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11
路过巢湖
楼主
合肥城镇人口最佳容量是1000万,巢湖半岛要建设成全国第五个国家实验区、巢湖湖区要退圩还湖……合肥城市未来如何发展、环巢湖地区生态如何保护修复这些牵动合肥市民的议题都将有权威说法。今天上午,合肥市规划委员会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五家中标单位一一汇报了方案。 合肥要赶超沪杭宁 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范围为11433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发展目标则为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继沪杭宁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朝着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生态保护目标方面,则是坚持在生态优化的前提下,按照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要求,实现统一有序的保护与开发,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旅游发展目标上,是努力推进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三角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国际滨湖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打造成全国有竞争力的、世界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今天上午,五家中标单位针对这样的大目标,各自汇报方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称:“合肥市是城市规划的教科书案例,但近来宜居性有所降低。未来,合肥要在长三角找到位置,在长三角找到位置,就在全国找到了位置。重点是沪宁杭这三个先发城市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从工业城市向创新性多元城市。我们不要跟这个那个比,要把沪宁杭作为赶超目标。”李晓江提出,合肥要建成“一个中心三个基地”,即现代服务中心、创新基地、现代产业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对于机场搬迁后的航空产业发展,李晓江认为一定要着重考虑,“航空是直接参与国际化的手段”。 水资源是合肥发展的最刚性短板,在水资源约束的前提下,合肥城镇人口的最佳容量是1000万人口。“这个人口按照省会人口所在全省人口的比例,也是恰当的。预计中心城区人口670万。一项数据显示,合肥在省会城市中是市域经济聚集度最高,除了主城区找不到其他发展中心。现在有了巢湖和庐江,就有了更大的空间。”李晓江称。 唯湖发展的冲动要慎思 区域调整后,合肥有了一座大湖——巢湖。我们能不能守着大湖呢? “目前唯湖发展的冲动非常强烈,但更需要保护。保护与修复无处不在,湖区要退圩还湖,不要在湖边建高密集度城区。我们非常担心环湖路建成后过早把开发集中到沿湖区域。”李晓江称。在他看来,巢湖的治理区域应该是网络的巢湖,而不是几百里水面,应是两千平方公里的水系。“未来合肥不是钢筋混凝土堆积的城市,而应是渗透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真正园林城市。”李晓江称。 另一个汇报人曹继林则提出“巢湖半岛”的概念。“半湖山水半湖城,巢湖半岛未来应该建一个超大型的国际会展中心,借助中科大和创新型科技城市的优势,举办可以媲美博鳌论坛的科技论坛。未来,巢湖半岛要建成天津滨海新区等四个国家实验区之后的第五个独立的国家级实验区。”曹继林构想。
2012年04月24日 01点04分
1