴未尽。每次给她检查身体,医生都说:“这老人的心脏比我都强。”
婆婆没有文化,长年生活在陕西老家,因公公是长房长孙,又在外做事,因此操持家务,协调各房妯娌之间的关系等等,自然都落在婆婆肩上。平时,她烧火做饭,纺线织布,给下地的男人送饭送水,农忙时也和大家一起下地劳动;她抚养了自己的七个儿女,又带大若干个孙男弟女。。。。。。风风雨雨,操劳一生。
2012年05月15日 03点05分 3
level 11
公公是个老知识分子,念过私塾,是村里有名的“牛举人”的学生,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很早参加工作,解放后一直担任公社社长,区长等职,文革时因档案中有加入国民党的记载,被遣送回家,文革后落实政策恢复了职务,并担任县政协委员。
公公是个朴实正直而又博学的老人,一辈子崇尚读书,对儿孙要求很严。他与婆婆十分和睦,老两口相敬如宾,这也给后辈儿孙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并形成了一种家风。公公对我很另眼相待,说“女孩子写这么好的毛笔字很难得”,每回我写家信,他都挂在墙上让儿孙们照着练习。来我这里住时,特别喜欢和我谈古论今。老人善良宽厚,使人倍感亲近。有时也和我一起写写毛笔字,研究字的结构。感情之深,形同父女。公公于八七年患病逝世,至今我一直思念他老人家。
2012年05月15日 04点05分 4
level 11
公公去世以后,我们把婆婆接来,直到公公逝世三周年才把她送回老家。这三年中,我和婆婆朝夕相处,想到老人一生勤劳,又把儿女个个培养成人,如今千里迢迢投奔儿子,心中不免对老人有一种怜惜之感。
婆婆面容清秀,慈祥温和。虽衣着朴素,却极干净。和我们讲话时,从来都是面带笑容,温声细语。刚开始对她浓浓的陕西土话我难以听懂,而我的普通话她也听不懂。形势迫使我必须学会陕西方言。数月下来,我即可以与婆婆交流,再以后我的陕西话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了。平时,我们上班后,婆婆打扫家里的卫生,择择菜,给院子里的花浇浇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晚上大家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边看电视边聊些家常,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有时我出去办事,回来给婆婆带些她爱吃的“油糕”点心之类,每月发了工资,我都拿来给她看,并抽出一张大点的票子给她(她上街喜欢吃点小吃),看到老人高兴的样子我很快慰。
2012年05月15日 04点05分 5
level 11
婆婆生活极有规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出去锻炼,一起锻炼的老人们总给她介绍“经验”,说“你儿子是大官儿,叫他给你买。。。。。。”婆婆也就不断地开窍,生活越来越“讲究”。冬天早餐是牛奶卧鸡蛋,夏天则是青菜煮鸡蛋,她都是自己做,饭后隔个把小时吃一点水果;用菊花水洗眼睛,淡淡地泡一杯清茶,两餐之间吃一点点心,下午睡起来则要喝一小瓶“娃哈哈”或者“果珍”。她很少吃肉,总要吃些“绿菜”。。。。。。尽管吃得不多,但程序不可缺少。冬天,婆婆围着长长的毛围巾,只露出眼睛,手上戴厚厚的毛线手套;夏天则戴一种丝光线织的网套,罩住稀疏的白发,手上戴一副薄薄的漂白手套,拄着儿子买的龙头拐杖,到晨练地点会合去了。
2012年05月15日 04点05分 7
level 11
一天中午吃饭时,婆婆说:“一担(一起)锻炼的婆婆都腰酸腿疼,俄(我)阿达(哪里)也不疼,耍耍(玩玩)就是咧!”并说,别的婆婆都给教气功的老师五角钱,“俄看他不容易,给了两块钱”。我和老伴连忙笑着表扬说:“对!应该给,应该给”。另一天,告诉我要做个“驼毛”棉袄,我到处寻访也未买到,最后以丝棉代替算是满足了她的要求。老伴笑着对我说:“都是那些锻炼的老婆婆给妈出的点子!”
