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文化
肖王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信阳楚文化
2012年04月27日 11点04分 1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楚文化为东周时期至秦朝末年中国南方的一支高度发达且风格独特的区域文化。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力与研究价值。 中文名称: 楚文化
英文名称: Chu Culture
所属洲: 亚洲
主要城市: 湖北,湖南,江苏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 熊侣
目录
基本简介
历史渊源
源于中原
熊绎受封
文化面貌
迅速发展
洗礼融合
融入汉文明
楚韵霓裳
孕育兴起期
社会形态
青铜冶铸和手工业
文化性质
成熟定型期
发展扩张
建筑
农业
青铜冶铸
手工业和艺术品
繁荣鼎盛期
极盛时期
墓葬建筑
金属冶铸
制陶业
漆器
丝织刺绣
文学、音乐和绘画
滞缓衰退期
基本简介
历史渊源
源于中原
熊绎受封
文化面貌
迅速发展
洗礼融合
融入汉文明
楚韵霓裳
孕育兴起期
社会形态
青铜冶铸和手工业
文化性质
成熟定型期
发展扩张
建筑
农业
青铜冶铸
手工业和艺术品
繁荣鼎盛期
极盛时期
墓葬建筑
金属冶铸
制陶业
漆器
丝织刺绣
文学、音乐和绘画
滞缓衰退期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楚文化  楚文化,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品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楚国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的成熟是在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追根溯源不能不与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明有关。   所谓“文明”,它包含多种含义,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指文化的总和,即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具有特定性的文化,有时也指某一延续时间长、传播地域广且又有若干分支的总体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明等同于文化;二是指一个氏族制度已然解体而进入
楚文化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般来说,当一个先进文化达到了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运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有某些进步,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经发展到足以解决一个复杂社会的秩序、安全和效能等方面的某些问题时,才表明它已进入了文明时期。楚文化最重要的便是编钟。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源于中原
楚文化  楚族源于中原,与中原华夏氏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楚文明的主源应是中原文明。从地理位置而言,楚的先民长期与华夏先民居住、交往,楚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从统属而言,楚于西周初年被周成王所封,自然而然接受的是姬周文明的统治。而且实物资料也表明,西周时期,楚文明的个性特征尚不明确,它还保留着相当大的中原文明特点,到春秋以后才逐渐形成既别于中原姬周文明又别于其它区域性文明的有自身特点的成熟的独特文化。   楚文明的初步兴起与其它文明一样,也应具备相应的文明诸要素,我们可以此来考察楚文明兴起的大致时间。   楚自鬻熊至熊绎受封的阶段,文献均记其“居丹阳”,而非“都丹阳”,加上又无相应的考古学资料相印证,当时丹阳只是一个地名,而非都城,也无城邑的建制,大型礼仪建筑也尚未发现。就是怀疑为楚国制作或断为楚国所有的青铜器,不仅未见于考古发掘,即使是传世品中也一无所见,文字就更不用说了。此时,楚“辟在荆山,筚路蓝缕”,可见生产力之低下,其生产关系也只能是以较单纯的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楚的社会形态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2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楚文化  而且,楚文明无论是在成熟期,还是在鼎盛期、衰退期,它在接受、包容其它文明为己所用的同时,也在对其它文明产生影响,这在其周边区域的文化遗存中都可以找到楚文明影响的影子。正是由于各区域文明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国古文明才在多元、复杂文化因素的融合中发扬光大,并连续发展二千年。   楚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历经孕育兴起期、成熟定型期、繁荣鼎盛期、滞缓衰退期四个阶段,其成就也各有反映。 编辑本段楚韵霓裳  浓郁楚文化奥运时装盛宴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服饰(西单)设计的中国元素纷拥各大时装秀场。由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办,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支持,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协办,BASIC EDITIONS公司独家承办的“楚韵 "霓裳”奥运主题服饰(西单)文化活动在北京D "PARK时尚设计广场A座的中央大厅里隆重举行。[1]
