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4
好久时间没去旅游了,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在工作,好久没有出去放松一下了。有没有五一过后要出去玩的人啊,可以一起啊!!!
2012年04月25日 02点04分
1
level 4
怎么没人想要去远点的地方玩呢,不回你们都想在黄骅港附近一日游吧
2012年04月26日 00点04分
13
level 7
小山位于海兴县城东十公里处。先秦时称“夹”、“先槛”,秦汉称“柳丘”。隋唐称“峡”、“马骝”,亦称“骝”。历代多俗称“小山”。它形成于三万年前第四纪晚期的火山喷发。原海拔36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7公里。山虽小,却是冀东平原上唯一的一座山。
小山一带东临渤海,南望齐鲁,北倚京津,自古为华北平原九河入海处,是九河文化的最终交汇点。早在秦代,始皇嬴政即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女由此入海,求长生不老之药。徐福一去不返,始皇乃亲临此地,期盼千童归来。海兴境内的望子岛即由此名。今盐山、海兴一带民俗“信子节”即为秦时“寻子”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当地方言“寻”读作“XiN”)。至汉武帝刘彻,亦亲临小山“望祀”,遥望蓬莱仙山诸神,以求长生。他不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求蓬莱神人,宿留海上”,而且还在陆上拨驿车,派方士千余人悄悄寻仙。并因之在小山东修筑了两个望海台,以观察和联络两路求仙众人。今两台遗址尚存,当地袭称“武帝台”。南北二台相距30公里,北台在小山东北30余公里处,南台近几年经海兴文化工作者据相关文物和文献考证,已准确定位在小山正东6公里处。
公元206年,魏武帝曹操亲帅大军东征海贼管承,至小山和大山(山东无棣县马谷山,又称碣石,与小山隔20公里相望。)一带“遇山临海处”,登高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观沧海》诗篇。小山东北30公里处(武帝台北台略南)的“扳倒井”传为曹公饮马处,明吏部尚书王翱(今孟村县人)《扳倒井》诗:“帝台南下冽寒泉,威猛非凡暂息鞭;妒妇夺罂吝饮马,翻然扳倒不知年。”王天官又有《武帝台》诗云:“地筑高台百丈余,登临望海有仙居;晚
年下
诏方哀悔,栾大文成总是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更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隽永的传统文化丰碑。据史料记载,山上原有望海寺、玉皇庙、药王庙、龙王庙、七龙口仙人桥、八角琉璃宝塔、白衣奶奶庙、青龙寺等多处古建筑。曾有古柏、古茶等壮观大木,荫翳蔽日。时过境迁,这些古迹已荡然无存,但留遗址。唯四十年代由龙王庙拆下的木刻楹联一副尚存民间,为清著名学者、书画家何绍基所书,曰:“春来天上原无色,雨到人间方有声。”
良禽择木而栖。小山依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佳风水,一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旧有民谣“小山的山,马骝山,血流成河骨成山......”。经考察,已发现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大量古遗存,尤以古墓为多。山上还先后出土了众多的陶器、瓷器、铜镜、铜剑、铜壶、钱币等文物(另有虎符一枚,出土于小山山后村,早年流失。),现多藏于县文物保管所。
小山大遗址本身,就是一典型的古墓葬群。四面山坡古墓遍布,尤以战国及汉墓葬为多。南部最突出的有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阳墓”(据考墓主为刘邦曾孙、汉武帝堂兄弟刘阳),俗称“团山子”。2003年八月,因某军事单位不当施工,致使小山主峰遭到严重破坏。但也解开了困扰文物工作者多年,关于主峰疑为人工筑成的谜团。省、市、县三级文物管理部门联合考古队对小山主体及古地道(小山有多条战国或汉代地道,疑为当年大型地下工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勘探和调查。发现小山主峰确非自然形成,如海兴文物人员所疑,正是由人力将混和沙土层层夯实后垒筑而成的。夯层中,每隔两米就加一层米浆灌黄沙的坚硬质。专家据现场勘查和对以往其周边出土过玉衣散片等发现考证,确定其为1800年前人工夯筑的大墓封土,极有可能是东汉质帝刘纉父、渤海王刘鸿之墓。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山大举开凿备战地道,与古地道挖通后,曾见有青铜鼎等铜器和灰陶罐、壶等文物六七件(惜已不存)。
