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茅威涛的一次访谈里说,他们《梁祝》去参赛,本来是第二名,结果一位老艺术家说“越剧为何要搞的那么“摩登”。”于是一下子第五名了…但茅说她不服气,为何越剧不能时尚
2012年04月28日 23点04分
1
level 4
我看越剧要流行就得打时尚品牌,茅的方针一点没错,谁说戏曲不能摩登,我倒建议越剧能排都市偶像剧,像流星花园之类的一定反响不错
2012年04月29日 02点04分
4
那会有很多越剧迷昏倒的,千万使不得哦。呵呵
2012年04月29日 16点04分
@密绾同心苣Y 风格的转变,当然会流失一批老观众,但同时也会萌生一批新的观众,且不说观众流失与新增的比利,总之对越剧来说,是最大的受益。
2012年05月01日 06点05分
level 11
其实我倒不太喜欢茅威涛的唱,但我很佩服她这个人,很能干,女强人
2012年04月29日 03点04分
5
level 10
我觉得还不够时尚,还没能与时代合拍!所以茅的愿望并没有踏到,还需进一步奋斗!她曾希望观众看越剧就能像看百老汇的歌剧,都能盛装出席去欣赏高雅的艺术,应该是要用这样的心思来改变越剧,最终才能合时代潮流,得到当代文艺爱好者的认可!说实在的,我也听音乐会,也看外国的歌剧、音乐剧等,单说进剧场的气氛就完全与看越剧不一样!当我听到黄英要在美国演中国式的歌剧“白蛇传”时,我简直难以理解(因为女高音歌唱家黄英身材较胖)她怎扮白素贞?当我听到刘若英要演“西厢记”时,心想她怎么来演?当我看到她们的一些演出资料及现场的演出后我才明白,原来“白蛇传”“西厢记”可以这么来扮,也可以这么来演,真是大开眼界!所以艺术真是无至境的,问题就是怎样来抓住观众的心才是唯一的出路。
2012年04月29日 06点04分
7
可是改成歌剧样不如直接去看歌剧。戏曲要改也要移步不换型啊
2012年04月30日 05点04分
level 7
茅在当今越剧界也算是有能力者之一了,她的创新发展精神值得称道。但总觉得茅的越剧曲高寡众,趋向于哗众取宠,总难成经典。虽经媒体力捧,专家吆喝,未见有实质性的起色,无非是靠着政府的扶持华丽了一把。不可否认是吸引了年轻的观众,但大多不是忠实的观众,也只是为了一时的惊艳与好奇看那么几回越剧,实在是禁不住时间的考量。回过头看老一辈越剧人留下的音频影像资料,每一个角色都是自然贴切地用心演绎的,哪怕戏中的配角也是十分的投入,再看而今的演员,一招一式死套硬搬,毫无半点出自内心的渲染,唱方面更是不能恭维,大多有气无力或是有力无气。都说现在的环境不能和当初不一样了,艺术形式多样化导致观众喜好的多样化,但是要相信观众喜好的是好看好听的戏,是活龙活现的人物和耐听好听的唱段。经久的耳染目粘后,观众自会跟着走。现在年轻一辈演的戏我几乎不看,电视上看到也大都转台,更别说买票到剧场去看戏。就拿浪子成龙来说,小芳老师的一部经典之作,剧中有许多唱段和身段已近乎完美,2009年浙百复排了这出戏,改名为传奇浪子,把一出富有教育意义且耐人寻味的好剧目改得面目全非,最不能接受的是演员的表演,脸谱化的喜恶,机械式的身段,我忍着把全剧看完,心中频添些许悲凉,小芳老师的浪子成龙我看了无数遍,戏中的经典唱段到现在还听得有滋有味,而浙百得传奇浪子,我是不会再看第二遍的,更别说唱段。
2012年04月29日 07点04分
8
level 6
各有喜好罢了,只要还有市场,就有生存的道理,无论传统的还是创新的都是如此,大家各看各的,何必非要纠结于此,相信除了浙百之外,演传统戏的剧团多得是,相反浙百才是孤独的,如今有一批观众喜欢看她们的戏,认可她们的演法,何必端着个优越感的架子,非要告诉他们你应该看什么戏,什么才是好戏?她们演好了,那么对越剧今后发展会有好处,要是弄砸了,也只是浙百一个剧团而已,动不了越剧的根基。
2012年04月29日 08点04分
9