”楚文化“时装
”楚文化“时装
”楚文化“时装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4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5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6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孕育兴起期社会形态
楚文化  由于这一时期的前大半段楚国主要处于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其经济形态原始,文化也十分落后,楚文明尚无明确的发展成就可谈。到晚期楚文明才逐步兴起,并有了初步的发展成就。因缺少较多的实物资料印证,我们也只能了解局部。   此时虽未发现城垣遗址及大型礼仪建筑,但已发掘了少量的村落遗址,如离丹阳不远的湖北襄樊真武山遗址、宜城郭家岗遗址等,其房屋建造比较简单,既有半地穴式建筑,又有地面建筑,有单间,也有连间,土坯墙,有柱洞,地表经烧烤过。墓葬建筑也比较简单,均为竖穴土坑式,规模不大,无任何附属设施,随葬品也不多。 青铜冶铸和手工业  青铜冶铸业开始初露锋芒,铸造器类主要为小件兵器,其它还有少量礼器,如传世的楚公逆镈、楚公 钟等。整个青铜器发现 数量不多,形制、纹饰一如中原,铸造技术相对较为落后,不仅不如中原,甚至连南方的扬越也不如。   制陶业为主要的手工业,陶器的制作同样比较简陋,器类不多见,装饰纹样也比较简洁。   从传世的楚公逆镈、楚公 、钟看,楚文字已经形成,但发现不多,看来,文字的应用还不是很广。   其它方面的成就均不突出。此时的楚文明恰如一只雏凤正破壳而出。 文化性质  从文化性质来看,这一时期的楚文明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同时也吸收了少量蛮夷文化的特点,时间愈晚,自身的风格突现则相对较多,沿着整个楚文明始则模仿,继则变异,终则别创的发展路径前进。 编辑本段成熟定型期发展扩张  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楚人不再担心来自中原周王室的威胁,可以从容地发展自己。楚人进入江汉平原后,由于逐步向外扩张,文化面貌因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加上楚人在历史转折关头的独创精神,楚文明得以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其发展成就也初步地显现了出来。 建筑
楚文化代表屈原像  楚文明的建筑成就集中地反映在楚郢都的建设上,其选址和布局思想已趋成熟,宫城已独立分区,并有较完善的防御设施,外有护城河,内有城垣和瞭望台。宫殿建筑的台榭特点已经形成,台峻高,榭空灵,著名的章华台即筑建于此时,建筑材料以土、木、石为主,并开始使用铜制构件。楚宫已开始设置地室。   墓葬建筑在春秋中期以前基本沿袭周王室的一套礼制,从春秋中期开始逐渐形成楚国的礼制。仍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大中型墓发现较少,墓四壁较直,少量带有壁龛。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7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陶器造型基本承上期而来,并有向高发展的趋势,装饰纹样已开始流行彩绘各种图案,将漆木器的发展成就运用到了陶器上。 漆器  作为这一时期重要标志之一的漆器不仅品种和数量繁多,而且被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有生活用具、家具、乐器、文书工具、兵器、车马器、手工业品和丧葬用具等。当时漆器以厚木胎为主,薄木胎较少,还有极少数的夹纻胎和竹胎。制作方法因质料和器形不同而异,如木胎是以斫制、挖制和雕刻三种制法为主,竹胎以斫制与锯制方法为主。其造型各异,题材丰富,既有现实社会中的禽兽,传真写实,形肖神似,又有以传说中的龙凤与现实生活中的动物相结合的“神兽”、“神鸟”,有的雄伟奇特,有的小巧玲珑,十分精致美观。髹漆工艺十分发达,不仅漆色艳丽丰富,而且纹样内容和形式极为繁复。主要花纹有龙、凤、兽、鸟、三角云纹、舞乐纹等,线条勾勒交错,图案优美,富于变化,色彩搭配谐和悦目。此外,楚漆器中还广泛使用了描金、描银的方法,并发现有金箔贴花的装饰手法。 丝织刺绣  楚竹器手工业也相当发达,编织技术水平相当高。竹编织物不仅品种达几十种之多,而且数量达千余件,用途同样广泛。竹器制作技术有锯制、斫制、编织等方法,其中编织图案多样,美观犹如织锦。   楚国的丝织刺绣工艺也是楚文明鼎盛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时纺织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纺织工艺技术方法、缫丝、纺纱、染整等一整套工艺技术以及手工纺织机械已经形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趋细密。楚丝织品品种齐全,达数十种之多,织造精良,织物的组织结构完备而复杂,色彩鲜艳,谱系完整,练染工艺纯熟,精炼程度高。其纹饰繁缛,题材丰富,有几何纹、珍禽异兽纹、人物行为纹等类,构图紧凑,线条规整,层次分明,有立体感,同时纹饰组合灵活多变,富丽多姿。刺绣一般选用织造精良、质地轻薄、平面整洁的绢为绣地用双股绣线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锁绣出不同的花纹图案,花纹典雅而富丽,题材与丝织品基本相近,但偏重于珍禽异兽、奇花佳草和自然物象,其中以楚人崇尚的龙凤形象最丰富。楚丝织刺绣品的纹饰显示出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性。