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关键字: 东亚都市地景的30种阅读术
王澍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8
Gdg的2010 楼主
[Yeah]
2012年05月12日 14点05分 1
level 8
Gdg的2010 楼主
体/皮、大虚、地之筑、扭、minimum care是指别管太多吗?、互动、弱建筑、景观建筑.期程.过程城市.创造舒适、在自然与人造之间、 文化景观设计、否定主义、形成、 变译、都市微囊、由心而生的美学、爿、旷达、精神、源、山、竹、自由自在、间、怀疑与信仰、处理现实、民间现实、探测现实、芜、无私、墟

2012年05月12日 15点05分 2
level 8
Gdg的2010 楼主
想像建筑家作建筑时,脑海中究竟会浮现出什麼呢?
作者基於这样的好奇作为发想,首先邀请了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与台湾等区域的10位东亚建筑师。再请这10人各自推荐一位新秀与前辈的当代建筑师(在各自的地域、文化与社会范围内),由这十组30位建筑师提出自己作建筑时,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关键字以及手绘稿,和一篇短文来阐释。作者再则依照每位建筑师的短文,为非建筑专业背景读者发展出可阅读的文章。
这些有著某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同流趋向性的东亚区域,在方才过往的20世纪,一直以著纷乱的独自姿态,或向西方去求取对话可能,或各自不沟通的喃喃独语。
这样过了整个漫长的世纪,如今因为现代化近程逐渐接近,区域内对抗的压力也在缓和中,似乎看到彼此对话与共同发声的可能了,而且时代也似乎作著这样的呼唤。
新世纪里,东亚建筑师的作品风格走向,以及他们从自己的地域与文化位置,所提出来对建筑与都市的看法,将直接冲击这个区域的整体走向,也间接影响人类大环境的未来变化,绝对值得注意与关切。其中,日本以坚实的现代性能力,持续向这个世界推出新的建筑观点;韩国近年表现极受瞩目,在设计领域尤其让人不敢忽视;中国建筑师在二十一世纪的面貌,不但备受期待,也可能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香港的位置一向灵活多变,在东方与西方、前卫与复古间,流转自然;台湾近二十年内在变化急遽,在建筑上也呈显了某种复杂与多元的面貌。
不管你懂不懂建筑,都可以从一个字开始去理解;这是一种新的眺看世界的方式––从东亚开始也由建筑关键字开始。