2012年05月15日 04点05分 8
level 11
有意思的是她耳朵背,有时上班前告诉她:“不要给花盆再浇水啦!”等下班回来一看,花盆中又灌满了水。老伴说:“妈您看,花都浇死了,告诉您不要浇嘛!”婆婆听不清楚,母子俩常常为此纠缠不清,我在旁边看着好笑,家里充满一种温馨的亲情;有时我炖排骨,嘱咐她不要放八角。可能重音放在八角上,她只听到了八角这两个字。我下班回来一看啊,排骨汤里又放八角了!使我啼笑皆非,说也说不清楚。婆婆也笑,她的耳背倒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2012年05月15日 05点05分 9
level 11
那年我做了胃切除,术后身体很不好,婆婆对我百般照顾,为我揉肩捶背,给我做一天六顿的流食。看到她布满筋络的手,我常想,这双手不知织了多少布,缝了多少衣,烧了多少柴,蒸了多少馍。。。。。。老伴曾和我说,人在孩提时代也有自己的苦恼和不快,他小时候就常哼哼唧唧纠缠在母亲左右,待母亲走过来笑着用手温柔地抚摸一下头,似乎即达到目的,复又跑出去玩了;有时不高兴,故意哭哭咧咧,等着母亲过来安慰一下才算罢休。母亲的爱抚,儿子到了晚年仍记忆犹新。婆婆二儿子的女孩从小在老家由奶奶带大,婆婆提起来就笑着说:“这女子把人牟乱死(指麻烦),整天哭”,不知婆婆为这个孙女操了多少心。侄女高中毕业后,被西安音乐学院选中,考取后于该院声乐系毕业。大家都说她是小时哭出来个女中音。
2012年05月15日 05点05分 10
level 11
九零年,公公逝世三周年。家乡县政府要为公公开个纪念会,婆婆要回去。那时婆婆已经70多岁了,想到她此去可能难以见面了,我和老伴都有些伤感,走前又给她置办了很多东西,成件的行李竟有11件之多,由小弟弟和我两个儿子开专车护送,真是“宰相出朝,地动山摇”,婆婆可算是荣归故里了。可是过了两三年,婆婆身体依然硬朗,又被儿孙们出差顺便接了出来,特别是我的两个儿子由奶奶带大,感情颇深,争着要孝敬,其他儿孙也不甘落后。婆婆就怕她老去后在外边“火葬”,身体稍有不适便要回老家,回去后又健康如初,于是又被接出,如此反反复复地“周游列国”,在各个儿孙那里轮流居住,直到现在。
2012年05月15日 05点05分 11
level 11
我和老伴到北京去看她。婆婆知道我们要来,一大早就换上皮鞋,穿上新衣,戒指手表手镯也全副武装。我见她依然精神矍铄,笔挺的九分裤,带花的丝绸上衣,很是讲究。她不会吸烟,却不时点一支烟消遣,牌子都是“大中华”。听儿子说,在深圳她抽烟把被子都点着了,儿子说:“婆,你不要躺在床上吸烟,把房子点着了咋办?”婆婆说:“再买嘛!”思想何等豁达!此次侄女对我说:“我婆前天和姑姑说我们来了几天他们也不给咱喝些酒!原来我们不知道婆要喝酒,吃饭时赶快给婆倒酒,水井坊婆能喝一杯呢!“我们听了都笑起来。据说,此后顿顿要喝点酒,而且不论啤酒白酒还是葡萄酒,婆婆一概都能对付。只是有时喝了酒说:“俄困!”,就回到自己房里睡觉去了。
2012年05月15日 06点05分 15
level 11
尽管婆婆身体很好,智力也正常,但她对很多事情已然遗忘,甚至自己的儿孙也叫不出名。老伴坐在母亲面前问她:“妈,您看俄多大了?”婆婆迟疑半天为难地说“五十多么”引起哄堂大笑,70岁的儿子在母亲面前竟小了20岁。北京的小儿子来看奶奶,婆婆见了又是点烟又是递茶水,可一会儿却去厨房问女儿:“来的是啥人?”儿子听了哈哈大笑,只好到奶奶跟前作“自我介绍”;但有时她又很清楚,能说出重孙的名字。
2012年05月15日 06点05分 16
level 11
婆婆八十岁时正住在我这里。老伴说,人活到这个年龄不容易,咱给妈好好过个生日怎样?于是我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把身边的儿子一家叫来,热热闹闹给婆婆过了个生日。婆婆十分激动,高兴地不断举杯喝酒。我和老伴商议,今后给妈两年一小过,五年一大过。不料次年的五月,婆婆老早就等着过生日了。从此,年年给她筹办生日聚会,在谁那里由谁筹办,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外地的儿孙能来到都积极来凑热闹。一次次的相聚,给大家带来无限的亲情与欢乐。
2012年05月15日 06点05分 17
level 11
