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2
坚 强 追 求 不 言 悔
——河南平顶山郏县检察院检察官马俊欣情系检察的感人事迹
2012年05月06日 14点05分
1
level 12
践行执法为民的宗旨是他的责任
从检25年,马俊欣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办案,充分利用法律知识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把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落在实处。
1987年马俊欣是县检察院唯一的法律系毕业的本科生,在反贪局的经济检查科工作,工作内容就是写稿子写材料。在经济检查科做了一年的内勤之后,马俊欣就被调到了检察院办公室,这份工作对于他而言是繁忙充实的,各部门材料和日常工作的安排都需要他统筹兼顾,别说是个左手左腿行动不便的病人,即便是个平常人都会觉得吃力。不过马俊欣并没有认为工作的辛苦是种煎熬,反而十分庆幸自己能够学有所用。精神振奋让这个一度饱受苦难的男子有了归属感,当时院办公室条件比较差,冬天加班只有煤火炉、方便面、铅印打字机三样东西,写稿子时则需要一笔一划“爬格子”,很多工作总结字数都在5000到7000字之间,他就那样坚持着熬夜写,有时一遍稿子至少要誊写五六遍,神经受损的指关节会因此肿大疼痛,握不稳笔就把方格稿纸换成横格材料纸,这样就能把稿件清晰整齐地誊抄出来。每次遇到重要的人大报告,则需要他加班加点赶时间,有时到深夜。他借鉴郑州市管城区的管理经验,2006年马俊欣向组织提出专门成立“案管中心”的建议,成立案件管理中心这一机构,不仅能提高办案效率简化办案流程,更能专门调配人员进行专项工作,这也是郏县人民检察院的一个创新,整个平顶山市也仅有郏县设“案管中心”这一机构。在检察院工作期间,马俊欣率先创办了检察院内部干口物《郏县检察》,为了保证质量,每期杂志的重要稿件他都要亲自执笔,这本凝聚着马俊欣心血的刊物,也成为郏县检察院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他任办公室主任时总结推行的“周小结、月讲评”制度,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全县行政机关推广。
工作上的马俊欣堪称楷模,那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动容。他总是说:“我是一名检察官,虽然我的身体有残缺,但我不是废人,我还有头脑,依然能干好本职工作。”
他坚持原则,恪尽职守。从检25年,他无时无刻不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于律己,以一种认真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对待每一个案子,他都会认真核对并严格审查,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以确保案件不出现纰漏,力求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检验的铁案。
2008年的一天,跟往常一样,马俊欣早早来到单位加班,正好碰到了茨芭镇的齐大爷。原来,齐大爷的小儿子与邻村青年因琐事发生厮打,将人打成轻伤,齐大爷的儿子涉嫌故意伤害被**机关刑事拘留。听说案子到了检察院,他是来检察院替儿子求情的。
由于是星期天,这事本不该他管,看到老人着急的样子,马俊欣就把老人让进值班室,通过与老人进一步交谈,马俊欣了解到,涉案的两家不仅是邻村,还是姻亲,事情完全可以通过调解解决,只是双方都在气头上,互不相让。由于老人的另外两个儿子原本迁怒对方报案,造成弟弟“蹲大狱”,现在还不愿接受调解,扬言如果对方还不肯撤诉,就要冲到医院再打对方。马俊欣感到事态严重。
事不宜迟,马俊欣向老人讲了办案的有关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及事情的利害关系后,就和老人一起来到医院看望受害人,但对方并不领情,坚决不同意调解。马俊欣又到老人家中,做两个儿子的工作,详细讲解相关法律和利害关系。然后,马俊欣又来到双方所在村的村干部家中,请村干部一起做受害人工作。
马俊欣和村干部再次来到医院,向受害人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法讲理工作。“马主任,就凭你这样,我们啥也不说了。”受害人终于理解了。最后,是调解达成一致,从而挽救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回来时,劳累了一天的马俊欣终于坚持不住了,他晕倒在了楼下……事后,齐大爷专程来到检察院,拉着马俊欣的手,连声感谢:“谢谢您,马主任,要不是你跑前跑后,俺与亲戚这辈子就算结上仇了。”
“检察院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身体虽然不好,但我既然穿着这身制服,就要对得起它。”马俊欣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让记者感动了许久。
在评查案件中,马俊欣还总结出了检委会委员评查点评卷宗的做法,提高了卷宗评查的透明性和权威性;创新成立了业务咨询小组,为案件提前“把脉”。这些做法都已在平顶山市检察系统推广。
2012年05月06日 14点05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