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冬至团圆的由来河南地区流传著这麼一则有关冬至的传说河南南阳有个名医叫做张仲景,医术十分高明。不管是什麼样的疑难杂症,只要经过张仲景的治疗,都可以迅速痊愈。人们都尊称他是个医圣。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23
level 11
张仲景原本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后回到河南老家。还乡的时候,正是酷寒的严冬。他走到白河岸边,发觉河面都冻成了冰。来来往往为生计奔忙的乡亲们,穿著单薄的衣服,面黄肌瘦,连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心中著实感到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门前车马杂沓,全是乡里官宦富豪人家。张仲景从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记挂著那些冻伤耳朵的穷乡亲们。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给弟子们,自己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给穷人舍药治疗冻伤。药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娇耳汤」。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24
level 11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来乞药的人们,每人都给一大碗汤,两双娇耳。大家吃了祛寒娇耳汤后,只觉得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张仲景一直舍药到年三十,终於把乡亲们的耳朵全治好了。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25
level 11
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事一直在民间流传著。为了纪念他为人们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吃的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中国南方则在冬至吃糯米团,并且要搓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黏在门环上。 关於这个习俗,也有个相对应的传说: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26
level 9
今天是尚呆呆同学的生日,我要非常蛋定的对呆呆说,生日快乐!!!674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27
level 1
音乐最至尚雯婕最棒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永不能忘)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永不能忘)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29
level 1
我是可爱的补楼工,我最爱尚吧了,这里是我温暖的家尚雯婕最棒 柒伍肆壹捌玖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0
level 11
冬至,是山西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1
level 11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2
level 11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3
level 11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4
level 11
一、传说故事(说明性故事) 天文学家将圆天分为三百六十度,作为一年时间的分配,自春分起,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各放在九十度的位置上,所以冬至是以阳历而论,每年的冬至约在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农民历解释冬至的自然现象:「斗指戊,斯时因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也最长。」 冬至这一天,对北半球的我们来说,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斜射角度最大,日照最不足,太阳东偏南(篇离角度最大)升起,当天正午的太阳的高度角最低约约只有48度,所以白天最短,晚上最长;所以也叫「最长的一夜」。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位置慢慢往北移(往赤道方向),白天就慢慢地变长起来,太阳高度角也逐渐变大。所以在时序的转进中,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冬至这一天,冬至成为重要的节日,民间称为「冬节」。 冬节周代已有,自汉以来,冬节更为隆重「唐书」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唐代以与新年并重,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到了宋代民间更为热烈庆祝,杭州市区休假三日来欢度冬节。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5
level 1
今天是尚呆呆同学的生日,我要非常蛋定的对呆呆说,生日快乐!!!674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7
level 11
今年的冬至还和往年一样,下班要早早回家,父母准备好了祭祖的用品,在外面逗留不得,脚步匆忙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8
level 11
今天天气特别好,也不冷不过想起老人说干净冬至邋遢年,过年估计要下雨了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39
level 11
一年中夜最长的日子,除了记得父母早日回家吃年饭的叮嘱,还有默默的祝福
2006年12月22日 07点12分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