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9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文学、音乐和绘画  文书工具品种与数量增多,发现了一批竹简,内容丰富,竹简的文字别具风格,字体清秀,另外还有不少铜器铭文以及漆器上的漆书与阴刻文字及少量的帛书,都反映出楚文字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极富装饰意义的鸟书文字的出现使楚文字的艺术色彩更浓。   楚国的音乐、绘画艺术成就在出土的许多铜、陶、漆器和丝织品上都保存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它们多角度地反映出此时楚音乐、绘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除了前面所述之外,楚文明发展到这一时期还在天文学、文学、历法、哲学等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全方位地折射出楚文明繁荣鼎盛期非凡的发展成就。 编辑本段滞缓衰退期  由于楚腹心地区的丧失,楚都东迁,楚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滞缓衰退的特征。尽管如此,因底蕴丰厚,楚文明仍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活力,并占据着领先地位。   楚本期相继迁都陈城、寿春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楚鼎盛时期的城市建筑成就。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考证,陈城前期一直是西周初期立国直到被楚所灭之前的陈国国都,不但城制完备,且气势巍峨,闹市繁荣,宫室府第豪华,楚灭陈后成为楚军事重镇,楚顷襄王东迁陈城后成为国都,楚因此进行多次大规模的筑城行动,使城垣加高加宽,规模加大,采用先进的夯筑技术加固城垣,同时建筑材料品种一应俱全,生产工艺逐渐改进,城市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一大工商业大都会。寿春城则是该期楚人平地而建的新型大城市,是战国末年我国东南第一大都会,始筑于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城的建筑吸取了鼎盛期楚郢都建设的经验,根据优越的自然、经济、军事地理条件科学选址,规模较大,规划布局运用了南郢引流入城的传统,并着意规划,功能分区清楚,建筑技术先进,建筑材料齐全。   墓葬建筑基本延续着前期的墓葬形制,其中安徽寿县朱家集楚幽王墓仍然保持楚王墓的礼制,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其余墓葬与鼎盛期相比,建造相对简陋,楚风渐淡。矿井建筑技术与水平没有大的发展。   青铜器冶铸出现了新的冷加工技术,防锈工艺有所加强,镶嵌工艺更加提高。尽管大部分青铜礼器已趋薄而粗糙,但有个别器物铸造精良,造型新奇。由于战事频繁而激烈,青铜兵器需求量大,制作质量也较高。冶铁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除了继续在农具方面占据主导外,还使用到礼器的某些部位及少量兵器上。   制陶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除了烧制形制大、花纹美的各种建筑材料外,仿铜陶礼器的数量明显增加,它不仅为下层贵族和普通平民所使用,而且为原只使用铜礼器的上中层贵族接受,这一方面反映了礼制的破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楚经济的衰退。部分陶器造型中吸收了秦文化的因素,特别是被秦占领的楚地,出现了不少秦式器,有些秦式器也融进了楚的因素。   楚货币品种齐全,数量显著增多,度量衡也逐渐完善,反映了楚商业的繁盛。   楚在丧失大片国土的同时,也丧失了丰富的手工业原料产地,从而使楚国的手工业特别是髹漆竹编、丝织刺绣业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其产品种类少,数量不多,工艺水平不高。玉器仍沿用传统的器类和纹饰,但无论是数量、质量都明显不如中原诸国。   这一时期,楚国的哲学和文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然,楚文明的滞缓和衰退并不就意味着它的消亡。随着楚国的消失,楚文明的诸多文化因素为秦所吸收,进而发生转化,并最终融入到大一统的汉文明之中。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10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11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相关诗篇  《寄楚王城遗址》   这浅平干涸的河道,   是一段久远历史的沉积,   稠密的茅草和荆棘从下,   正好让一个王朝悄悄眠息。 坍塌的烽火台,   在一片草泽中,依然,   如擎天一柱,   巡视着这片古故国的残垣,   亘古的风,穿梭于,   那些七零八落的树木间,   催开一年一度的青绿,   如一种叫做“楚文化”的文明,   一代代经久不息的承传。   我的体内有一种先天的隐伤,   楚王城,   当我喊出这个名字,   心中就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两千四百多年前你年轻而辉煌,   两千四百多年后你荒芜而神秘,   吴王城遗址   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住,   睡虎古墓中的竹简,   战国古剑上的锋芒,   一只彩色的小漆钵盛满了,   一个帝王的威严与落魄,   东汉陶楼构筑出你昔时的繁荣和奢华。 晒云台已经夷平,   文昌塔早已崩塌,   楚王城啊,   我该如何复原你,   古时妃子脸颊般的容颜,   唯有在这片茅草荆棘丛中,   铺开一张白纸,   用浓墨将你定格成,   一段短短的诗篇。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13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长台关楚墓编钟