今年五月,大家照例给老人过生日。几台车子风驰电掣般由不同方向驶向华北油田。老人在小儿子那里预订的饭庄里的蛋糕寿桃,酒和各色菜肴摆满两大桌,大家围着老寿星唱起生日歌,轮流给老人敬酒,各家的相机频频闪烁,纷纷抢着拍下这珍贵的镜头。面对满堂的儿孙,婆婆站起来开心地笑着说:“俄要活到100岁!”大家站起来欢呼,纷纷给老人递红包。婆婆不缺钱花,但她在“积累资金”。因为每次“衣锦荣贵”,她都要给老家那些三姑六婆的娃儿们“散钱”,她不是摆阔,而是显示自己培养了好儿孙的一种骄傲。看来,“虚荣心”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呢!有时儿子们开玩笑问她:“婆,你现在有多少钱啦?”婆婆还保密,笑而不答。可是听陪她的妹妹说:“咱妈的钱到处放,有时她自己都记不清楚”,呵呵,原来是一笔糊涂账。
2012年05月15日 07点05分 18
level 11
看到婆婆的变化,我感到,人到了这个年纪,会感到自己去日无多,所以要充分利用儿孙的优越条件尽享天年。俗话说“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婆婆已然九十四岁高龄,更是无所牵挂。她不操心,不生气,事事想得开,生活跟时尚,尽情享受眼前的幸福。特别是,如今儿女都长大了,又可说是事业有成,大家如众星捧月哄着老人,个个都是孝子贤孙,老人在哪里,众人就蜂拥到哪里,也把欢笑带到哪里。中国人赞赏的“四世同堂”,在我们这个家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12年05月15日 07点05分 19
level 11
想到老人曾经操持着诺大一个家族的种种事务,她与公公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她带大了自己的七个儿女,又带大了儿女们的儿女,她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操劳,为他们的生病日夜守候;她以母亲的爱,慈祥,温柔地抚摸着哭闹的孩子;她在学校简陋的棚子里为儿子蒸馍烧饭,陪着儿子住校读书。。。。。。和每个传统的中国妇女一样,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庭的方方面面。也正由于她的勤劳,她的善良,她几十年的含辛茹苦,她的平和心态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终于得到了今日的补偿。

2012年05月15日 07点05分 20
level 11
如今人们都想长寿,都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享受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不少人在寻访长寿的秘诀,制定摄入营养的方案,购买各种保健食品,花钱去健身房消耗多余的脂肪,晨练晚练的人们到处可见。这些虽不失为长寿的举措,但健康长寿的方法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上。我想,婆婆就是做到了忘记过去,忘记年龄,随遇而安,乐天知命,心态平和饮食有度。而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坚持”,品德和毅力换得了婆婆的健康长寿。
2012年05月15日 07点05分 21
level 11
婆婆的健在,紧密地维系着天南地北儿孙之间的亲情;她一生的勤劳奉献,得到儿孙们的理解尊敬和爱戴;她走到哪里,哪里便营造出浓浓的温馨氛围。儿孙对她的孝心使晚辈们受到潜移默化的中国式的传统教育。老人以自己的一生的人格魅力,在享受着儿孙们感恩尽孝的同时,也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
勤劳一生的母亲,享受着幸福晚年的母亲,你“活100岁”的心愿一定能够如愿以偿!更愿天下老人都能够和您一样健康长寿,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2004年7月21日
2012年05月15日 07点05分 22
level 13
[献花]
2012年05月15日 10点05分 24
level 8
2012年05月15日 23点05分 25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