2012年05月12日 15点05分 3
level 8
Gdg的2010 楼主
【序/导读】
从一个字开始:也是一种眺看世界的方式
这本书是从想像建筑家作建筑时,脑海中究竟会浮现出什麼的好奇作开始,然后再界定以东亚区域的建筑家,来作为进行探索与执行的范围。
本书参与建筑师所涵盖的东亚区域,在历史上都曾因汉字的先后使用,而同时受到孔子主导儒家文化的影响,另外也因为皆接受佛教为主要的宗教形式,使整个区域在历史的发展中,有著某种在文化与思想上的同流趋向性。
发展了百年左右的现代建筑,是因应一个全然崭新的时代思潮而生。双元**的法国大**与工业**,重新定义社会阶级与权力结构,并在理性与实证的思想支援下,让技术材料与个人自我性得到极大的发挥空间,城市与建筑也因此必然要大改变以作回应,全球皆不能免。
双元**对东亚的影响,陆陆续续在十九世纪后期显现。整个现象从初期的巨大冲击与震撼,与因此必须立即的自我调整与回应,再经过二十世纪透过模仿与衔接,而逐渐能够同步进行对话。到了现今的二十一世纪,东亚区域在全球各项领域里,逐渐扮演崛起与自我发声的角色,是清楚可以预见的趋势,都市与建筑是其中受瞩目的一环 ,势必更不能自免於外。
而方才过往的二十世纪,因为现代化脚程的差异,以及区域内各项战争与对抗的关系,使得整个东亚区域,一直以著纷乱的独自姿态,或向西方去求取对话可能,或各自不沟通的喃喃独语。这样过了整个漫长的世纪,如今因为现代化近程逐渐接近,区域内对抗的压力也在缓和中,似乎看到彼此对话与共同发声的可能了,时代也似乎同时作著这样的呼唤。
因此,本书的目的有二,一是鼓励优秀专业建筑人,能透过对自我建筑关键字的思考与陈述,来与非建筑背景的一般大众作对话,让一般人藉由此书,了解建筑人的多面貌内涵;此外,也意图藉此来建构东亚建筑师彼此间初步的对话机制与平台,希望透过这三十位东亚建筑人所提出的关键字与作品,让在目前全球化与资本化过程里,某种快速同质化现象下,地域与文化差异的特质得以继续显现,并藉以鼓励多元区域价值系统与观念的发展,共同丰富人类的多样文明。
这本书邀请十位东亚建筑师,区域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与台湾。并请此十人各自推荐一位新秀与前辈的当代建筑师(在各自的地域、文化与社会范围内),这样共十组三十名建筑人。再由这三十位建筑师各自提出其作建筑时,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关键字,并作短文阐释,我依之各写一篇文章作衍伸,文章书写的调性,主要以非建筑专业背景读者的阅读性为考量。
新世纪里,东亚建筑师的作品风格走向,以及他们从自己的地域与文化位置,所提出来对建筑与都市的看法,将直接冲击这个区域的整体走向,也间接影响人类大环境的未来变化,绝对值得注意与关切。其中,日本以坚实的现代性能力,持续向这个世界推出新的建筑观点;韩国近年表现极受瞩目,在设计领域尤其让人不敢忽视;中国建筑师在二十一世纪的面貌,不但备受期待,也可能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香港的位置一向灵活多变,在东方与西方、前卫与复古间,流转自然;台湾近二十年内在变化急遽,在建筑上也呈显了某种复杂与多元的面貌。我相信在本书中邀请的东亚三十位建筑师,所各自提出的共30个建筑关键字,必然会透露出这个区域的某种建筑态度与观点,我无意在此过度刚性的来作个人解释,希望直接留给阅读者去感受。但为了给读者一些初步的归纳印象,我在此稍稍作个简单的分类,希望不至於单面化了原本建筑师的想法。
我将这些关键字,大约以四种类型作分别,有些关键字可能同时位在不同的类型内:
1. 文化/哲学:
隈研吾/弱建筑、五十岚淳/由心而生的美学、金宪/大虚、承孝相/文化景观、金寿根/否定主意、王澍/爿、童寯/旷达、童明/精神、严迅奇/源、林伟而/竹、王秋华/间、林友寒/怀疑与信仰、谢英俊/芜、李承宽/无私、刘国沧/墟、廖伟立/自由自在
2. 设计手法:
藤本壮介/在自然与人造之间、克莱因.岱森建筑事务所/扭、北山恒/minimum care是指别管太多吗?、中村拓志/互动、汪工房/变译、坂本一成/都市微囊、崔文奎/体皮、金荣俊/形成、廖伟立/自由自在
3. 自然/环境:
长谷川逸子/景观建筑?期程?过程城市?创造舒适、北山恒 /minimum care是指别管太多吗?、朴婤现/地之筑、黎锦超/山
4. 都市/社会:
藤本壮介 /在自然与人造之间、汪工房/变译、坂本一成 /都市微囊、王澍/爿、刘家琨/处理现实、徐尚志/民间现实、朱涛/探测现实、刘国沧/墟
在此要特别感谢受邀十位关键建筑师的配合与协助,他们积极的参与,不仅使这本书顺利完成,也因他们对各自范围内前辈与新秀的推荐,让本书涵盖了更广泛的时空性。
我不一一列举参与建筑师的各自特色,请直接细心阅读他们的书写与作品。但是,我特别想提到书中三位被推荐的过世建筑师,他们的作品能列在书中,不仅见证第一代东亚现代建筑师的优秀与成就,更是以文化与地域对现代主义作反思的最佳例子。三人分别是上海的童隽、汉城的金寿根,以及在德国与台湾两地同有贡献的李承宽,其中童隽的孙子童明,也是本书的新秀被推荐者,祖孙隔代同列书中,自有其承传的启发意味。
另外我也与来自中国北京、杭州与成都的史建、王澍与刘家琨,各自作了一个对谈,以相对轻松的方式,谈论目前中国的建筑与都市发展现象,收在书后面的对话部分。
最后要特别谢谢《家饰》杂志主编刘湘怡全程的协助,如果没有她的帮忙,我无法想像这书如何能这样顺利出来。

2012年05月12日 15点05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