本文转载自信阳网:http://www.xyw.gov.cn/html/wenhua/lishitanmi/201102/14-54472.html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时,悠扬悦耳的《东方红》乐曲声,随着卫星周游世界、响彻太空。你可知道,这美妙动听的乐曲声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它不是别的,正是1957年河南省原信阳县(今平桥区)长台关楚墓出土的一套青铜编钟演奏录制的。实物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堂下之乐,以钟为重”。每逢征战、宴享、朝聘、祭祀,都要演奏编钟。长台关出土的编钟共13枚,由大至小,井然有序,骈列为一架。钟的造型庄重古仆,纹饰精致细密。特别令人惊叹的是这套编钟的完好程度。它们埋藏在地下已经两千多年了,不仅没有伤痕,而且连细小的腐蚀锈片也找不到。表面上一层薄薄的黑灰色氧化层也掩盖不住下面金黄色铜质的光泽。最大的一枚编钟重4360克,身高23.6厘米、钮高6.6厘米、通高30.2厘米。铣间17厘米、鼓间12.9厘米、舞为15.2×11.4厘米。据当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用闪光测音机测量的结果,认为这套编钟音阶准确,有一定的音律。 1980年2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这套编钟又进行了多方面的声学物理测量,不仅发现编钟的制作、性能符合现代科学原理,而且通过对编钟振动方式的测量,证明每口钟能发两个音。敲击钟体隧部,钟发出一个音;敲击钟体鼓部,另发一个音。这两个音符合乐律要求,频率差别是有规律的,显然是古人有目的设计制作出来的。 古代编钟用什么方法来校正音高呢?从这套编钟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钟身和舞部都有人工剔凿的槽,有的透空,有的不透空。心灵手巧的工匠们就是利用剔槽的多少、部位的高低、透空不透空来编排音律,铸造出如此精美的乐器。有几个钟的剔槽,可以清楚地看到槽旁有高起的界线,略呈“井”字形。这说明早在铸钟造范时,已经事先规定了剔槽的部位。编钟铸造出来后,还要经过人工磨锉加工,使之符合音律。研究这些磨锉痕迹,科研人员发现古代造钟人为了做到一口钟能发两个音,调音时在两种振动方式的节线部位,都锉掉一些铜。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从经验上知道利用现代声学理论中的“振动方式”和“节线”原理了。科研人员还发现,这套编钟的音调都和现在的国际音标接近。它们的发音频率与国际音标的规定相比,只差百分之二左右。13枚编钟中每枚钟的两个音的频率差别,大都是1比1.2左右,用现代音乐术语讲,即相差半音。所以,可以用这套编钟来演奏现代音乐作品。 在最大的1枚编钟上刻有铭文,共12字。郭沫若考释为:“佳(惟)■■屈■晋人,救戎于楚竞(境)。”钟铭所述,当是春秋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晋灭陆浑戎之役。故宫博物院顾铁符先生考证这段铭文内容,是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楚国灭戎蛮子赤而引起的楚晋纠纷。他认为铭文中的“目反”是编钟的主人,也是楚墓的主人。“目反”氏就是荆氏,是楚国的公族。荆就是《左传》中所说的楚国左司马目反。因此,出土这套编钟的长台关楚墓的年代,应是战国时期,距今约两千多年。后来,在河南省固始县、淅川县和湖北随县又陆续出土了3套青铜编钟,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超过了信阳县长台关出土的青铜编钟。这是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为研究我国音乐史和古代炼铜铸造工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本文转载自信阳网:http://www.xyw.gov.cn/html/wenhua/lishitanmi/201102/14-54472.html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16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17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信阳民歌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18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1.基本简介
2.民歌起源
3.发展轨迹
摘要  信阳民歌作为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其源于何时,至今已无法考证。正像整个人类的歌唱史,它的起源有达尔文的性欲要求说、模仿说、劳动节奏说、感情说、呼喊说等十几种假说。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19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信阳旅游文化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21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请到小城信阳来(1)、信阳不止有毛尖
此次出行,原计划第一站先到南京,去领略春末夏初的秦淮,后因行程变更,让我再次踏上了豫鲁大地,第一站便是豫南小城信阳。临行前,与远在邯郸等候一起同行的同事在电话里聊起这小城,同事突口而出“信阳毛尖”,可见“信阳毛尖”已成了信阳的城市名片。