非也,我的本意是希望演员脚踏实地做好基本后再力求创新与改革,而非急功近利地谋发展。我赞同各有喜好的说法,也相信浙百有演出市场,但决不能哗众取宠,甚至金玉其外。如能表里如一,对浙百对越剧应是有绝大得好处的。
2012年04月29日 09点04分
level 12
第一个敢打破传统的人总是令人能敬畏的,虽然个人并不很感冒大大君,但是对于改革的人大家还是应该更多的以宽容对待,毕竟改革是个漫长的道路,需要不断的修正,其实纵观各行各业改革,往往不是缺少具有改革能力的人,而是缺乏具有改革胆量的人,假如茅茅的改革被历史证明是错的,那起码也告诉了大家越剧不能有这条路。
2012年04月29日 17点04分
10
也不是不能有,艺术没有绝对的不行,繁荣就是好
2012年04月30日 05点04分
这个说的对,思维方式很好!
2012年05月01日 07点05分
level 11
越剧同样和其他剧种一样,也要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于时距进才能有戏剧的出路,否则死路一条。越剧怎么就不能摩登?
2012年04月29日 22点04分
11
不是不能摩登,可是啥叫摩登?各种灯光布景,奇特的衣服,看不懂的剧情才摩登吗?我不是说茅啊,就是举个例子。现在倒觉得,简单的布景,服装、化妆(但是精致),不复杂的剧情,凭演员的唱念做舞,就能让观众感动,还看了还想看,才是真牛。
2012年04月30日 05点04分
我的个人理解更通孰的说就是越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应和时代接轨,更时尚一些,迎得更多的年青人喜欢上越剧,使越剧的路越走越宽,越剧的辉煌指日可待!
2012年04月30日 08点04分
@xbrs123 这些得基于脚踏实地因地制宜,而非故弄玄虚。
2012年04月30日 10点04分
您说的也有一定道理,谢谢!
2012年04月30日 21点04分
level 7
我只是浅谈个人感观而已,并非对茅改革创新有异议。戏曲演员首在唱,然后是演,唱和演俱佳才算上乘,我也想对茅对浙百提个醒,不要忽视基本功,尤其是小字辈,是越剧的接班人嗳,单一的求新会陷入瓶颈,也算是忠言逆耳吧,但愿良药苦口是有功效的,茅迷不必敏感。如感越剧碍眼我有何必侃侃而谈,自可绕过。作为越迷,又是尹迷,我想在任何时侯给剧团和演员或戏迷谈些想法和看戏心德总是有益的。
2012年04月30日 08点04分
13
level 14
试想,袁雪芬老师当年如果不时尚,采用时新的编导制度等一系列越剧改革,就没用越剧的发展和繁荣。袁雪芬老师二十多岁就和梅兰芳、周信芳他们参加开国大典、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这就是一般人、一般剧种都无法企及的”时尚”
2012年04月30日 14点04分
15
level 7
吧主,你懂的,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呵。关于所谓荣誉和桂冠不谈也罢,茅也好袁老也好期间有太多可诠释的特定性,牵涉面也较广,我不想展开。但不否认茅的创新精神。我喜欢尹派,喜欢尹桂芳尹小芳,也许就是因为她们率真,认真唱戏,踏实做事,没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半生坎坷却意志坚定,却不见有半点造作与造势,依然活在越迷心中。所留作品堪称经典,细看细品,也不过是简单上口罢了,但就是回味无穷,深入人心,挥之不去。我说过,越剧需要发展一批忠实的年轻观众,不是今天宣传一下明天搞一下现实主义抓人眼球的事,为何98年小芳老师签名售碟会火爆,当时老师都离开舞台十多年了,但观众依然记着她,喜欢她塑造的人物形象。
2012年04月30日 15点04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