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3
本书披露了洛阳东周王陵、宝鸡斗鸡台先秦遗址等众多古墓古迹被盗掘、破坏的详细经过和事实,揭露了从林西县长、普通乡民、专业盗墓贼,到党玉崐、孙殿英、李品仙、汤玉麟等各路大小中国军阀,再到英国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日本僧人橘瑞超、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等一批“文化洋盗墓贼”,在民国年间盗墓、挖宝、“探险”、“考古”的动机和真相。全书图文并茂,收藏数十幅图片。其中一些关于珍贵遗产被毁的图片,令人触目惊心;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翔实可靠。
作者: 倪方六 出版: 中国华侨出版社 类型: 选载
性质: 免费阅读 定价:35.0元
2012年04月29日 05点04分
2
吧务
level 13
第一节 “侵略规律”影响下的民国盗墓(1)
与以往朝代出现的盗墓原因单一相比,诱发民国盗墓热的原因则是多元的,颇为复杂。“乱世规律”只是盗墓史上的基本规律,仅仅是盗墓高发的一个最客观的原因。
民国盗墓风潮,非始于民国,自清末起,它与欧美列强侵略中国的时间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外部侵略,是诱发民国盗墓,特别是民国前期盗墓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民国前期有以欧美为主体的侵略,民国后期有以日本为主体的侵略。依侵略规则而论,侵略者之所以要侵略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以对被侵略对象的财富进行控制和抢夺为目的的。而最有价值的地下文物资源,自然成为侵略者最觊觎的财宝之一。侵略者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必定会实施文化侵略。因此,在中国土地上出现“洋盗墓贼”就不难理解了。
文化侵略对民国盗墓的影响
自1840年(道光二十年)第一次鸦0百度0片战争后,中国基本上便没有太平过。由于“工业革0百度0命”的成功,产品过剩、内需不足,西方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急于向外扩张市场,古老的东方大国 大清帝国,便成为他们最为理想的扩张对象之一。
这种扩张,就是一种侵略。一个人种学上未见的畸形名词 “洋人”,也随着这种侵略出现在中国人的嘴里。
2012年04月29日 05点04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