十多年前,我去到信阳。那时青春年少,一路驱车出太行山大峡谷,最后止于豫南山区。那是我第一次去到小城。那时到小城,让我知道了它就是司马光和杨靖宇将军的家乡,重新拣拾起在小学课本里曾读过的《司马光砸缸》和《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心中涌动着一股殷殷的情。只是当时回来后曾把这小城的名字与豫北的沁阳相混,闹出笑话。再次去到小城已是六年之后了,那时是与朋友去鸡公山渡假,那一年的盛夏又至中原腹地已是酷热难当了,在平顶山的白龟山水库畅游之后,急急赶到鸡公山,鸡公山上清凉无比。鸡公山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实际上,就是到了现在,了解信阳的人不多,了解鸡公山的则更是了了无几了。得益于那次的渡假,鸡公山上,山居小住,远离尘嚣,日暖风凉,山上清爽的日子,山下悠闲的时光,不再被繁杂的世事所扰,心甘情愿地享受着遗忘之轻,遗忘之后,让我永远记住了豫南的这座城、这座山。
信阳位于秦岭的余脉桐柏山以南,是为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左扼两淮,右控江汉,南窥荆楚,北蔽中原,自古以来就是江淮河汉的战略要地。夏商时期,这里便有千乘之国的称谓。一代名相孙叔敖在此兴田造水,使得楚国富甲一方,就是到了现在这里还有“北国水乡”之美誉。如今,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纵贯南北,宁西铁路和信叶高速横穿东西,仍在成就着小城昔日的辉煌。当我们乘坐的刚刚开始了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T89次列车风弛电疾般地驶过一望无际的中原大地进入信阳境内时,车窗外的景色便与中原豁异。秀丽的奇峰、突兀的怪石,郁郁葱葱的绿荫掩着连绵的山势,阡陌纵横的稻田映着碎碎的阳光,吹进车窗内的风儿拂上脸颊,湿湿的、润润的,令人神轻气爽。
信阳还是一座**红城,鄂豫皖苏区首府当年就在信阳。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这里就是大别山**根据地,曾培育出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而我的家乡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当年刘邓大军从我的家乡走出,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每次到信阳来,这都是必谈的话题。这次到达信阳已是下午6点,刚刚走出信阳火车站,就看见来接站的信阳老梁了。见面的第一句话,老梁就说“老区来人了”,我急忙迎合到“我们来老区了”。见面寒暄之中,老区与老区人之间那种本质的情感溢于言表。
有人说,信阳是秦(岭)淮(河)一线上我国南北分界的“格林威治”,虽在行政区划上隶属河南,但文化自古归楚。这里,当地人说话的腔调已不再是河南口音了。老梁是地道的信阳人,说话带着很浓的湖北味,言谈举止之间令人无处不感到有着那种豫风楚韵的质朴和精练。坐上老梁开着的车子行驶在小城之中,宽阔洁净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一泓碧水的浉河穿城而过,如镜的河面倒映着蓝天、青山和城市楼厦的影子。因小城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区,冷暖适中,虽有充沛的阳光照着,却不觉一丝的酷热。湿润的空气吹拂着,让人感觉是走进了一个滨海城市。闹市之中,绿荫丛丛,芳草茵茵,花团锦簇,水色涟滟。眼前的这座小城,较之我前些年来时,正在向人们展示着她无穷的魅力。
老梁讲,信阳因是老区,以前是很穷的,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信阳人就被逼外出打工了,当时的信阳就是全国劳务输出最多的地区。质朴精练的信阳人靠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在外面打拼,以前带回来的是资金,而现在带回来的却是投资了。在信阳有一个县,它是如今国内唯一的一个可以直接办理劳务出国的县,在那里很偏僻的小山村的信用社门前都挂有当天的外汇牌价,这已成为那些豫南山村一道很独特的风景了。
信阳,一座千年的古城,曾孕育出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而如今,信阳儿女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正在让自己的家乡生发出无穷的魅力,重现着往昔的灿烂,创造着未来的辉煌。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22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小城的街景
一泓碧水的浉河穿城而过
如镜的河面倒映着蓝天、青山和城市楼厦的影子
小城俯瞰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23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浉河宾馆
浉河公园
信阳的茶市
茶市对过的街景
信阳清晨的街景
浉河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25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浉河
浉河落日
浉河夜景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26
level 11
追梦者g 楼主
乘车出信阳市区,清澈宽敞的浉河就一路伴我们前行了
南湾湖
南湾湖导游图
南湾大坝
南湾湖码头
原来立于坳谷中的60余座山峰成岛,分别临居水中,水润山青,如一块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镶嵌在如镜的湖面之上
湖水碧于青山
缥缈烟波里,山色有无中

2012年04月27日 12点04分 28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