小山覆表历经万年风化,遍地沃土,西部之沙丘更是沙质细柔,独具风景。山中泉水甘甜爽口,缘于自然降水沁入层层页状绵石,逐年累积,岁岁滤筛,富含偏硅酸盐及锶、硒、锂、锌、碘等二十余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石井遍布(估计古井及现代石井约200眼左右),泉出深潭,滋养了勤劳智慧的代代英才。山泉含氟量极低,饮用绝佳,又可灌溉,人称胜于崂山矿泉。以其浇灌的菜蔬色鲜味纯(小山韭菜等古已闻名百里),瓜果则皮薄汁甜,皆为佳品。清盐山王庆元《盐山竹枝词》云:“春分已过又秋分,打枣声喧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红云”。笔者前有歌词《骝山谣》:“自古沧州有座山,小小山上泉水甜;蝶飞莺啭花千树,香蔬异果出天然......”亦出于此。
2012年04月26日 00点04分
14
level 7
小山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更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小山霁雪、东海听涛等早已列入古盐山胜景,每每使人流连忘返。诸多的文人雅士至此,也常常即兴赋诗以抒情怀。唐太宗东征高丽过小山,为景所动,留下了清丽的《小山赋》和《咏小山》如画佳作。(多年来学界对两件作品注释莫衷一是,今春海兴文献考古有两项新突破,一是韩滉故里实为海兴小山,二即唐太宗所咏亦为海兴小山。)《咏小山》诗云:“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径细全无磴,松小未含烟”。宋人陆游登临小山,以《即景》诗咏之:“齐州山水窟,登眺有佳处;秋夜海东船,春荠鬲滩树。”明文士祁凤(今海兴赵毛陶镇人,燕赵都市报记者祁胜勇家族先贤。)亦有《小山霁雪》:“同云晓散露晴峰,独耸瑶台观碧空;霁雪苍苍银错落,寒光隐隐玉玲珑。禅僧出户惊猿啸,樵子肩薪步客踪;我有草堂相对近,坐吟如在水晶宫。”明杨巍与小山寺僧友好,有诗《宿小山望海寺》:“岩头灯火起,几处见僧房;萝薛昏初夜,星河满上方。人归山店远,磬入海天长;明日正东望,蓬莱接混茫。”明嘉靖光禄寺署丞李永寿(海兴县人)亦有《骝山》诗:“骝山西下水漫漫,东望沧溟眼界宽;客马升颠霄汉近,佛灯高照火星圆。沿途百草藏山药,忘饵游鱼吞钓竿;借问老僧余古迹,向予北指七龙滩。”(“七龙滩”又称“七龙口”,小山故景,在山之西北部。)
清兵部尚书、帝师孙葆元诗作《山水有清音》:“忽至无人处,山青水亦清;林密闻俗韵,溪涧起和声。泉籁岩中咽,松涛月里明;铿然韶池过,宛尔画图呈。孤岫风和度,空潭浪自平;直与丝竹响,音类金石鸣。”又有《巨鱼纵大壑》:“盛世符鱼水,悠然任泳游;顺时归飞壑,得路纵长流。倏忽金梭跃,苍苍玉尺浮;浪翻千里雪,鳞涌百川秋。奔海谁堪至,腾涛汝独龙。惩时看活泼,奋窜入渠沟。”(咏山西洼渤海梭鱼)
清盐山人王庆元有诗《盐山竹枝词》:“盐山应近东海湾,箧山应比古琅嬛;箧山何处盐山问,行过大山看小山。” 清赵元福(海兴人)《游马骝山》:“驱车马骝山,烟峦郁丛窱;危盘转石径,人家依芳草。骞步凌巑岏,府躬入幽杳;中有千年树,奇姿何苍矫。熟艺四时花,香深色复缥;穷颠起孤刹,塔影照林表。淙淙滨百泉,流盛当春杪;人闲山水僻,此地经过少。灵精溯九河,地势控三岛;携壶坐翠微,静听禽歌绕。”
“自古来游多圣贤,今朝过客又空前。”(笔者《题骝山人家民俗文化村》句)小山已定为省级火山地貌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市级重点旅游开发区,远近慕名而来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来此观光采风,相信会有更多的雅诗美文歌咏小山。“天外远遁徐方士,山巅长眠渤海王”(笔者旧联)。随着黄骅大港的不断建设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崛起,小山必将成为点缀在沧州渤海新区王冠上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摘自《文化海兴话源流》一文
2012年04月26日 00点04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